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1/05 03:26:00瀏覽103|回應0|推薦0 | |
「當你唸著108顆詩句串成的念珠」---26/108 詩是: 在零下十八度的深夜, 披著紫色披肩, 曲捲的身子寫著: 詩是選擇最寒冷的時刻, 走向最寒冷的地帶, 且缺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觸隨想--- 這可能是度過極端處境之後的後發語。 當人正處於生命存亡之際,正處於下一秒能否再呼吸心跳的極端處境下,我不知道,人此時還會想到寫詩嗎?戰勝肉體說來簡單,從容就義談何容易。 早期人類洞穴石壁藝術的完成,首先他可能必須覺得安全,再來他可能必須得到溫飽,這或許是我個人膚淺現實卑劣的心智短見。 我想起1936年過世享年僅31歲的「薄命詩人」楊華先生,他遺留後世的傑作是否多在獄中有固定餐食供應時,或其他身體健康狀況許可時所完成。當他後來臥病在床,看著家中貧弱的妻兒,他還會想到寫詩嗎? 沒錯,歷史上成仁取義之士,在臨終赴死之前確有慷慨而發、激忿而寫的詩文, 但這樣的歷史太遙遠而無從考證。 「九死一生」登頂驚魂、心繫百岳的高銘和先生,我曾經聽過他的演講,看過他寫的書,但那已是他能還活著下山以後的事了。他的瀕死狀態是出現很多他掛念之親人的臉孔,接著必須很快恢復理性想到如何維持體溫。但他當時絕對不會想到如何將這些經歷寫成一本書吧,或許行前有此計劃,也不會願意拿生命為代價吧(這樣他的書如何寫下去)。 那麼詩就是如此的現實與脆弱嗎? 「選擇最寒冷的時刻,走向最寒冷的地帶,且缺氧……。」 所要強調的自然不是肉體的克服,而應是心智的堅定與專志。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