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富向險中求–
2008/10/14 11:20:32瀏覽649|回應0|推薦0


12中國留學生美國白手起家致富記

  張志豪出生於上海,一九四六年到美國流學,他的興趣廣闊,對於經濟、金融更是痛下功夫,所以當走出校門沒多久,就加入一家證卷公司,擔任股票市場分析員,對上市公司的營運作了長期的監控工作,對股票的買進賣出曲線指數,有了長期的實務研究經驗。也因此,為他在華爾街的金融投資,股票市場紮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個來自中國內陸的留學生,原本就沒有太多的資金。為此,他先後在三個投資金融公司任職,由於專業與努力,所以業績甚佳。但仍然無法滿足其潛在的野心。當他蓄積達一定的資金時,就毅然辭職自立門戶。一九六五年他創辦了張氏投資公司,共集資二百萬美元。三年後,他突然賣掉正快速發展的“張氏投資公司”,個人財富累積達二千萬美元。

一九七九年,張志豪根據國際金融情勢,投入二百五拾萬美元收購了“美國麥迪遜公司”。這是一家財務公司,很適合他的專業興趣,他自信,只要財務管理得法,發展不成問題。於是積極綱羅良才,擴展證卷業務。很快的,這家代理財務公司就影響到華爾街的一些有名氣的金融機構。這時張志豪注意到美國的“製罐公司”主動向他接近,他認為這是個機會。經過一翻談判,竟然以一億四千萬美元將“聯合麥迪遜公司”賣給了美國製罐公司。這一招被美國同業間流傳為化腐朽為神奇的點石成金術。

其實張志豪賣公司並不是最終目的,原來他已瞄準了更大的目標。過不了多久,他反過來收購了美國製罐公司近六十七萬股的股票,價格是一千八百萬美元,佔該公司股權的35%,這個份額使他登上了這家公司副總裁的位置。張志豪上任後不久,又主張收購了另兩家公司的大部份股票,三年內公司增值了十億美元。原本的製罐公司,也僅止於被動的生產工廠,經他的戲法一變,遂成為併購的大贏家。他此一借雞生蛋的手法,在廿世紀末掀起一股“企業的併購風潮”。

原本利用金融市場拆借功能,爭取持股者增強信心,使一家公司的經營業績持續升高,這是時下一般公司營運貫走的路。張志豪同樣是利用金融拆借手段,所不同的是,他卻敢於收購虧損的企業,果斷的賣掉業績不俗的盈利公司,而在加入眼光獨到妥善經營的買賣過程中,不斷促使手中的股票擴大增值。當然,高利潤必然隱藏高風險,稍有不慎即有可能全盤皆輸。話說回來,人生在世,原本就是一場拚博,與其庸庸祿祿,不如盡情燦爛一回。您說、、是嗎!。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edsunwu&aid=2297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