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5/25 15:08:52瀏覽44|回應0|推薦0 | |
2001 年張忠謀就說過了, 網子在哪裡 ? 在阿扁手裡 , 我們只有一張台獨的網 國王的新衣網
台南市安平區昨天(24日)驚傳1家5口燒炭自殺的慘劇,行政院長林全對此起不幸事件表示遺憾與不捨,並強調將致力建立起「社會安全網」,望能杜絕類似的悲劇再次發生。 台南市安平區昨天驚傳有1家5口燒炭自殺,死者分別為40歲的王姓丈夫、36歲陳姓妻子,以及分別為3歲、6歲、9歲的三名兒子。據警方初步研判,可能是經濟壓力一家人才會選擇燒炭自殺。 對於這起不幸事件,行政院長林全也表示遺憾與不捨,並要求應加強弱勢關懷,致力建置從學校、社工,到村里間互助和警政管區訪視的「社會安全網」,架構起綿密的社區互助網絡功能與救急的應變機制,解決民眾一時窘迫的經濟困境,希望能杜絕類似悲劇再次發生。
張忠謀 「知識經濟」的口號在這幾年被喊得很響亮,起因是幾乎十年持續成長,而在近幾年成長 尤其快速的美國經濟。更為可貴的,在這漫長成長週期內,美國同時達到低失業率與物價 穩定的目標。若干經濟學者,把這個不尋常的成績,歸功於所謂知識經濟。這是知識經濟 的第一個迷思。 迷思一:美國近年來的經濟繁榮,主要為知識經濟所賜 我同意大部分美國經濟學家的分析,近年美國經濟繁榮的主因,恐怕是:(1)聯邦政府財政 政策,使得多年的政府赤字,在幾年中變成鉅額的盈餘;(2)聯邦儲備理事會對貨幣政策的 靈活運用,十年中及時調整利率;(3)在經濟快速全球化過程中,美國無疑是一大受惠者; 第(4)才是知識經濟,什麼是知識經濟?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的定義是:「知識經濟基於科技 ^^^^^^^^^^^^^^^^^^^^^^^^^^^^^^^^^^^^^^^^^^^^ 、首重創新、而由冒險進取精神驅動」。以此定義,知識經濟早就存在,而且不只存在於 ^^^^^^^^^^^^^^^^^^^^^^^^^^^^^^^^^ 美國,也存在於其他國家。它與舊經濟不同處,除了「基於科技」外,還特別注重、也特 ^^^^^^^^^^^^^^^^^^^^^^^^^^^^^^^^^^^^^^^^^^^^^^^^^^^^^^ 別酬報創新及冒險進取的精神。近年來科技業蓬勃發展,所提供的產品與服務也的確增加 ^^^^^^^^^^^^^^^^^^^^^^^^^^ 了整體經濟的生產力,但在今日的美國,知識經濟還只是整體經濟的一小部份。所以知識 經濟對美國近幾年的繁榮應該有貢獻,但不是主因。 這幾月來美國經濟急遽退燒,甚至有進入不景氣跡象,所以第二個迷思已經出現: 迷思二:現在美國經濟急遽退燒,科技業尤受重創,是否表示知識經濟已消滅? 今日的美國經濟轉緩,只是週期循環的一個現象,並不代表知識經濟的消滅。事實上,知 識經濟現在尚在起步階段,但是會是先進國家的未來經濟模式。從前經濟競爭力的要素是 :自然資源、人才、資本和技術。隨著科技的進步,許多自然資源可被人工產品代替 。隨 著經濟全球化,資本自由流通,已不再為國家競爭力要素。技術的流通度也大為增加,但 仍不失為國家競爭力的一要素。教育普及化使得「人才」有了新的意義。光是受過教育的 ^^^^^^^^^^^^^^^^^^^^^^^^^^^^^^^^^^^^^^^^^^^^^^^^^^ 人才現在已不夠。更重要的是有創新能力和冒險進取精神的人才。 ^^^^^^^^^^^^^^^^^^^^^^^^^^^^^^^^^^^^^^^^^^^^^^^^^^^^^^^^ 迷思三:知識經濟的重點是知識 知識經濟的重點不是知識,而是轉知識為利潤。如果知識是重點,教師應是知識經濟的很 大受惠者,因為教師是知識傳輸者,也是最直接的知識工作者。但美國的經驗告訴我們, 教師的經濟地位並沒有在知識經濟中提高。也可說,使用科技知識比擁有科技知識更重要 ,有許多比台灣人口少的國家,如芬蘭、瑞典、新加坡,其在新科技之應用就比台灣廣泛 。 迷思四:知識經濟只適用於科技業,與其他行業無緣 科技業固然提供不少產品和服務,也因此賺錢,但利用科技產品和服務賺錢者,絕不限於 科技業。舉一個現成的例子:網際網路。網際網路是一個科技發明,但因它賺大錢的人, 並不是它的發明者,而是應用它的一大群網際網路業者,還有更多企業在內部應用而增加 企業效率。正如「美國線上」總裁凱斯說:「網際網路」不是科技,而是行銷利器。應用 ^^^^^^^^^^^^^^^^^^^^^^^^^^^^^^^^^^^^^^^ 任何技術(不一定是尖端技術)往往需要豐富創意、大量投資和冒險精神,例如戴爾電腦 ^^^^^^^^^^^^^^^^^^^^^^^^^^^^^^^^^^^^^^^^^^^^^^^^^^^^^^^^^^^^^^^^ 的電話訂購電腦系統。電話本來只是人與人的溝通工具,但二十年來,戴爾把電話系統與 供應商的自動生產線及自動倉庫結合,使得客戶只要撥一通電話,就可以訂購一具符合他 的規格的電腦,幾天內就能送到。戴爾根本不必經手,也沒有庫存風險。這才是知識經濟 中轉知識為利潤的真諦。 迷思五:知識經濟對全民收入有水漲船高作用。一旦進入知識經濟,全民的經濟收入都會 增加美國的知識經濟產生了極少數的世界級鉅富(如蓋茲等),也產生了不少富人(若干 矽谷、華爾街經理人等),但對絕大多數的人民,知識經濟並沒有帶來多少益處。他們的 薪資收入,如去除了因物價上升的膨脹,在二、三十年內並無進步! 知識經濟產生了「贏者圈」。政府政策的重點,應該擴大這贏者圈,而不是把贏者圈尖銳 ^^^^^^^^^^^^^^^^^^^^^^^^^^^^^^^^^^^^^^^^^^^^^^^^^^^^^^^^^^^^^^^^^^^^^^^^^^^^^^ 化,政府也應為「非贏者」建立社會安全網。這正是一般歐洲先進國家的政策方向。 ^^^^^^^^^^^^^^^^^^^^^^^^^^^^^^^^^^^^^^^^^^^^^^^^^^^^^^^^^^^^^^^^^^^^^^^^ 迷思六:台灣人民富有創業精神,所以很適宜於發展知識經濟 創業精神並不一定對知識經濟的發展有幫助。一個雜貨店的夥計,出去再開一家相同的雜 貨店與舊老闆競爭,並不發展知識經濟。但他如果另有創意,例如:利用資訊科技來增加 行銷,那才是知識經濟。 換一個角度來看,如果創新和冒險精神只出現在創業上,那麼現有企業一定會缺乏創意及 冒險進取精神的人才,也一定會漸漸萎縮而死亡。知識經濟在美國之所以能繼續擴張,也 ^^^^^^^^^^^^^^^^^^^^^^^^^^^^^^^^^^ 就是因為大公司能持續創新,持續成長。每一個知識經濟的企業,都要在內部建立一套激 ^^^^^^^^^^^^^^^^^^^^^^^^^^^^^^^^^^ 勵創新、容忍失敗的方法。(在台積電,我們的原則是重賞成功,不罰失敗)。從職業倫 理角度來看,企業內部的創新冒險者往往要有團隊合作精神,也要有從善如流的胸襟。台 灣人民固然富有創業精神,但在扮演企業內部創新角色時,不見得比美國強。 迷思七:知識經濟可以獨立發展,無關周圍的政治、人才、法制、社會倫理環境 經濟是政治、人才、法制和社會倫理的產物。專制政治下,不可能有龐大的民營經濟;不 允許自由經濟的法制下,不可能有競爭力強的企業。人才和社會倫理對經濟發展尤其重要 。 所謂社會倫理,是一種共認和共享的核心價值。舉個起碼的例子來說,如果享樂代替勤奮 為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能有最近幾十年的經濟奇蹟嗎? 經濟成長需要政治、人才、法制、社會倫理的配合,知識經濟所要求的配合更為嚴格。美 國的經驗已經告訴我們:知識經濟提供豐富的經濟誘因,使得善於利用知識者、富有創意 者、及富有冒險進取精神者努力打拚,如果他們成功,他們就成為社會的贏者。當然,在 舊經濟中也有贏者,但舊經濟與知識經濟的贏者至少有兩個很大的不同:第一,在舊經濟 內成為贏者往往需要長時期(有時幾十年)的努力,而在知識經濟內致富,往往只需幾年 ,甚至更短。第二,在舊經濟時代,初期資本的獲得往往是個難題,而在知識經濟內,資 本的獲得已不是一個難題。 美國的知識經濟產生了速富,增大了貧富距離,造就了不少贏者,但大部分人民仍是非贏 者。這個兩極化的趨勢,在美國還不是嚴重的社會問題,因為美國的政治、法制和社會倫 理的配合,適於知識經濟的發展,也還能應付貧富兩極化問題。美國的民主政治已上軌道 ,無論哪黨執政,政府政策重經濟發展;法令制度在經濟方面的主要設計是產生平坦的競 ^^^^^^^^^^^^^^^^^^^^^^^^^^^^^^^^^^^^^^^^^^^^^^^^^^^^^^^^^^^^^^^^^^^^^^^^^^^^^^ 爭場地和訂定明確的遊戲規則,對環保規定很嚴格,同時對弱者也提供相當程度的安全網 ^^^^^^^^^^^^^^^^^^^^^^^^^^^^^^^^^^^^^^^^^^^^^^^^^^^^^^^^^^^^^^^^^^^^^^^^^^^^^^ ;股市管理注重不干預,公司財務透明化,嚴禁內線交易,法人投資人重視「公司治理」 ^^^^^^^^^^^^^^^^^^^^^^^^^^^^^^^^^^^^^^^^^^^^^^^^^^^^^^^^^^^^^^^^^^^^^^^^^^^^^ 。 社會倫理方面:合作、互信、容忍、「大我」觀念等等,多多少少仍是社會核心價值,這 ^^^^^^^^^^^^^^^^^^^^^^^^^^^^^^^^^^^^^^^^^^^^^^^^^^^^^^^^^^^^^^^^ 些核心價值也幫助了企業內部的團結及企業成長;教育的主流價值在於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 及通識。 ^^^^^^^^ 核心價值又一部分是個人對自己投資行為負責,而不倚賴政府「護盤」。許多網路公司股 票以天價上市(知識經濟的現象之一),在上市後不到一年就跌到只有上市價的十分之一 ,但也沒有股東責怪政府。試想,如果同樣的情形在台灣出現,會有什麼後果? 雖然美國的法治在世界各國中也許最能配合知識經濟,但也要常常修改法律,才能追上知 識經濟的步驟。 即使在美國,知識經濟的負面也漸漸浮現。基礎研究逐漸被可在短期內獲利的研發取代; 因為速富現象,長期耕耘已失去它在核心價值的地位;冒險進取也有它的負面,那就是取 巧、走捷徑;另一個負面是人與人以及人與團體的互信基礎的削弱;創新也有它的負面, 那就是自私,不願分功。知識經濟已漸漸在消蝕舊經濟的價值觀,是好是壞,是一個見仁 見智的問題。 迷思八:知識經濟是我們別無選擇,必須要走的路 先要對行政院張院長道歉,因為這是他說的話。 假如張院長的意思是:「知識經濟是未來的趨勢,我們如要在經濟方面再上一層樓,未來 也要走這條路」,那我同意。 但是在走知識經濟這條路之前,我們還有許多別的路要走。 我們的教育還滯留在舊經濟時代;我們的社會習俗,還停留在農、工業社會之際;我們的 銀行、股市制度,也許相當於美國六、七十年前的情形;我們的環境、生態,已在經濟奇 蹟中遭受到大量的破壞;我們的民主政治尚未成熟;我們的社會核心價值,幾十年來在中 、西、新、舊夾攻下,已所剩無幾;我們尚未建立健全的法治;我們尚未建立足夠的社會 安全網…… 教育改革、金融改革、政治改革、倫理建設、法治建立,這些,都不是旦夕可成的事;但 ^^^^^^^^^^^^^^^^^^^^^^^^^^^^^^^^^^^^^^^^^^^^^^^^^^^^^^^^^^^^^^^^^^^^^^^^^^^^^^ 是,如果我們要經濟更上一層樓,這些倒是我們必須要走的路。 ^^^^^^^^^^^^^^^^^^^^^^^^^^^^^^^^^^^^^^^^^^^^^^^^^^^^^^ 這些事做好了,知識經濟將會水到渠成。 【2001/02/13 經濟日報】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