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3/26 09:18:51瀏覽135|回應0|推薦1 | |
依據傅佩榮教授的說法, 一個哲學理論需要讓人快樂, 顏淵的「不改其樂」!如此便可證明顏淵所奉行的孔子學說是正確的。而快樂只是一個起點, 為了持續保持快樂, 這就要從修養下手, 孟子有其獨特的見解. 個人喜歡修養六境的說法. 孟子在評論一名學生的修養程度時,談到了六個層次,由低而高,依序是:善、信、美、大、聖、神。 在孟子〈盡心〉下卷有做說明 : 「值得喜愛的行為,叫做善;自己確實做到善,叫做真(信);完完全全做到善,叫做美;完完全全做到善,並且發出光輝照耀別人,叫做大;發出光輝並且產生感化群眾的力量,叫做聖;聖到人們無法理解的程度,叫做神。」直、義、道就是孟子修養的秘訣。第一,我很真誠,一定要求自己做正確的事。第二,真正做事的時候判斷是否適當,是否正當。第三個,永遠要記得,要走在人類的光明大道上。 孟子的自我反省絕不是完全被動的,他舉過一個例子。假定有個人對我非常粗暴蠻橫,我絕不跟他吵架,一定先自我反省:第一,我是不是不仁,做了不好的事呢?不是。我是不是沒有禮貌,對別人不夠客氣呢?也不是。最後一個,事不過三啊,我是不是沒有盡心竭力,做事情不夠盡責呢?反省後肯定自己盡心竭力了,而那人的粗暴蠻橫還是一樣,這就說明他是個妄人,狂妄之人跟禽獸有什麼區別呢?對禽獸又何必計較呢?這是孟子的方式。 現在我們應該明白了,為什麼要修養?修養是成就自己,到達某種程度之後,快樂就會由內而發。尤其到了新環境, 面對新的人和事, 真需要修身養性, 才能夠笑口常開. 常被問到如何從修養到快樂. 自己是樂觀派, 通常往正面思考. 說到修養, 就不能不提亞聖孟子, 他將孔子的哲學理論實踐化, 實在不簡單.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