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臺灣面臨六大冰山危機(一)前言
2023/10/11 17:01:49瀏覽158|回應0|推薦2

敘明:在臺灣面臨六大冰山危機主題,格主僅分享“碳”與“能源”這二座冰山危機。

2024年總統大選在即,前內政部長李鴻源直言,下一屆的總統不論是誰當選都很困難,因為台灣就好像鐵達尼,即將撞上眼前六座冰山(碳、能源、RCEP、ECFA、國安、財務),若新總統不願告訴國人真相,後果恐怕不堪設想。

前內政部長李鴻源示警台灣恐撞上六大冰山危機稱:「現在告訴各位是一定會撞上去。我以前都講『damage control損害控管』,我現在要談的叫做『survival control生存控管』。」

首先第一個冰山是碳:前內政部長李鴻源教授說:「因為今年開始歐盟試算邊境碳稅,2026年課碳稅我們面臨的第一個冰山是碳排放的問題。我在2008年就講了,台大能源中心那時候給我一個數字,以台灣現在的碳足跡的成長速度,我們在2030年會被課5000億到8000億的碳稅,這是我們看到台灣最大危機,所以是“碳”。」

第二個冰山是能源:前內政部長李鴻源教授強調:「不知執政黨哪來的底氣說2025年我們要終極廢核,他們當初廢核的對照模範是德國,德國在俄烏戰爭開打之後,發現核電廠一定要延役、比利時核電廠一定要延役。核電廠延役的意義在於核電穩定、便宜、低碳足跡的電,這在去年2022歐盟、聯合國都已經通過『核電等於綠電』,所以人類最大的敵人叫做“二氧化碳”…。」

●名詞解釋:

1. 碳排放(Carbon Emissions):碳排放指的是人類活動所產生的二氧化碳(CO2)和其他溫室氣體排放到大氣中的過程。這些排放來自多種活動,包括燃燒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氣)、工業生產、運輸、農業等。碳排放是導致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它們增加了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導致地球暖化和極端氣候事件。減少碳排放是全球氣候行動的一個重要目標,通過使用清潔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改善交通方式等方式來實現。

2. 碳稅(Carbon Tax):碳稅是一種政策措施,旨在減少碳排放並鼓勵低碳經濟。它通過對碳排放的徵稅來激勵減少排放,並創造經濟激勵採用更環保的技術和方法。碳稅的目的是使碳排放成本更直接地反映在產品和服務的價格中,從而鼓勵企業和個人減少其碳足跡。碳稅的收入可以用於支持環保措施、清潔能源發展和氣候適應計劃。

3. 水足跡(Water Footprint):水足跡是用來衡量產品或活動對水資源的影響的概念,它考慮了使用的水資源量以及水的來源和品質。水足跡可以用來評估生產過程中的水使用情況,以及可能對水生態系統和水質產生的影響。減少水足跡通常需要改善用水效率、減少污染和保護水資源,這些都可以通過改變生產方法和消費習慣來實現。

4. 回收水(recycled water):回收水是一種重要的水資源管理、是一個能夠同時影響碳排放、碳稅和水足跡的重要策略。通過減少對水的使用、減少對水處理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減少水污染,有助於減少碳排放。此外,它可以減少對淡水資源的需求,降低水足跡,並可能受益於碳稅政策。因此,回收水是一個可持續的水資源管理方法,有助於實現環境保護和碳減排目標。通過回收水,可以減少對淡水資源的需求,對乾旱或水資源短缺的地區尤其重要,降低產品或活動的藍水足跡(直接提取的水)和灰水足跡(用於處理廢水的水),這有助於減少對水資源的壓力。

5. 何謂碳權(carbon rights):碳權是一種環境政策和市場工具,用於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尤其是二氧化碳(CO2)的排放,以應對氣候變化和全球暖化。

6. 碳排放權(Carbon Emission Allowances):碳排放權是指政府或國際組織向排放源發放的許可證,允許其在一定時期內排放特定量的溫室氣體。每個排放源都被分配一定數量的碳排放權,通常以公噸二氧化碳等效單位計算。

小結論:碳權制度旨在通過市場機制促使減排行為,從而減少對氣候變化的不利影響。這些制度可以通過碳價格、排放配額和碳抵消等手段來實現。不同國家和區域可能會實施不同類型的碳權制度,以應對其獨特的環境和經濟情況

資料圖片引用來源:

1. 前內政部長李鴻源訪談影片

https://youtu.be/T4FfLsQ_vZk?si=M5qpzL7oqO03RRCj

2.https://youtu.be/RkdzkI-Ht04?si=rs_-IxjVzxEivMlW

3.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

uc.udn.com.tw/photo/2022/12/01/1/19579070.jpg&x=

0&y=0&sw=0&sh=0&sl=W&fw=800&exp=3600&w=930&nt=1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awakau&aid=179959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