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http://blog.xuite.net/ctpine/blog/15840551
終於看完了這本書,在結尾中作者下了耶穌娶妻生子的結論,雖然從頭開始看到尾,自然對這樣的結論不感到意外,但是 心中還是思考到很多部分,最後將我的感想整理出幾點來。
彌賽亞的真義
我想我跟大部分的基督徒一樣,看到這本書的結尾,心裡會想「耶穌真的結婚了嗎?他真的有小孩嗎?」在賈可波維奇力求客觀的敘述下,似乎不得不承認這個事實,想必也會有很多捍衛基督教教義的信仰者將會發表許多反駁的言論。一開始我也被這個問題給困惑了,後來回到最起點思考「耶穌對我們的意義是什麼?」後來想到這本書的前言,作者劈頭第一句就寫「有沒有可能歷史上根本不存在耶穌這個人?」以此為起點,展開了耶穌家族之墓的巡禮。到最後確定了是耶穌的骨棺,賈可波維奇從這個樸素的骨棺中,突然體會到耶穌不論生前或死後,都在身體力行他教導人們的教誨,他說:「從這裡,真正的第一次,眼前的證據不僅是統計數字、化學或生物學數據而已。從這裡,我第一次看到,經點超越了時間,迎面撞上考古學。在這一刻之前,我一直漫不經心地以為,耶穌說的話,不過是記錄者的捏造或誇大之詞,並非他講道的原貌…但我現在開始想:會不會…這麼長久以來…我一直誤解了他?」
基督徒或許會因為發現耶穌的屍體,或是知道耶穌「可能」娶妻生子而信仰受到試探。但是賈可波維奇這段話,更加讓我思考到,「彌賽亞對我們的意義何在?」不管看這本書的人最後下了什麼結論,我相信賈可波維奇自己透過這次的經驗,讓他對耶穌的情感變得更真實、更深刻。人們能透過他的話語、他的人生在信仰上受到啟發,這不就是耶穌一輩子努力的目標嗎?此外,如果耶穌的教導對人們沒有什麼影響,那彌賽亞這個身份對我們不就沒有任何時直的意義嗎?
歷史的教訓
其實在書中,儘管很多證據顯示耶穌可能娶妻生子,但是仍然無法百分百確定,或許在科學更發達的將來,會有更明確的答案出現。不過我想學習歷史,除了去驗證歷史,更重要的是從歷史當中學習教訓。
就像之前的讀後感當中所提到的,鄭明析老師教導讀經的方式,是要把自己當中聖經的主角、聖經的故是就是自己的故事,這樣來看聖經。這本書中努力還原當時耶穌時代的歷史,當然很多部分還是有爭議,不過有一點倒是讓我感慨很深,就是在耶穌死後,弟子們嚴重分裂。當時很多因素看起來好像不得不變得如此,比如當時可能耶穌的弟子們也很多人不識字不會寫字,但是因著弟子們的分裂,造成一個相當嚴重的後果,就是「無法完整呈現耶穌在短短三年當中證道的樣子」。新約的四大福音,還有許多後來出土的「偽經」,雖然保留了最核心的部分,但是卻因為很多人為因素,無法看到當初最完整的耶穌證道模樣。
記得以前聽過鄭明析老師針對【馬太福音16:5-12】證道,那時老師提到,那些不懂比喻的門徒,都是當時沒參加五餅二魚聚會的人。可見參與歷史是非常重要的,就算是在科技發達的現代,可以照相、攝影,可是跟實際參與還是有差別的。前幾天我在看做菜節目,廚師非常詳細地講解如何做出那道菜,主持人也努力形容試吃的味道。看著電視,我突然感覺,就算我真的按照他所教的方法去做,就算我覺得味道很不錯,可是我無法確認,到底我做的跟那位廚師所做的味道一不一樣?!當然大部分人會認為自己覺得OK就OK了,但是從歷史傳承的角度來看,雖然原點一樣,但即便是只有一度的誤差,後來也會越差越多。因為不是當時參與的人,甚至沒有聽過實際參與過的人的敘述,所以完全無法確認怎樣是最正確的。
因此深刻地感受到,聖經當中說「應該趁著有光行走」【約12:35】,在每個當下都要用最謹慎的心情面對自己的信仰、面對自己和主的關係,當人盡到自己的責任時, 神自然也會動工,讓所有的誤差減到最低。
這是一本好書,希望每個讀這本書的人,都能從當中學到 神要教導我們的教訓。
您也可以閱讀:鄭明析老師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