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25/02/19 04:46:31瀏覽369|回應0|推薦39 | |
於唐朝、唐宣宗李忱、大中元年獲贈尚書銜並升為太子賓客的盧貞(字貞白,號真南郭子),他有一個出家為僧的侄子盧某。故事發生在上一任皇帝,唐武宗李瀍、會昌年間,信奉道教的唐武宗大規模打擊佛教,史稱「會昌法難」、「會昌毀佛」,除了少數在長安的寺院外,唐武宗敕令淘汰了大多數的佛寺與僧尼(註),迫使他們還俗回家。因此盧某也只能回到盧家,依靠先祖的功勛庇蔭得以補官,擔任皇叔、光王李怡的光王府中的一名參軍。
會昌六年年初的一天晚上,盧某夢見他還是僧人時的師父(註)前來探望,並問起他現在的工作。盧某再三的向師父說明眼下佛教遭到皇帝打擊已經淪落衰敗,自己無處可去被迫還俗回家,現在擔任一個參軍,但還是希望能夠再落髮出家為僧,這才能實現自己的志願。如此這般一邊哭著一邊訴說,過了一段時間後,盧某說:
「如果我的志願最終能夠實現,我一定要振興佛法。」
後面的話還沒說完,就見到四周都是駐紮的士兵,許許多多的兵車與戰馬,旌旗多到要遮蔽了日月。又有一位身穿錦繡衣裳的人出現,前後有儀仗隊伍引導,身邊有許多護衛的軍士,這是只有天子大駕才有的場面。而四周軍隊中的士兵們開始高興的歡呼,並且齊聲高喊著「迎光王」。然後部隊整齊了行列隊伍,依序朝前行進而去。看得驚訝萬分的盧某還沒想通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就突然驚醒了,只覺精神緊繃的自己還正因為害怕而心跳不已、全身冷汗直流,過了許久才能開口蹦出個字兒來,但最終還是沒有將自己這個奇怪的夢境告訴別人。
不久之後,三月一日,唐武宗因為吃了道士進獻的長壽丹而中毒命危,因事出突然,且唐武宗又未確立繼承人選,宦官馬元贄等人認為皇叔光王李怡容易控制,遂矯詔立光王李怡為皇太叔。三月二十一日唐武宗駕崩,皇太叔光王李怡繼位,即唐宣宗,並改名為李忱(註)。唐宣宗即位後,自然會依照慣例先任用原光王府內的幕僚屬下。盧某也有幸位列名單之中,破格拔擢升了官。但令宦官們沒料到的是原本他們認為不聰明、容易控制的光王李怡在即位為唐宣宗後便勤於政事,致力改善前朝留下的問題。因此朝廷逐漸恢復了以往對於佛教的佛寺、僧尼的制度,讓佛教又逐漸興盛起來。這些變化都應驗了盧某的夢境。
盧某在夢中所見到的師父(註),其實是指參軍與其長官(註)之間的關係就如同是師父與弟子之間的關係,因此冥冥之中以師父與弟子的夢境作為預兆,這是神明的意思,用這種看似隱密實則明顯的方式表達的啊。
----- 偶素分隔線 之 備註 -----
註:「沙汰」,淘汰、揀選,選精汰穢。
註:「本師」,傳授自己學業或技能的老師。又指佛教徒對釋迦如來的尊稱,意為根本的教師。
註:「踐祚」,古代廟寢堂前兩階,主階在東,稱「阼階」。阼階上爲主位。借指天子登上帝位。
註:網路版原文此句「盧『校』夢中所謂本師」中的「校」古人原本為「挍」,當讀音為「叫」時雖同義(比較、估量),但用於此處時音義皆待查。
註:「府主」,幕職人員對其長官的稱呼。
改編自 《宣室志》
原文:
《宣室志》.卷三.盧貞猶子
太子賓客盧尚書貞猶子,為僧。會昌中,沙汰僧徒,斥歸家,以蔭補光王府參軍。一夕,夢為僧時所奉師來慰,問其出處再三,告以佛氏淪破,已無所歸,今為一官,徒遣旦夕,期再落頂上髮,方畢志願。且泣且訴之,良久曰: 「若我志果遂,興佛法。」 語未竟,見八面屯兵,千乘萬騎,旌旗日月,衣裳錦繡,儀衛四合,真天子大駕。軍中人喧喧言「迎光王」。部整行列,以次前去。盧方駭愕不能測,遽驚覺。魂悸流汗,久之方能言。卒不敢洩於人。 無幾,宣宗自光邸踐祚,錄王府屬吏。盧以例不拘常調格遷敘。自是,稍稍興起釋教寺宇僧尼舊制,一契夢中語。盧校(挍)夢中所謂本師,蓋參軍事府主近師弟子。故以為冥兆。豈神之意,以是微而顯乎。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