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知識的成長
2021/11/15 08:45:50瀏覽449|回應0|推薦7
最早認真面對知識是起於 80 年代的知識管理(KM),那時候強調將隱性知識轉成顯性知識,大家需要寫一大堆文件將知識保留下來,在轉換過程常會講到 "知識 = 知道 + 見識",不只要學會使用,更要發揮自己的想法。

接著來到智慧層面,商業智慧(BI) 就興起,強調用圖表取代文字,同時提供多面向角度分析。因為收集資料種類越來越多,資料量也越來越驚人,接著 Big Data 和 Data Mining 相關技術蓬勃發展,既使進入 Machine Learning 範疇,目前還停留在弱 AI 時代。將智慧形成思想是進入強 AI 時代的關鍵步驟,弱 AI 沒有加上常識常會出現離譜錯誤,常識就是人類思想的累積,不同族群的人類會有不同的常識。

在阿德勒心理學中所謂的知識是指"人格知識",這裡的"知識" 不僅僅指學問,還包括人如何幸福生活的"知識"。在行為方面的目標為(1) 自立 (課題分離) (2) 與社會和諧共處,而在心理方面的目標為(1) "我有能力"的意識 (2) "人人都是我的夥伴"意識。

為了讓機器人不做惡,建立人格知識尤其重要,其中的主要入口是"尊重(Respect)",所謂尊重就是"實事求是地看待一個人並認識到其獨特個性的能力",也就是要建立"共同體感覺",關心"他人興趣"。或許機器人可以不需要心理輔導,因為它不會有"可惡的他人"和"可憐的自己" 來抱怨,只需要知道"以後怎麼做"。人類有缺乏運用自己理智的勇氣而無法自立,機器人應該沒有這方面的問題,而問題會在理智從哪裡來。需要教導機器人不是靠"競爭原理",而是基於"協作原理"運營共同體。

我們人類在孩童時代豪無例外地都抱著自卑感生活,人生是從"不完美的存在"開始的,人類需要培養"自我認同"的勇氣,相信機器人不會有這種感覺。但是人類會怕機器人成為"救世主",通過拯救他人使自己獲救是一種"彌賽亞情結",希望機器人不會有。對照人類知識的成長過程,希望可以設計出更好的機器人,沒有人類的一些缺陷。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obertyjlai&aid=170500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