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0/27 16:16:00瀏覽15|回應7|推薦0 | |
威尼斯的任一角落,都散發出華麗的氣息 【幸福的角落】
「我家門前有小河」,用來形容威尼斯是最貼切不過了。眼尖的你一定會發現,威尼斯沒有櫛比鱗次的高樓大廈,也看不到任何車輛。即使開車對我們來說是習以為常,可是在威尼斯卻只能走路或是開船出門。這裡的水道猶如天羅地網,蔓延在城市的各角落;即使某些河道很狹窄,對於當地的民眾而言,開船就好像開車一樣地輕鬆自在。
交錯複雜的水道和曲折的巷弄,把威尼斯打造成迷宮一般,經常走過一條街後,又冒出數條小徑。若不是每個轉角處都有標示牌,外地人可能會搞到頭昏眼花吧!在河道兩旁的房子,雖然稱不上是「危樓」,但是在脫落水泥下所露出的紅磚塊,足以看見無情歲月所遺留的痕跡。
古屋、流水、拱橋、小船,就是威尼斯街頭的特殊景象。這樣的組合讓我覺得住在這裡真是幸福!
整體來說,八月分的威尼斯,天氣相當悶熱又潮溼,走沒幾步就滿身大汗。如果說白天的威尼斯是打扮華麗的貴婦,那麼清晨的她便是脂粉未施的清純少女。早晨的時候,比較清爽涼快,街上也少了人山人海的觀光客,這個時候更能夠讓人們放慢腳步,恣意地欣賞到威尼斯寧靜的風采。
一大早用完早餐後,我們便出門逛街去了,目的地是哪裡,其實我也不知道。跟平常一樣,我這次來威尼斯幾乎沒有做功課,純粹就是隨便逛逛。沒做功課的原因很多,第一我手邊沒有旅遊書,所以也就懶得上網查資料;第二,如果已經事先查好詳細的資料,那麼看到景點的當下,心裡的驚喜程度肯定是少了很多。
【里亞多橋:Ponte di Rialto】
威尼斯大大小小的橋樑加起來總共超過四百座,其中最熱門、知名度最高的就屬里亞多橋(Ponte di Rialto)。建於十六世紀的里亞多橋,橫越於大運河最窄處的上方,整座橋樑採用白色大理石的建材,流露出一股高貴典雅的氣息。橋面上林立著販售精品的小店家,若是不仔細看,根本不知道自己正走在橋上呢!
隨著階梯走到橋的最高處,是欣賞大運河的最佳地點之一。運河兩岸插滿了一根根參差不齊的木樁,雖然看似有點雜亂,卻絲毫不減威尼斯迷人的丰采。寧靜的河面上,公共渡輪、貨運船、貢多拉等各種船隻來回穿梭著,看著這獨一無二的景象,我想每個來訪的觀光客都會像我一樣流連忘返吧!
說老實話,如果想要欣賞里亞多橋,我建議搭船或是走到橋下的運河邊會看得更仔細些。在夕陽餘暉的照耀下,橋身呈現出橘黃的迷人色調;晚間時分,白色的橋樑打上燈光後,更是如一顆暗夜裡發光的璀璨明珠。
威尼斯最熱門的觀光景點莫過於聖馬可廣場了。其實大家對於聖馬可廣場並不陌生,因為許多電影或是電視劇都曾經來這裡拍攝取景。相傳在西元九世紀的時候,威尼斯商人將聖馬可的遺骸自埃及亞歷山大偷偷地運回到威尼斯,同年威尼斯總督興建了一座華麗的大教堂,以安置聖人的遺體。而教堂和其前方的廣場,也因此命名為聖馬可教堂及聖馬可廣場。
不論白天或是夜晚,偌大的聖馬可廣場上,總是擠滿了成千上萬的人群;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團,有單獨一人的自助旅行者,當然更少不了兩相依偎的情侶。除了人山人海的觀光客之外,廣場上也有不少鴿子,你只要拿著一小塊餅乾或是麵包,這些不怕生的鴿子便會蜂擁而至,大搖大擺地停歇在你的身上、手上,好像是寵物一樣呢!
當我正沉醉在周遭的歷史古蹟之際,突然間發現聖馬可大教堂前積了一大灘水,而且水還不斷從地面湧出來。原本我心想是地下水管破裂嗎?後來聽旁邊帶團的導遊解釋說,「聖馬可廣場是威尼斯地勢最低的地方之一,即使是陽光普照的大晴天,只要海水一漲潮,廣場上就會淹水,只是嚴重的程度不一定」。
雖然曾經在新聞報導看過威尼斯淹水的消息,不過我一直以為威尼斯只有在下大雨的時候才會淹水,聽到那位導遊這樣講,我才知道原來晴天也是會淹水的。即使聖馬可教堂前淹了水,卻沒有澆息遊客們的興致,有些人便趁機脫下鞋子和襪子,把腳泡在水裡消消暑氣,甚至就當場玩起水來了。
【威尼斯的哀愁】
或許你跟我一樣,羨慕威尼斯人的居住環境,不過當地居民可能不這麼認為!由於威尼斯建在於潟湖群島上,地勢本來就低,因此每逢漲潮的時候,市區便有淹水的危機,再加上近年來抽取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使得威尼斯的處境更為棘手。因為水患的關係,居民不斷地遷出這個城市,目前只剩下六萬多的民眾居住於此。
前幾期的國家地理雜誌中也寫道,「威尼斯一個週末便有八萬人次造訪,遠超過當地居民的數量,這些如飛蝗湧入的觀光客,讓威尼斯飽受觀光氾濫的憂慮。」的確,待在威尼斯的這幾天,我發現觀光客好像比當地的居民還多。威尼斯除了要對抗自然的災害之外,也同時要面對為數眾多觀光客所帶來的威脅,因此如何將完善地維護威尼斯的環境,將是相當重要的課題。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