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就算受惡意攻擊,也別讓自己深陷其中
2018/07/04 17:10:29瀏覽4378|回應0|推薦4

在後臺收到一段讀者留言,他在出版社工作,是一名圖書企劃。薪資不高,但自己一直喜歡文學,所以並不介意薪水,更何況家庭條件優渥,沒什麼後顧之憂。本來日子過得很舒心,但一次無意中別人傳錯了訊息,才知道大家怎麼想他。

同組的其他幾個同事有一個群組,他們在背後議論他因為家庭條件好,所以靠關係進公司,也因此才受到主管器重。有個人還憤憤不平地說,他家這麼有錢,何苦跟我們搶業績,就當個不勞而獲的富二代不好嗎?

他看到後假裝不知情,但心裡十分憤怒。他說,要是靠家裡安排工作,絕不至於只是來出版社,只是因為自己喜歡,所以願意投入很多時間和精力策劃圖書,這股認真幹勁被主管口頭表揚過幾次而已,根本不是同事猜測的那樣。

他說雖然表面上裝作沒什麼,但心裡就是過不去。他問我該怎麼辦。

我想說,活著,除了迎接善意的幫助和支持,也會遭受惡意的攻擊和牽制,這些很正常,有時這樣的攻擊可能跟你平日的言行、人品都沒有直接關係,換句話說,無論你多麼盡力做好自己的本分,也控制不了他人的蜚短流長。在中傷者眼中,或許這只是一種簡單的、合理的聯想(也可以稱之為歸因方式)。

甚至有時你也無意中成為製造留言和惡意中傷的人。

看到年輕人霸占博愛座不讓座,一定是因為年輕人沒有愛心;看到馬路上男人衝著女人大發雷霆,一定是那男人沒有氣度;看到年輕貌美的女孩開著名貴轎車, 一定是被包養了……。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我不否認,這種臆斷有一定的合理性,畢竟這些因果關係確實存在,而且是一種常見的存在,但確實並不是唯一而正確的解釋。

一件事情的發生,背後原因不計其數,但是為什麼多數人只願意在眾多解釋中選擇一個,並認定那就是原因呢?說白了,別人的揣測和判斷,不客觀也不全面,於他而言不過是一閃而過的念頭,對你來說,更是無足輕重的閒言碎語。我們對事物的判斷總是利己的,在不能確實為一件事情下定論時,就會不由自主選擇一個利於自身的解釋,並且深信不疑。

就像他的那幾位同事,或許早就對工作不滿,賺得不多又沒有得到器重,剛好知道自己的同事背景顯赫,自然會理解成他的一切成就都是靠關係而得。這樣的解釋能減少自己內心的不平衡感,以及對自身無能的憤怒和不滿。這種歸因方式保護了內心的脆弱和自卑,也可以稱之為「心理防禦機制」。選擇一種「貶低他人,抬高自己」的方式,便不會因此自責和無助。

你聽到別人的惡意評價,話題圍繞著你,但背後的真實聲音和動機卻是圍繞著他自身。說你的不好,是為了凸顯自己的好;說你靠關係,是為了反襯自己的獨立和正直。

這個世界的惡意和善意一樣多,當然,我願意相信善意更多一點,但遭遇惡意時,就怕你想不起曾經也被善意對待過,而將自己深陷在惡意當中,只關注惡意,連心裡也只盛滿惡意,那麼流露出來的也只會是惡意。這種惡性循環太難改變。東野圭吾在小說《惡意》裡提到:「人的惡意就像雜草叢生的土壤,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孕育出一棵參天大樹。」如果真的要在人生裡長出一棵茂盛的大樹,為什麼不選擇一顆充滿善意、未來會結滿善果的種子呢?我知道很多人面對惡意的時候,一定會有一種衝動,想要反駁、解釋、扳回一城。有什麼用呢?

我上國二的時候,數學成績不太好。那個學期,數學就是我集中攻克的敵軍。皇天不負有心人,期中考我的數學成績竟然全班第二。說真的,我感到很激動,但是同學的話就像當頭一盆冷水潑下來,讓我的心都涼了。他說:妳這次數學考這麼高分,怎麼猜得這麼準?

我沒有說什麼,卻為此悶悶不樂了幾天。回家跟媽媽說起,覺得自尊心受挫, 心裡還想著要怎麼回擊他。我媽說了一句話,我一直記到今天:妳覺得妳去跟他爭論,就能爭回尊嚴嗎?

初二就明白的這個道理,今天同樣適用。

氣不過又不想忍,想辯白挽回自尊、分清黑白,真的是太一廂情願了。說這句話的人也許早就忘在腦後了,說不定在他心裡,你的反駁恰好落實了他的推測。但你的行動是最好的證明。你自然不必像當年的我一樣,用一張高分數學試卷來證明自己的努力和實力,你需要的就是踏踏實實做好該做的事,用事實說話,用結果反擊。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贏得他人的尊嚴和相信,我們要做的是無論他人吹捧或謾罵,都不改初衷,自己給自己尊嚴。別讓惡意揣測你的人有了繼續攻擊你的理由。

只有成為真正有尊嚴的強者,才是對惡意最好的回應。

記得時刻提醒自己,我們不是因醜惡而生,我們是為善和愛而活。

《對於自己,你還是個陌生人》點擊續讀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eading&aid=11303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