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1/11 03:51:02瀏覽527|回應0|推薦1 | |
103年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2014年1月9、10日)崑山科技大學 103年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總統府新聞稿(2014年1月9日) 103年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2014年1月9、10日)中央社新聞 103年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2014年1月9、10日)udn報導 (2014.01.09)新頭殼newtalk【劉奕霆/綜合報導】 總統馬英九今(9)日前往台南崑山科技大學參加2014年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現場許多校長提到近期大學學雜費調漲的議題,馬英九表示,學雜費的調漲必須考慮到大學的長遠發展,希望能仿照油價調整,提出市場化和透明化的計算方式,不需要什麼事情都由立法院來決定。馬英九還說:「現在油價每個禮拜都調整,民眾反而都習慣了。」 在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舉行前,上午場外就有不少團體、數百位民眾為抗議失業率高、教育商品化等議題聚集在崑山校門口,為了避免發生意外,警方出動大批警力,組成人牆抵擋,馬英九座車則是臨時改變路線,改從後門進入,避開抗議民眾。 對於校長關心的大學學雜費調漲問題,馬英九表示,當初立法院一直希望油電「凍漲」,可是中油在調整為減半調漲15個月後,還是無法繼續支撐,最後還是跟著市場機制調整,現在民眾都已經習慣油價的每週調整。 馬英九說,希望能仿照油價調整,提出市場化和透明化的計算方式,油電漲價的雛形已經出來,不需要什麼事情都由立法院來決定,相信會有助於取得立法院的諒解。 現場樹德科技大學校長朱元祥指出,大學調整學雜費議題造成社會紛擾,但是學費仍然無法調漲,讓私立學校的財務產生很大困難;他主張應避免由立法院審議,回歸大學自主,以市場機制來解決學費調漲問題。 場內總統談學雜費 場外抗議爆衝突 (2014年1月10日)中國時報【胡清暉、曹婷婷/台南報導】 大學學雜費是否調漲,連續多年引發爭議,多位大學校長昨天當面向總統馬英九建言,希望學雜費調整避免由立法院審議,回歸大學自主,由市場決定。馬英九回應,希望仿照油電調整,提出透明的計算方式,不需要什麼事情都要由立法院決定。 馬英九總統9日上午到崑山科大參加「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場外抗議聲浪不斷,由各縣市產業總工會、全國工會組成的「團結工聯」及教師工會團體與學生組成的「反教育商品化聯盟」,近百人一早就站在校門口舉布條準備向總統陳情。 「總統為什麼不聽我們心聲!」「反對教育商品化聯盟」集結學生、家長、聲援團體近百人,9日上午在崑山科大校門外抗議,不滿陳情無人理,學生衝撞警方人牆,還翻牆闖入校園,但一一被員警攔截,爆發數波衝突。 反教盟抗議群眾在連番吶喊訴求後,面對教育部無人聞問,約10名男女學生迅速翻牆闖入校園,不過,仍被守在校園各角落的警力逐一連拖帶拉,強制驅離,有學生嘶喊「警察無權抓人」,有人則躺在地上,還有人一度昏厥,場面混亂。 反教盟學生代表、世新大學研究生陳炯廷表示,教育部提出人事、經費、經營、人才等高教鬆綁,可能造成高教無償成為企業人才培育和研發中心,大學淪為職訓局,每個學校都在產學合作,卻讓學生變相淪為廉價勞工,還需無薪到職場實習。 學生指出,實踐、淡大、世新3校計畫調漲學費,漲價效應已延伸到高中,家長也受害。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代表翁裕峰教授說,老師工作量增加、教學型態日益惡化,高教工會立場很清楚,就是教育不是商品,社會不應該再繼續把教育商品化。 多位私校校長則當面向總統馬英九反映,呼籲大學學雜費回歸大學自主。樹德科技大學校長朱元祥指出,大學學雜費已凍漲多年,讓私校財務產生很大困難,希望能夠避免由立法院審議。 至於世新、實踐、淡江已提出學雜費調漲的方案,教育部長蔣偉寧認為,現階段希望3校共體時艱,暫不調漲,教育部預計月底會完成審查;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則回應,希望政府依法行政,若調漲方案被駁回,會視教育部提出的理由再決定下一步。 (2014年1月10日)蘋果日報【許敏溶、劉榮輝╱台南報導】 大學學雜費是否調整尚未定案,總統馬英九昨宣稱油電隨市場機制變動,民眾已習慣油價每周調整,盼大學學雜費也能仿油電調整,提出市場化、透明化、制度化計算公式。教育部已研擬常態性學雜費調整制度,最快九月實施。家長抱怨,馬英九說法不顧學生死活、「頭殼壞去」,教育部不能鬆手不管。 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昨在台南崑山科技大學舉行,一百餘所公私立大專校院校長與會,多名私立大學校長公開對出席會議的馬英九喊話,盼大學學雜費可調漲。 不漲「賤賣高教」 私立大學院校協進會理事長、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說,世新已六年沒漲學雜費,也有他校逾十年沒漲,不少大學快活不下去,不漲學雜費等於賤賣高等教育。龍華科技大學校長葛自祥說,該校已逾十三年未漲學雜費,這不合理,若教育部能提出學雜費調整公式,他們也願接受,但不能擱著不處理。 馬英九坦言學雜費很敏感,沒有政治人物敢贊成調漲,隨後他舉例,過去立院希望油電凍漲,但現民眾已習慣油價每周調整,希望能仿油電調整方案提出市場化、透明化、制度化的學雜費計算公式。 「不顧學生死活」 教育部長蔣偉寧補充,已研擬常態性學雜費調整制度,希望三月向立院報告,將依可支配所得等項目為調漲參考,若立院通過,最快九月新學年度實施。他希望世新等三所大學別漲學雜費,藉此換取到立院報告機會,盼盡速讓新制上路,未來學雜費調整大方向由大學自主,前提是財務要透明,並和家長、學生充分溝通。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吳福濱批評,馬英九說法是不顧學生死活,也沒考慮讀私校者多屬經濟弱勢,教育部更不能鬆手不管。兒子讀私校的王姓家長痛批馬「頭殼壞去」,「也不想想油電雙漲已讓民眾吃不消,還要漲學雜費。」實踐大學黃姓學生說,新制度應充分說明並納入各界意見,不是教育部說好就好,否則未來每年漲,倒楣的是家長跟學生。 抗議學生被抬出 此外,「反教育商品化聯盟」成員昨也到崑山科大校門口抗議,訴求「反對高教鬆綁、反對大學自主治理、重新檢討教育部《人才培育白皮書》」等,因要求教育部接見不成,學生爬過鐵圍欄衝向會場,跑五十公尺就被警制伏,有學生掙脫亂竄,躺在地上被抬出。 另為承辦會議,崑山科大將昨一百八十四門課調到十七日上午補課,引起學生不滿,該校學務長謝松煌回應,因動員師生引導、參與開幕典禮,才會調課,未影響學生受教權。 大學學雜費調漲規劃 ◆時程 預計3月向立法院報告學雜費調漲公式,若通過,最快9月適用 ◆內容 ◎學雜費調漲計算公式 .現行規定:30%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35%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年增率+35%受僱員工薪資年增率,綜合計算漲幅 .新方案:未向立委報告前,教育部無法公布實際採計項目與比率 ◆適用 未來各大學根據新公式,每年得進行調整,短期內須與學生及家長座談,中長期送教育部備查,校方可逕行調整 資料來源:教育部 大學學費調漲 馬總統:建立市場化機制 大學調整學雜費議題造成社會紛擾,馬英九總統昨天出席全國大專院校校長會議表示,大學學雜費調漲可仿照油電價格調整模式,建立市場化、透明化的機制。 全國大專院校校長會議昨天起在臺南崑山科技大學舉行兩天。馬總統說,拚經濟不能忽略高等教育,因為高教是產業人才的重要來源。臺灣的高等教育面臨不少挑戰,包括產學落差、人才供需失衡及國際化等問題,必須儘快補強,否則無法支撐國家未來的競爭力。 多位大學校長發言表示,學雜費調漲應由大學自主。馬總統表示,學雜費須考慮大學的發展,例如汽油價格漲跌回歸市場機制後,資訊透明化,已經形成雛形;大學的學費調整未來也可依循這個模式,「不用每件事情都要經過立法院決定」。 對於大學學雜費調整,總統傾向市場化,教育部長蔣偉寧說,現有兩股力量在拉扯,一是公共化,一是市場化,他會在兩者間找到平衡點。世新、淡江、實踐三所私立大學提出調漲申請的資訊不完整,已請學校補件,審查結果儘量在月底前確定。但他還是希望經濟環境不佳,學費暫時不要調漲,讓他有機會到立院說明常態性學雜費調整方案,回歸學校自主,在學校財務透明之下,由學校和家長及學生充分溝通決定。 至於開放陸生來臺,馬總統指出,陸生來臺利多於弊,未來「三限六不」政策可通盤檢討,但需要好好規畫。蔣偉寧說,陸生招生名額仍以大學招生名額百分之一為限,約兩千多人,未來希望增加到約五千七百人,最快一百零三學年度能實施。 (2014-01-10)自由時報【陳怡靜/台南報導】 總統馬英九昨天對大學學雜費問題明確表態,希望教育部與大學提出市場化和透明化的計算方式,讓民眾可以比照油電漲價方案,「兩年下來,大家都習慣了,習慣以後就好了,這叫做市場化、透明化、制度化,我們希望將來走這個路」。 校長會議 大學要求漲價自主 總統馬英九昨赴崑山科大出席校長會議,校外抗議團體要求教育部履行學費凍漲承諾,會場內的各校校長則是要求漲價自主。 龍華科大校長葛自祥說,物價連年調漲,卻有私校十五年未調漲學雜費,苦不堪言。樹德科大校長朱元祥直言,學雜費議題已嚴重影響校務與財務運作,希望回歸大學自主。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說,學雜費議題讓校長們心中都在淌血,有校長不願出席會議,因不願看到「賤賣高教」。 馬舉油電案 提透明計算方式 總統馬英九回應指出,學費問題相當敏感,但仍須考慮大學長遠發展。就像油電漲價曾遭立法院數度力阻,汽油價格也曾減半調漲了十五個月,後來才回到按照市場機制,隨燃料價格調整。馬英九指出:「這樣兩年下來,大家都習慣了。知道週一要漲價,就趕快加油,若是要降,就慢點去加。這就是市場化、透明化。」他表示,希望學雜費未來也可走類似機制,「希望教育部與大學想出一個計算方式,再努力取得立院諒解,這是最穩當的方式。」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吳福濱痛批馬英九的「學費油電說」:「這是一場災難!」教育不是油電民生問題,更不是習慣問題,更不能說什麼習慣就好了。 家長聯盟:災難 學生也大罵 反教育商品化聯盟成員陳炯廷則怒言,絕不能接受這樣的言論,「這凸顯傲慢的馬英九未關心人民困苦」,馬總統要走向市場化與自由化,這是國家與政府倒向資本家的警訊。 「學費油電說」也引發網路討論,有學生批:「照這邏輯,丟鞋丟久了,馬英九是不是也就習慣了?」有網友說:「停止付他薪水,久了也就習慣了。」 教育部長蔣偉寧則希望校長共體時艱,他會向立法院提出一個可反映教學品質的「常態性」學雜費調整機制版本,以後不需每年都談一次。 (2014年1月10日)大紀元時報【江禹嬋/台南報導】 私大學費問題延燒,總統馬英九表示,為了大學長遠的發展,建議能仿照現有油電調整公式,提出市場化和透明化的計算公式。 台南崑山科技大學9日舉行「103年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總統馬英九上午出席致詞,並與大學校長交流,內容聚焦大學學費調漲、私校教職員退休年金制度,以及陸生來台「三限六不」政策是否通盤檢討等議題。 世新:不漲等同賤賣高教 樹德科技大學校長朱元祥提到,學雜費凍漲,對大學校務運作產生很大困難,他建議大專學雜費應該避免立法院審議,回歸大學自主精神,利用市場機制解決。 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則說,因為學雜費問題,有一位校長氣到不願參加這次會議,這位校長更說:「不調漲學雜費,等於是賤賣高等教育。」 馬總統表示,油價目前隨市場浮動調整,現在大家都已習慣;因此希望學費調整,也能提出市場化和透明化的計算方式,相信有助於取得立法院的諒解。 至於3所私立大學提出調漲申請,教育部長蔣偉寧回應,目前請這3所私校補件,希望在月底前有明確決定是否調漲,依舊重申希望各校能營造機會,共體時艱,讓他可到立院針對此議題做專案報告,未來大方向希望朝向由學校自行處理,前提是財務必須要透明化。 馬擬檢討三限六不政策 另外,針對陸生問題,最近有反對黨人士提出應善待陸生。馬總統表示,當初招收陸生來台設定「三限六不」是希望減少阻力,但有些措施適用僑生和外籍生,陸生卻不行。 馬總統舉例,以健保為例,反對者認為陸生沒繳稅,不應該給優待,但他在美國念書時也未繳稅,同樣參與學校保險和使用公共設施,他反問,假如陸生失火報案,難道能用陸生沒繳稅為由而不救火嗎?他說,「三限六不」政策將會進行通盤檢討,目前中國大陸也開始要給台生保險,未來考慮將陸生納入我國健保。 蔣偉寧也指出,教育部去年已擴大採認中國大陸大學學歷,陸生招生名額現在仍以大學招生名額1%為限,約2千多人,未來計畫增加到約5,700人,希望最快103學年度能實施。 (2014/01/10)中廣新聞網【陳葦庭報導】 多位大學校長昨天(9號)在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中要求調漲學雜費,總統馬英九也提出,大學學雜費可以仿照油電價格「依公式浮動調整」的方式,讓民眾漸漸習慣。教育部長蔣偉寧今天補充說,總統的意思是希望提供常態性機制,調整並不是只會漲價,也可能會降價。 世新大學、樹德科大的校長九號在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中拋出調漲學雜費議題,對此,總統馬英九表示,大學學雜費將朝仿照油電調整的公式,民眾就會漸漸習慣大學學雜費的浮動。 而教育部長蔣偉寧也在十號針對總統提出的方案作補充,指出習慣就好並不是習慣漲價,而是習慣學費是常態性的調整機制,而且「調整」也不一定是漲價,也可能會調降。 他更強調目前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個適當的機制,才能讓高等教育在市場化和公共化間取得平衡。 (2014-01-10)國立教育廣播電台【高雄 朱茹玉】 總統馬英九在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上,提出學雜費調整建議,被媒體報導為「漲久人民就習慣了」,對此,私立科技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葛自祥代表公私立大學五大協會,發表聯合聲明,期望落實建立常態性學雜費調整機制。 私立科技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葛自祥指出,總統馬英九在全國校長會議上提出學雜費調整議題,是希望即早建立學雜費常態調整機制,但卻受到外界誤解,葛自祥表示,他與國立大學、科技大學校院協會、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以及專科學校教育聯盟達成共識,發表五大協會聯合聲明,他表示,學雜費是大學辦學的主要來源之一,為維持教學品質,降低社會成本,應建立常態性學雜費調整機制。但在調整同時,希望有三項配套措施,各大學應該財務透明機制,讓社會了解學校辦學績效,應強化大學的社會責任,讓國立大學多招收弱勢學生,教育部應加強弱勢助學措施,增加弱勢學生補助,保障弱勢學生就學的機會。 至於保障弱勢生就學所需預算,建議政府另行編列。葛自祥強調希望學雜費調整透過公開透明方式,建立常態性機制,不要每年為調漲爭辯,至於多久調整一次,可再行討論。
<ETtoday> 馬英九談學費調整:就像油價一樣、漲久了民眾就習慣(2014年1月9日) 馬英九場內開校長會議 反教盟場外抗議爆衝突(2014年1月9日) 力挺開放陸生健保 馬︰難道沒繳稅,火災就不能被救?(2014年1月9日) 吸引人才 馬:考量開放兩岸大學赴對岸招生宣傳(2014年1月9日) <三立新聞網> 如過街老鼠!馬總統台南出席校長會議 民眾拖鞋伺候(2014年1月9日) 漲習慣了?馬總統:大學學費可考慮仿照油電調整(2014年1月9日)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