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崔白雙喜圖 - 福康公主與宦官梁懷吉的故事 (節錄)
2013/09/18 02:33:22瀏覽3239|回應0|推薦1

崔白雙喜圖 -  福康公主與宦官梁懷吉的故事

台北故宮收藏有名的一幅北宋花鳥畫

雙喜圖 描繪兩隻山喜鵲,向一隻野兔鳴叫士警。山喜鵲屬鴨科鳥類,有衛護領域的習性。一隻騰空飛來助陣,一隻據枝俯向鳴叫,並向闖入者張翅示威,野兔知道這是威脅性不大的鳥類,無需像鷹隼那樣緊張,故佇足回首張望。三者動態與呼應之關係,恰構成似有「S」型之律動感。含有樹木的枝葉、竹、草均受風而有傾俯之姿,更增添了活潑生動的聲勢與神韻。

崔白是開始發揮寫生精神的畫家,靠超越前人的觀察研究、及描繪能力,探索花木鳥獸的「生」意,擺脫花鳥屬裝飾圖案的遺影,開創新的發展方向。樹幹上有崔白款:「嘉祐辛丑(1061)年崔白筆」。畫幅上尚有宋理宗的「緝熙殿寶」、明太祖時「司印」半印等收藏印記。

這幅畫是描繪深秋時節的景色,一陣秋風吹來,樹稍的枯葉在風中顫動著,坡腳下的蘆葦草和細細的竹子也都被風吹得彎下了腰,讓人有股冷颼颼的寒意。一隻野兔在土坡間玩耍,忽然有兩隻喜鵲對著牠噪叫,彷佛兔子不應該走入牠們的地盤。兔子一臉無辜又驚訝地回頭望著喜鵲,不知道到底是那裡得罪了牠們。畫家很巧妙的捕捉到大自然中這生動有趣的一瞬問,表現了秋風蕭蕭的感覺,好像像連喜鵲衝破寂靜的叫聲,都可以聽得見似的。中國人喜歡吉祥的花鳥、事物,尤其是喜鵲象徵好運,經常入畫。在此幅作品裡,喜鵲更以討吉利的偶數出現‧稱作《雙喜圖》,是典型的中國花鳥繪畫。

作者崔白是北宋神宗時的畫院畫家,當時能夠被召入畫院的,都是全國技術最好的畫師。北宋時期花鳥畫家的作畫方式,都是用觀察寫生的方法,企圖表現大自然的優美景象,并要求要畫得愈像愈好。畫院內也養了許多翎毛與小動物,以便讓畫家仔細觀察。由於在畫院內的畫家所作的作品,都是要供給皇宮貴族們欣賞,因此,每位畫家都兢兢業業,盡最大的努力,希望得到皇帝的注意與賞識,崔白便是非常受到重視的一位。從此幅《雙喜圖)中,無論是野兔的神態姿勢;喜鵲的羽毛與與動作,或是枯樹、葦草與細竹在風中的姿態,畫家都一筆一畫描繪的非常仔細且栩栩如生,似乎可以由畫中聽到風聲、鳥聲與草木聲。可見崔白的寫實技巧是相當高超的。

崔白被稱為北宋最偉大的花鳥畫家,地位與同時期最重要的山水畫家范寬並駕齊驅。不僅因為他精湛的繪畫技巧,更重要的是從他此幅唯一流傳下來的作品《雙喜圖》,我們可以看到宋朝畫院的成立,使中國花鳥畫日趨成熟的影響與成就。再者,《雙喜圖》設色清雅,墨色細緻,更是開創了花鳥畫的新境界,影響到後來畫院的繪畫風格發展。

---------------------------------------------------------------------------------------------------

一、仁宗朝宦官梁懷吉
  梁懷吉,北宋仁宗朝宦官,最開始是“前省”,即內侍省的內侍,後來被調進後省(入內內侍省)服侍仁宗長女兖國公主,入公主宅,爲勾當內臣、入位祗候,即公主宅的主管級宦官。
  驸馬李玮木讷寡言,略顯愚笨,小家出身,因其姑母是仁宗生母才發迹,沒有貴人子的氣質,得尚公主一時無所適從,大興土木修宅邸,又與纨绔子弟來往,常被宮人譏笑爲暴發戶。
  公主不愛驸馬,生活苦悶,將感情寄托在梁懷吉身上。李玮生母楊氏很有市儈味,常偷窺監視公主與梁懷吉。有次公主與梁懷吉夜間獨處對飲,楊氏扒門縫偷看,被公主發現,公主怒,打罵楊氏,隨後與驸馬大鬧一番,深夜離家,夜叩宮門,入訴禁中。
  宮門夜開事態嚴重,朝野嘩然,司馬光等谏臣紛紛上疏,痛斥公主“不更傅姆之嚴,未知失得之明。縱恣胸臆,無所畏憚,數違君父之命,陵蔑夫家”,梁懷吉“不自謹,過惡至大。罪惡山積,當伏重誅”。
  仁宗迫于壓力,下诏褫奪兖國公主的封號,降爲沂國公主,仍入宮廷居住,公主宅內臣解散,梁懷吉“配西京灑掃班”,即遣往洛陽掃皇陵。驸馬李玮貶知衛州,李母歸李玮兄長李璋奉養。後來在兖國公主的堅持抗爭下,梁懷吉被召回京城,“歸前省”,雖然回來了,但還是只讓他在前省幹活,不能繼續服侍公主。
  附錄:
  《雙喜圖》與北宋宮廷醜聞
  ◎白學湘
  宋代院體畫家崔白所繪《雙喜圖》,現存放在台北,乃是台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
  《雙喜圖》描畫的是一派霜葉飄零的蕭索秋色,畫面上一只山喜鵲棲于枯木之巅,朝樹下闖入的野兔鳴叫示威,另一只山喜鵲騰空前來助陣,野兔回首伫足觀望,鵲兔高下對峙,靈動之極。後人在畫中樹幹上發現了“嘉祐辛醜年崔白筆”的題識,嘉祐辛醜是北宋仁宗嘉祐六年,正是公元1061年。
  文人畫自北宋出現,極富人性自覺,將壓抑的感情籍于筆墨之中,通過藝術形象引起觀賞者的共鳴,《雙喜圖》亦可歸入文人畫這一範疇。崔白用淡淡的赭石勾勒出了枯黃的秋天,萬物蕭條,生命遭遇到凋謝的艱難時刻,野兔和山喜鵲同時表現出驚惶的神色,這一幅傳世名畫究竟喻涵著什麽樣的深意呢?
  讓我們將《雙喜圖》置身于嘉祐六年,崔白是當時有名的花鳥畫家,于仁宗朝未經考試即進入畫院,成爲一名宮廷畫師。而這年北宋宮廷之中爆發了一樁醜聞,震驚了朝野,甚至引發了包括司馬光在內的大臣們的辯論。其緣由在于汴京皇宮嚴禁宮門夜開,而仁宗長女福康公主夜叩禁門而入,伴隨著公主私生活的流言蜚語迅速流傳開來,而後公主被褫奪封號。
  故事的緣起從明道二年(1033),章獻劉太後去世,仁宗悲傷過度,身邊侍臣告訴他,劉後侍女李宸妃才是他生母,仁宗知道身世,爲了彌補自己對生母的愧疚之情,一再擢升舅舅李用和的官位,還感到過意不去,將李用和之子李玮尚主長女福康公主,豈料這一舉措日後招致了家庭悲劇。
  仁宗子嗣頗爲艱難,兒子一個都沒有存活,十三個女兒長大成人的只有四個,福康公主生于1038年,其時仁宗已經將近三旬,對這個長女萬千寵愛在一身,也不爲過。北宋冊封公主初以美名封之,再以封國封之,“福”“康”代表著皇帝對長女福慧健康的祝福。據史料記載,福康公主是個聰慧過人,性情高傲的小姑娘,對父親十分孝順,仁宗生病時,曾經日夜服侍在父親身邊,並且赤足散發向天禱告,願以身代替父親。
  嘉祐二年(1057),仁宗爲二十歲的福康公主舉行了隆重的冊封禮,封福康公主爲兖國公主,規模之大一如冊封皇後儀,不但盛況空前,而且也幾乎是後無來者的,英宗朝的公主就沒有這個待遇。同年公主出降李玮,仁宗花費了十萬缗錢爲公主建造府邸,愛女之心可見一斑。
  然而盛大的婚禮不能保證婚姻的質量,公主與驸馬的婚姻生活朝著糟糕的事態發展,公主看不起驸馬,驸馬冷落公主,公主與婆母關系惡劣。細究起來,難以分判責任究竟在哪一方,只能說一句老話:門不當,戶不對。
  北宋時期,皇室普遍存在著與“將門”通婚的習慣,帝王、太子娶將門女爲妃,將門子弟尚公主、宗室女,宋太祖妹燕國公主下嫁大將高懷德,福康公主的妹妹許國公主嫁吳越王曾孫、右領軍衛大將軍錢景臻;魯國公主嫁曹彬後裔、左領軍衛大將軍曹詩;魏國公主則出嫁開州團練使郭獻卿,不是將門就是功勳之後,生活習慣及文化水准大抵與皇室相差不遠,故此夫婦相得。而驸馬李玮一家,在仁宗朝不赀是暴發戶。國舅李用和原來困頓汴京,以做冥幣爲生,大概是首都市民中最低賤的工作之一了。後來章獻劉太後賞他做了個考城縣兵馬都監的小官,直到劉太後薨,仁宗認母,李家這才青雲直上。俗話說,三世爲官,方懂得穿衣戴帽。也就是說,好品味是貴族生活長期沈澱出的。以李玮一家暴發戶的品格,如果能博得公主這個聰明驕傲的小姑娘的青睐,這才叫奇怪呢。
  這一樁親上加親的婚姻,從輩分來看,也是荒謬的。驸馬李玮其實是仁宗的表弟,公主的表叔。驸馬李玮的生年無從考證,從國舅李用和的生卒年分析(988-1050),公主出生時李用和已經五十開外,以常理推斷,李玮應該比公主年紀大很多。在宋朝,年紀很大卻沒有成親,惡意猜測一下,也許是面貌醜陋人品較差成爲老大難,當然,這只是推理。但夫婦年紀相差較大,溝通起來不及年貌相仿的夫妻,這應該是共識。
  現在回到公主府,看看公主和驸馬在幹什麽?
  驸馬李玮忙著附庸風雅,練習飛白體,並且一擲千金地購買書畫古董,他急于擺脫無知粗野習氣的心情很迫切,卻使得暴發戶嘴臉更清晰地表現給世人看見。當時的大書畫家米芾曾經公開評論作爲收藏者的兩種人:“好者與賞鑒之家爲二等。賞鑒家謂其笃好,遍閱記錄,又複心得,或能自畫,故所收皆精品。近世人或有赀力,元非酷好,薏作標韻,至假耳目于人,此謂之好事者。”意思就是說好事人雖然有的是錢,但卻有眼無珠,米芾所諷刺的好事者其一正是李玮,與驸馬的初衷相去十萬八千裏,是他的不幸。
  而公主,在宮廷中接觸的都是頂尖的藝術家,比如崔白之類,自然眼高于頂,對驸馬做秀的行爲更加厭惡。幾年龌鹾下來,公主出現了外遇。這個外遇很奇妙,是公主府的內臣,宦官梁懷吉,梁懷吉從宮廷跟隨到公主府,因此兩人應該是認識的,撇開身份,說是自幼青梅竹馬也有可能。北宋雖然沒有閹黨之禍,但是宦官從政的也比較多,絕不只是爲皇家的生活起居服務,因此宦官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還有一部分甚至出身士流,《宣和畫譜》中就記載了相當一些宦官畫家。公主的外遇是一名宦官,相信所有知情人都會覺得驚世駭俗。
  嘉祐六年二月份的某個夜晚,公主與梁懷吉相對小酌,這時李玮之母本是市井愚婦,不顧身份悄悄在另一室偷看,卻又不慎被公主發現,公主大怒,而李母亦指責公主,情急之下兩人爭吵得很激烈。公主于是跑回娘家,深夜叫開禁門,向皇帝哭訴,要求與驸馬仳離。皇宮禁門晚上不允許開,這已是制度,即使是公主也不能例外,谏官向仁宗抗議了,于是放公主進禁門的官員被治罪,公主被心懷畏懼的驸馬領回。再以後,公主深夜想要叩門而入,就沒有官員敢放她進來了。從未嘗過世態艱險的金枝玉葉,不肯對生活妥協,一再做著這些徒勞無功的事,以至于精神迹近崩潰了。
  醜聞總是傳播得特別快,關于公主與梁懷吉的流言在汴京迅速傳開,有損皇家尊嚴。向以言論自由著稱的北宋士大夫們紛紛向仁宗上書,司馬光先後上《論公主內宅狀》及《正家劄子》,以祖宗家法來要求仁宗戒饬公主。于是仁宗迫于壓力,下诏褫奪兖國公主的封號,降爲沂國公主,仍入宮廷居住,公主乳母韓氏驅逐出外,府邸其他屬員解散,梁懷吉發配西京洛陽去掃皇陵。驸馬李玮貶知衛州,李母歸李玮兄長李璋奉養。長篇大論之下,公主的婚姻關系依舊沒有改變。
  高傲的公主因爲梁懷吉被發配,身邊的心腹通通被趕走,內心越發孤立起來,精神已經不正常了,幾次三番想要自殺,還有一次縱火焚燒了居住的宮殿,她絕望地喊著:“我要梁懷吉回來,我要梁懷吉回來。”眼看著“幼警慧,性純孝“的寶貝女兒現在狀如狂顛,仁宗皇帝想必十分痛心,後悔之余召梁懷吉回前省,谏官再谏,然而皇帝這次不爲所動,畢竟公主的慘狀已經讓一個慈愛的父親別無選擇了。
  公主生母苗賢妃與其他宮人曾密求旨意殺李玮給公主出氣,終因仁宗心懷母家而作罷。作爲宮廷畫家的崔白,在《雙喜圖》中寄予對公主和梁懷吉的深深同情,而他更用筆墨描摹野兔,深刻地表現出了作爲敵對者的李玮的驚惶。
  公主入宮後,李玮兄長李璋上表稱李玮愚笨,配不上公主,請求讓二人仳離,仁宗應允。
  八年以後(1070),福康公主在宮中去世,年僅33歲。當時已是公主的侄子神宗在位,爲姑姑出了口鳥氣,以“奉主無狀”的罪名將李玮貶去陳州。相對于公主來說,李玮更加不幸,他榮耀的婚姻,只是一個笑柄。
   -----------------------------------------------------------------------------------

大陸網友寫了一本言情歷史小說,孤城閉,,長煙落日孤城閉,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h200300&aid=8586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