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愛台灣, 為什麼不給台灣社會安全防護網
2016/03/31 15:13:08瀏覽82|回應0|推薦0

2001年張忠謀講了一次, 2008年張忠謀又呼籲了一次

但在台獨的心裡, 心中沒有人民 心裡只有台灣國

每發生一次悲劇 問題又被提了一次 但很快又被忘記

台灣為什麼沒有社會安全網 ?

因為我們把資源全部都投入了統獨之爭

統獨其實是個假議題

因為不管是台灣國或中華民國

這個國, 這個制度 保護的都是少數有錢人的利益

藍娽代表的都是同一套制度 就是為有錢人服務

當他們開口說 政府是為服務人民而存在時

看看他們連一張安全網都不給我們

你有聽清楚嗎

政府是為人民服務 那個人民只的是有錢的人

張忠謀:落實富人增稅 避免贏者圈

【經濟日報╱記者陳碧珠/台北報導】
2008.05.31 04:14 am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昨(30)日表示,知識經濟時代已不能回頭,要參與其中,國家最大挑戰就是社會M型化,要避免贏者圈的發生,新政府要落實「富人增稅、窮人減稅」,他並呼籲,明年促產條例落日絕對要壽終正寢,不能局部復活。

張忠謀昨天受邀出席李國鼎傑出講座,透過與主持人問答的方式,闡述「知識經濟的問題與挑戰」,張忠謀表示,知識經濟與全球化是平行的,開放國家要全球化,就意味著知識經濟不可避免,知識經濟既不會回頭,就一定要加入。

他表示,知識經濟的重點不是知識,而是把轉知識為金錢。一般認為,知識經濟可以對整國家、世界的經濟發揮水漲船高的作用,但這是迷思。過去兩、三年,全球出現M型社會,反而成為知識經濟的最大挑戰,要怎樣在知識經濟,創造相對均富的社會環境,考驗政府法制與政策,假如國家沒想辦法避免M型化的發生,會讓很多人想進贏者圈,導致價值觀的迷思,最後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會越來越多,社會跟著淪落。

張忠謀認為,從治標角度來看,台灣政府可在綜所稅部分,最高稅率40%以上的納稅人,再往上課徵稅收,可是下面33%、21%、13%與6%等級數的納稅人,應把稅率降低。他說,兩、三年前一項財政部統計數字顯示,當時全國最高收入30人的平均賦稅,只有他們收入的10%,顯示高收入的避稅的方法很多,M 型社會下,許多稅是高收入者負擔太少,他也認為資本證券所得稅 (Captial Gain)應該課徵。

張忠謀表示,目前新政府以推動負所得稅為訴求,但這主要針對的是低收入戶群,他認為這樣的範圍仍太小,而明年底促產條例就要落日,他認為應該要壽終正寢,像上一任財政部長,一度因促產條例落日後,多出來的一年1,000多億收入,透過減稅方法還給企業,張忠謀強烈表達不該這樣做,他表示,促產條例千萬不能局部復活。

知識經濟產生了M型社會,因此要有照顧機制,張忠謀認為台灣有社會安全網,但仍不夠,像退休機制不但不如美國,還遠不如西歐北歐,應該要彌補。

不過,透過政策主導面,避免M型現象發生,張忠謀認為這都是治標,真正治本就是要從教育做起,他強調,知識經濟千萬不要讓小的贏者圈贏,而是要做到相對的公平正義,他不希望看到贏者圈的出現,因此,除了調整稅負、增強安全網等振興經濟的措施,最基本還是人才跟教育,而在目前知識已經太普及的時代,光有知識已不足以成功,個人也好、企業也好,反而是要具備創新能力,才能迎接知識經濟時代。

【2008/05/31 經濟日報】




張忠謀︰我給的是視野,不是技術

精華簡文

張忠謀︰我給的是視野,不是技術

圖片來源:天下資料

Q.半導體這三十年競爭關鍵為何?三十年來有哪些變化?

A.最大的變化之一,是台積電帶來的變化。台積電的成立同時,一共創造了兩個產業:一個是專業晶圓代工,一個是促成許多無廠半導體公司得以設立。

而且,讓許多原本IDM公司放棄研發、製造,把很多的人才都釋放出來,引發了很多創新。

台積電是所有無廠半導體公司的觸媒。

創新一開始是在拓朗半導體(Altera)、賽靈思(Xilinx)這樣的無廠半導體公司,滿足很多電子元件開發的需求。

接下來是PC的晶片,英特爾是只能做中央處理器,它認定了CPU是最賺錢的東西,就只做CPU,很多其他的晶片都由無廠半導體公司設計出來,尤其是繪圖晶片。

PC的顯示後來愈來愈漂亮,那是輝達(Nvidia)、冶天科技(ATi)這些公司設計出來的。

再接下來,先是手機,後來就是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這些更大的創新。這些IC、這種創新,假如是沒有無廠半導體公司前前後後投入,假如只靠英特爾、德儀這些IDM公司的話,根本就不會有這些創新。

我一開始是沒有想到會有這樣的連鎖效應,而這種連鎖效應一旦發生,台積電的存在就產生了推波助瀾的力量。

Q.關鍵的成功原因是?

A.我想主要是vision(視野)、persistence(毅力),以及對philosophy(理念)的堅持。

你看定了一個目標,然後持續地做下去,而且擁有足夠的能力、足夠的經驗來做。

我們的成功關鍵就是我訂的三項競爭優勢:領先技術、卓越製程、客戶信任。

很多公司是只有一項或兩項,也很少有公司能跟客戶形成伙伴關係或信任。

我一九八五年到台灣,帶來了什麼?其實並沒有帶來什麼技術,我已經不做技術相當久了。可是,我的確帶來一種新的看法、新的視野,就是世界級的視野。

Q.如何建立起這三項競爭優勢?

A.就是雇對的人、雇用有能力的人,把好的理念、正確的理念,灌輸給他們,讓他們去做。

Q.但很多其他企業也這樣做,卻無法像台積電做到,是企業文化的差異?

A.文化只是結果,主要是management(經營管理)。其中包含策略與執行力,兩者缺一不可。

沒有策略的話,執行等於是繞著圈子走,因為沒有策略,就是沒有方向地執行。假如是有策略而不執行,那有了策略也是沒有用。

策略和執行,可說是同樣重要。

把這三樣競爭優勢都做好,這是我們的大策略,其他還有小策略。比方說,針對不同的客戶,不同的技術都該有它個別的策略。

有了這些大策略、小策略之後,就要雇有能力的人去執行,讓他們相信你要走的方向。

沒什麼祕訣的,我講的都是基本道理。

Q.標竿企業,領導人還是最大的關鍵因素?

A.不只標竿企業,任何組織,恐怕領導人都是最重要的因素。

Q.台積電有什麼變與不變?

A.我覺得原則與價值觀是不應該變的。我們台積電公司的價值觀「ICIC」——誠信正直、承諾、創新、客戶信任,這是不會變的。

當年我帶著「要做半導體,就要做到世界級」的觀念而來,這個觀念自始至終沒有改變。至於要找哪些客戶、要攻什麼市場,這都可以變。

要成為標竿企業,就是要正派經營,持續創新。(王曉玟採訪整理)

要做世界級的台灣, 不是本土化的台灣呀

 

 

 

 

 

  

 

  

 

 

 

 

 

 

 

( 時事評論政治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ay3632004&aid=51943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