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李光耀的遠見 把貧窮的新加坡 變成生活品質第一的國家. 人民要的是富裕 有房住的生活 不是假民主
2024/05/17 15:17:00瀏覽69|回應0|推薦0

李光耀在乎的是人民生活品質第一

綠營總統在乎的是台獨第一


李顯龍昨日卸任,新加坡人的真心話

作者:換日線關鍵字 Podcast

新加坡現年 72 歲的總理李顯龍已於本(5)月 15 日卸任,交棒給人民行動黨的第四代領導人、也是前任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為他的 20 年任期畫下句點。

李顯龍從英國劍橋大學數學系、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畢業後,選擇回到新加坡從政。身為開國總理李光耀的長子,李顯龍的從政路經常被和父親相提並論,這次交接也被許多外國媒體視為新加坡「後李家時代」的來臨。

不過看在李氏父子的中文老師,也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的吳英成眼裡,李顯龍早已用政治實績,證明了自己「不只是李光耀的兒子」;如今媒體報導仍不斷強調「李家」,更是和新加坡的民意與現實脫節。

本集「換日線關鍵字」Podcast 節目特別邀請吳英成教授,分享他作為李顯龍的老師,如何看待總理其人;作為新加坡人,如何評價李顯龍 20 年來的施政成果;作為語言專家,又已預見黃循財上任後將面臨哪些挑戰。

問:作為兩任總理李光耀和李顯龍的老師,您如何看待他們父子領導風格的差異?

我曾經擔任李光耀的中文老師,後來經過李資政(李光耀於 2004-2011 年間擔任內閣資政)的介紹,我也擔任他兒子李顯龍的中文老師。很巧的是,在我擔任李顯龍總理的中文老師的時候,黃循財是他的首席私人秘書。每年 8 月國慶日的時候,李顯龍總理都會在群眾大會做演講,我會負責他的中文講稿,黃循財則是負責英文的部分,我常開玩笑說我們是他的兩位高級助手。多虧我的中文不錯,這都要感謝我的母校台大中文系的培養,讓我能為新加坡的國家領導人服務。

李光耀可以說是新加坡的巨人、建國的大功臣。我個人非常感謝李光耀,為什麼?因為我是 1959 年建國前出生,現在剛好 65 歲,所以我是讀華校。當時新加坡很貧窮,生活非常不好,可是 1965 年新加坡意外地竟然獨立了。新加坡的獨立不是爭取的,而是被趕出來的,所以對新加坡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李光耀作為一個建國的國父,帶領新加坡從貧窮慢慢走向一個穩健的、獨立的、自主的新加坡

我家是文盲家庭,也是貧窮家庭,幸虧會讀書,1981 年的時候獲得新加坡政府獎學金,被送到台大留學,所以我能翻身、能夠走向國際,也跟國家的栽培有關,這個是李光耀很聰明的地方。我覺得他是有遠見的領導,他跟李顯龍最大的不同,就是他看的一定是未來,看的是一個宏觀,看的是一個國際的視角,看的是新加坡在世界的舞台上,應該扮演怎麼樣的角色。

但是也因為如此,這位領導人的行事風格在外人來看,很強悍,很專制。台灣常說我們是專制的國家,我覺得很遺憾。其實,我認識的李光耀是一個非常溫暖的人,他是一個比較有戰略性的領導人。他不在乎群眾同意不同意他,他在乎的是這個政策或者他的想法,是不是對人民有好處的;人民的生活第一,能夠改善人民的生活,就算你反對,我也繼續做這是一個非常有前瞻性、非常有國際視野的領導,新加坡真的要感到珍惜,當時第一代的領導人,幾位都這樣。

李顯龍是李光耀的兒子,幸也是不幸。幸的是他可能在官場上比較平步青雲,不幸就是因為他是李光耀的兒子,所以我覺得李顯龍有一段時間很可憐,沒有名字,人家整天叫他是「李光耀的兒子」。所以我要告訴諸位,你不要以為是某某大人的兒子就快樂,你會有痛苦的一段時間。但是我覺得李顯龍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他從 2004 年一直做到現在,他領導新加坡,慢慢從「李光耀的兒子」變成「李顯龍總理」,現在已經沒有人再稱他是李光耀的兒子,如果你還稱李光耀的兒子、你們還整天談李家時代,我覺得比較 Low,已經過時了。

那麼他的行事風格跟他的父親有什麼不同呢?我覺得父親的貢獻更大的是開創。因為當時我們剛好獨立,我們需要開創。所以很多的基礎建設、制度,都是由李光耀領導的第一代領導人所開創的。第二代是吳作棟總理,他繼承了李光耀,打好了很穩定的基礎。到了第三代李顯龍,更重要的是發揚光大。

當時 2004 年李顯龍就任時的新加坡,GDP 已經是四小龍裡面最高的,可是還不夠。2004 年以後到現在,我可以說他把新加坡從第三世界國家真正推向第一世界國家,所以新加坡現在的生活水平、收入和消費都很貴,從窮人變有錢人,而且特別有錢

很多人很羨慕新加坡人,因為新幣一出去,什麼都便宜,去到哪都便宜。台灣人覺得去日本便宜,新加坡人覺得更便宜,因為新幣更大。李顯龍很重要的是他做了守成的工作,在第一代跟第二代領導人的基礎底下,把新加坡的政策穩定下來,而且推向第一世界國家。我記得當時吳作棟總理曾經說過,希望把新加坡打造成「亞洲的瑞士」。我想現在我們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東方瑞士」了,不只是亞洲而已

我來舉一些例子說明他在這方面做的貢獻。比方我們的這個組屋,其實就是台灣講的國民住宅,佔了全國住房的八成多,所以住組屋不是窮人,而是多數人。但是早期我們比較窮,在李光耀時代建的組屋,不是每一層樓都有電梯,而是每三層才有。到了李顯龍時代,最大的挑戰就是老齡化時代,(高齡長者)爬一層樓爬得要命,所以他重新增設新型的電梯,讓每一層樓都有電梯,加蓋費用全部政府承擔這個例子不是從我的專業出發,而是從我作為新加坡公民看到的觀察來說的。這個部分是李顯龍時代才有的,之前沒有,所以我覺得他更大的貢獻是提升大家的生活水平

另外,隨著新加坡老齡化,我們最擔心的都是退休。你可能會問我說,你們臺灣有勞保,我們有沒有?我們最有名的就是公積金,從我們開始工作,會有三個戶頭,分別是普通戶頭(ordinary account)、特別戶頭(special account)還有一個保健戶頭(medicare)。到了我們 55 歲的時候,開始把特別戶頭的錢轉到我們的退休戶頭,所以我們以後就可以拿退休戶頭的錢,度過我們的晚年生活。但當時也出現了一個問題,就是政府規定有一個基本的額度,舉例來說假設本來是 15 萬新幣。很多人沒有辦法達到那個標準,就批評說政府故意要扣押他們的錢,後來政府順應民意,創造了三種額度。如果你很有錢的話,標準是15萬;比較沒錢的除以二,7 萬 5;比較有錢的則是 20 多萬。我覺得這是新加坡政府厲害的地方,它做的是一種管理,也願意接受民意。

因為早期的公積金舊制,害得他們(人民行動黨)選區在競選的時候,有幾個選區被打敗。後來他們接受了這個批評,就改了。所以你問我,我不久要退休了,會不會擔心經濟問題?我的答案是不會,因為我有公積金的養老金,這樣就可以讓我度過我們的晚年,可以多和太太回臺灣陪陪臺灣的親戚。

問:回顧過去 20 年,新加坡人均 GDP 成長了 186%、新加坡管理的總資產增加了 8 倍多,達到了 4.9 兆新幣(約 3.6 兆美元);此外,總人口成長了 42%,當中的「非居民人口」成長了 135%。眾所周知,新加坡廣納了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國際人才,他們對經濟貢獻卓著,但是也有一種批評認為李顯龍的政策過度優惠外資,擔心會損及本地人民的利益。您怎麼看?

剛好相反,現在是外國人批評我們太嚴。新加坡的每一家公司,本地人有一個比重,就是如果你要聘外國人,必須有一個本地人的比重,如果沒達標,你要先聘本地人,才可以聘外國人,這個從競選的角度是必要的,但是其實我不太喜歡。我覺得太過保護會讓人民變得懶惰、害怕競爭。

但是我也理解現在新加坡的外來人才很多,聰明的人也很多,每個人都想進來,所以本地人很有壓力。新加坡從一個第三世界國家演變到第一世界國家,李總理也跟我分享過,說很多人覺得新加坡的步調變化太快,快到他們沒辦法跟上,可是總理也沒辦法,因為世界在轉,我們不轉,就會被拋在後頭。 

 

 

 

 

 

 

 

 

 

 

 

 

 

 

 

 

 

 

 

 

 

 

 

 

 

 

 

 

 

 

 

 

 

 

 

 

 

 

 

 

 

 

 

 

 

  

 

 

 

 

 

 

 

 

 

 

 

  

 

 

 

 

 

 

 

 

 

 

 

 

 

 

 

 

 

 

 

 

 

 

 

 

 

 

 

 

 

 

 

 

( 時事評論政治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ay3632004&aid=180624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