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多加一個 第5種 對窮人視而不見的人 也沒資格講台獨
2017/09/21 14:52:54瀏覽72|回應0|推薦0

 

 

 

 

 

 

 

 

 

 

 

黃智賢:四種人沒資格講台獨 !

黃智賢
黃智賢在臉書發文抨擊,稱檯面上主張台獨者多是虛偽之徒。(圖/臉書粉絲頁:黃智賢世界)

政治評論家黃智賢今天(9日)在臉書發文,表示台灣有四種人沒資格講台獨,包括外國人、有錢人、靠大陸賺錢的人、不當兵的人。

首先,外國人指的是像蔡丁貴和吳澧培之類的雙重國籍,又或是如金美齡等歸化外國者,還有飛到美國待產的人。因為台灣有任何風吹草動,他們可以拿著外國護照逃之夭夭。

其次,有錢人指的是像辜寬敏、許文龍、殷琪、陳水扁等人或財團老闆,他們的錢遍布全世界,才不會有跟台灣共存亡的決心。

第三,靠大陸賺錢的人,他們靠大陸市場起家或坐大,在台灣支持台獨純粹是撈油水,到大陸卻又不敢講話。許文龍的奇美電子當年靠大陸當局救起,林佳龍又娶了奇美前董座的女兒,不能不說中共是林佳龍的恩人。

第四,不當兵的人像是林昶佐、黃國昌、陳為廷、林飛帆,對他們來說,打仗是別人的事,政治利益和金錢利益才是心頭肉。

黃智賢強調,「台灣共和國」對台灣只有三個後果:包括聯合國永遠的不承認、經濟當然崩潰、發生戰爭。而如果真要台獨,那就不要逃,也不要龜縮。如果中央和地方都執政,如果國會也全拿,這樣還不敢宣布台獨,那就從此閉嘴,永生永世閉嘴!

黃智賢臉書全文如下:

台灣四種人,沒有資格講台獨 !

台灣有四種人,沒有資格講台獨。

1

一種是外國人,像蔡丁貴和吳澧培等等,都是雙重國籍。金美齡根本已經歸化日本。

還有一種,是千里迢迢,特別飛到美國待產的人。

這樣的人,沒有資格講台獨。

因為台灣有風吹草動,他們拿著外國護照,或因為是美國的爸媽,就可以跑了。

2

一種是有錢人,像辜寬敏,許文龍,殷琪,陳水扁,各式財團老闆,,,。

他們的錢,遍布全世界,才不會跟台灣共存亡,哪有資格講台獨。

3

一種是靠大陸賺錢的人。

不管是生意人還是文化人,靠著大陸市場起家或坐大。

這樣的人又要做雙面人,在台灣支持台獨,撈點民粹的油水。

在大陸卻又不敢講台獨,或者被拆穿了就說沒這回事。

這樣的人,說什麼台獨 ?

許文龍的奇美電子, 如果當年不是國台辦去救,早就破產了。

林佳龍娶了奇美前董座的女兒,而有了大量奇美股票,因此成為億萬富翁。

中共根本是林佳龍的恩人。

4

一種是不願意當兵的人。

像林昶佐說因為漏尿所以不當兵,黃國昌眼睛問題不當兵,陳為廷一度想永遠念碩士不當兵 (後來也是替代役,也不用當兵),林飛帆用替代役不當兵,族繁不及備載,,。

人們口口聲聲台獨,喊得讓年輕人熱血沸騰,以為台獨是花樣未來。

台灣被玩殘了,時間一到,走的走,逃的逃。

打仗是別人的事,政治利益和金錢利益才是他們的心頭肉。

我們其他所有人,都只有中華民國身分證,只有我們有資格談論統獨。

但我們要台獨做什麼 ?

我們所有不是富豪,沒有外國籍的人,幹嘛被他們這些人玩 ?

5

台灣共和國只對台灣只有三個後果:

1) 聯合國永遠不會承認。

聯合國只承認一個中國, 而大陸繼承了中華民國的永久安理會位子。

要聯合國承認,不是癡人說夢 ?

2) 經濟當然崩潰。

台灣只有2300萬人。最重要的三個貿易對象是大陸,美國和日本。

其中,日本對台灣是吃乾抹淨的。

日本對台灣每年淨賺200億美金,也就是6000多億台幣。

台灣對美國順差並不多,而且岌岌可危,還被迫要採買鉅額昂貴陳舊的軍火。

只有對大陸,每年的巨大順差,才讓台灣還可以生存下去。

台獨,就沒有了。

3 )一定發生戰爭

領土爭執,會怎麼解決 ?

林肯要統一, 所以打了南北戰爭, 不許南方獨立。

美墨戰爭,美國才從墨西哥手裡拿下加州。

為了福克蘭群島,柴契爾夫人千里迢迢派軍艦去打仗。

面對領土,沒有任何國家會坐視。

台灣是因為1895年帝國主義的甲午戰爭,中國戰敗, 才被屈辱的割讓給日本。

這樣的百年國恥,壓在每個中國人的心頭。

問問大陸人,如果台灣一但脫離中國領土,13億人會怎麼想 ?

他們怎麼想, 大陸的政府就會被迫怎麼做。

6

南北韓,東西德, 南北越都跟兩岸一樣,在二戰後成為分裂國家。

除了台灣,沒有人會不認自己的國。

東西德和南北越都統一了。

台灣人真的不認自己是中國人 ?

不認自己是中國人,究竟有什麼好處 ?

有什麼尊嚴 ?

是被迫吃日本核食,被當次殖民地賤民的尊嚴 ?

還是被當美國棋子,對付大陸的尊嚴 ?

而認了自己是中國人,究竟有什麼壞處 ?

是不能跪拜日本 ?

是要承認台灣光復 ?

是要說慰安婦是被迫的 ?

是要承認日本軍國殖民奴役剝削台灣?

說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究竟是為了什麼 ? 為了誰 ?

而說中華民國人,竟然不是中國人,這會不會太搞笑 ?

台獨夢,到底是為台灣,還是為美國和日本利益奮鬥的夢 ?

7

如果真要台獨,就不要逃,也不要龜縮。

如果中央和地方都執政,如果國會也全拿。

你還不敢宣布台獨。

那就從此閉嘴,永生永世閉嘴。

不要一直鼓吹台獨,一直改教科書,一直用台獨做貪汙腐敗惡搞的藉口。

現在不台獨, 就永遠不要跟我講台獨。

不過,那四種人,可不要跑出來,丟人現眼的講台獨。

(中時電子報)

 

 

 

 

 

 

 

 

 

  

 

   

 

 

 

 

 

 

 

 

 

 

 

  

 

 

 

 

  

 

 

 

 

 

 

 

 

 

 

  

 

 

 

  

 

 

 

 

 

 

 

 

 

日薪900當天花完、賭贏5萬一夜燒光!做一次粗工 他看清窮人為何想當「廢物」

風傳媒
謝孟穎
2017年9月20日 下午3:02
251 則留言

錢,到底多難賺?一名居住於台中的大學生小莫(化名),憶起15歲時為了請媽媽吃母親節大餐、跑去工地打工7天的往事,依然感嘆:「一個禮拜我就快死掉了,很累、超級累!我累到覺得這種工作怎麼可以只有8、900塊,應該要2、3000塊!」

為何一個15歲的少年會想去工地打工?小莫說,一方面是因為他當時年齡依法不得打工,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被長輩訓斥:「你現在已經過得很好了,你知道錢多難賺嗎?」那時年輕氣盛的他很不服氣,便決定去闖最辛苦的:「我想知道錢到底有多難賺,我去體會看看,我就知道錢多難賺!」

怎曉得,這決定不只讓他深刻了解錢多難賺,更看見一個永遠無法翻身的貧困世界。他曾不解為何臨時工同事一拿到薪水就花完、甚至有人在賭場贏得5萬後又在一夜揮霍殆盡,但7天下來他已能理解:是這份工作,讓人看不到未來。

「你運動不會連做4個小時,但工地會讓你一直做、一直做」

目前工地行情約可實領1100元以上,有技術者價碼最高可拉到3000甚至破萬,不過小莫15歲時應徵的中部臨時工日薪僅900元,以業界來說是非常低薪。

日薪900的粗工,過去無經驗亦可、不需專業技能,且來者不拒、年齡不限,臨時工同事年齡大多介於40–60歲間,連一位外貌60多歲、走路喘不停的阿伯,也被當場錄用。留下身份證號碼與聯絡方式的隔天便可上工,甚至當天直接開始上班也行。沒有勞保,當然也沒有體檢。

工作項目聽起來似乎也很單純,就是按照命令將工程產生的碎石反覆用鏟子運上推車、推到集中回收處,反覆一整天,下班就可領到900元。

然而,聽小莫一句比喻,或許就可理解這份工作勞累之處:「你運動不會連做4個小時,但工地會讓你一直做、一直做!」一車碎石重量至少3–40公斤,斜坡處無法使力還得心裡默唸「三、二、一」再用力推上,加上高溫日曬,一整天下來全身痠痛,每天起床的念頭都是「不想上班」。

「我每天起來都是一種掙扎,沒有人強迫我去,但後來想想,那些人經年累月地在那邊工作,我不到20歲做2天就不想做了,那他們呢?」因為這個念頭,小莫才有辦法撐好撐滿7天。

小莫同時也感嘆,這樣的工作領日薪900實在太少。老人家總愛批評年輕人不肯吃苦、「好手好腳為什麼不去做工」,他認為這些話實在不公平:

「工人付出的勞動成本跟薪水回饋是不成正比的……如果今天我做得很累,我薪水有比那些吹冷氣的人高,那我願意,但如果我今天做得要死要活一天只有8、900塊,我當然是去辦公室啊!這不是人的本性嗎?」

日賺900當天花完、賭贏5萬一夜燒光 工作讓人只想當「廢物」

小莫的阿伯同事們幾乎是天天來上班的,工作多年卻沒半點積蓄,賺了錢就去買煙買酒,或在小吃部、KTV揮霍一空,還有人下班後去賭場贏了5萬,卻一個晚上就花完;明明有賺錢,許多人卻從未換過破洞的衣物與鞋子,「感覺他們都是晚上在小吃部、累了就睡路邊。」

小莫曾關心過那位一夜輸掉5萬的同事,問他:「這樣你老了怎麼辦?這工作總有一天會做不動吧?」對方只是淡淡回一句:「等到那一天再說。」

老闆曾經一臉鄙夷地看著其他工人告誡小莫:「你還年輕,你要會存錢,他們都沒路用,賺了錢就花光光。」但7天工作下來,小莫對這番話的感想是:「去做看看,就知道你下班想不想當廢物。」

小莫的阿伯同事多半教育程度不高、沒有其他一技之長、有人連英文字母都看不懂,年紀又大。脫離工地只會餓死,留下來卻又像受了刑期無止境的地獄刑罰,這種生活逼使他們只能及時行樂,日子能過一天算一天,無從選擇。

「大家都會問他們(工人):你為什麼要喝酒、為什麼要抽菸?但在那種情況下,你能做到讓你舒服的事情就是喝酒跟抽煙啊!不然你要叫他們去吃牛排嗎?去百貨公司蝦拚嗎?」

到了不得不離開的那天,他們還能怎麼辦?

以工人天天報到、假日也不休息的情況來看,日薪900元其實可以換算成月薪2萬多元,勉強堪用,但小莫說,同事們是不可能想到這些的:

「他們能想的就是我這個月吃飯錢怎麼來、睡覺的地方有沒有著落……每天被錢跟疲憊感追著跑會讓你越陷越深、欲望會被慢慢被剝奪掉,陷入一個只為維持基本生活所需的生活。」

人們總期望教育能翻轉階級,但對這群40–60歲的中老年工人來說,早已不期望人生能改變。「很多人會說『你下班後去看書啊』,但在那麼大量的勞力下,你根本不願意去書局買本300塊的書翻開來看!」小莫深刻感受到,對每天煩惱下一餐在哪的人來說,「教育」一詞其實很奢侈。

問小莫會不會再去工地,他立刻吐出「不可能」三字,同時他也給年輕人一點建議:「那些對生活現狀感到不滿的國中生、大學生啊,去工地做個一兩天,回來後那些不滿就會消除了。」這份工作,讓他更珍惜現在的生活。

7天打工讓小莫賺得母親節大餐基金、存了點零用錢,然後他離開了,再也不會回去。而仍在反覆搬石生活、那些曾與小莫共事的阿伯們,或許還是沒有能力離開,只能做到再也沒力氣做的那一天為止。

離開之後會變怎樣,沒有人敢回答,或許也只能等日子到了,再說吧。

 

 

           

 

 

 

 

 

 

 

 

 

 

 

 

 

 

        

 

 

 

 

 

 

 

 

 

 

 

 

 

 

 

 

 

 

 

 

 

 

 

 

 

 

 

 

 

 

 

 

 

 

 

 

 

 

 

 

 

 

 

 

 

 

 

 

 

 

 

 

 

 

 

 

 

 

 

 

 

( 時事評論政治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ay3632004&aid=108629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