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1/04 19:47:52瀏覽950|回應0|推薦1 | |
自2013年臘月單飛以來,第六次參學---2018年歲末「十日內觀」。出發前,先翻閱一行禪師的數本著作,畫記了三段文句提醒提點自己: “ 互即互入(interbeing)的智慧能夠幫助我們,但我們需要集體覺醒,每個人都需要為這種集體覺醒出一分力。沒有這種(集體)覺醒就甚麼也不會改變。” “ 不論我們做甚麼樣的工作,工作的一部份就是要為我們自己帶來快樂,也為人們帶來集體的療癒、轉化和覺醒。” “ 每個人都有瞭解與愛的能力,每個人內心都有大愛的種子。佛教的常不輕菩薩,他唯一所做的,是到處告訴人:「我不敢低估你,你有成佛的潛能,一個有大覺和慈悲的人。」這就是他唯一的訊息,他發願當碰到每個人──富者、貧者、受教育者、未受教育者,他都會說相同的話。有時候人們以為他在取笑他們而打他,但這位菩薩仍然繼續說:「我真心相信,我想帶給你的訊息是你有成佛的可能,每個人都具有瞭解和愛的能力。」”
報到日,上午八點到下午三點半,是「此站到彼站」的主旋律,這一趟「夢非夢非非夢」的行旅路需轉乘四班車。身心在熟悉的節奏中,安適地移動著,平靜地隨緣觀照著……
十二日的外參學習目的,是調節七個月以來的非常作息;是默照身心息或實相的回歸心路;是歸零再出發的蘭若行旅。擇緣走入僻靜的空間與實作樸實的內觀法,願那些身體上積累的勞苦、心理上眷戀的執苦,一一消融,一一放下,乃至一無所有。
「此站到彼站」,「此岸到彼岸」,此與彼,風光不同,法性不異。無畏地微笑著,對著趾前的野花草,對著夜空的明星……
佛不一定要金裝,人也不一定要衣裝吧,但一顆心是需要正法莊嚴之。是故,年復一年參學葛印卡老師教授的內觀法---以安般念培養覺知力;以覺知感受長養平等心。
十日課程的前三天是練習安般念,訓練心能夠安穩地、專注地、純粹地觀察出息入息,僅此而已。這對一直處在攀緣而散亂的心狀態來說,要實實在在做到專注與純粹的觀察,實非易事呢!因為,一種活在過去境相的追憶---回想,或是一種活在對未來的企盼---想像,總是喧賓奪主,令能緣心忘失當前的感知所緣;然,這種失念遇上密集式的訓練,心的善力量會漸入正確的軌道上,既使再次忘失所緣也能及時察覺,進而了知心如是悠悠、如是幽幽、如是憂憂,更體知:有念如火灼身熱;無念當體顯清涼。
第四天下午教導內觀法,以身體上的感受為觀察對象。此後,一直到第十天上午教授慈悲觀前,只要心的狀態還算平靜、平穩,就直接一心觀察感受,經驗感受,讓實相的正智在感受生滅中增長,讓經驗值一次次地推向增長實相智慧:緣起而無常無我;也讓實相慧所帶來的平等心不斷地增能、強大、穩固起來。
對我來說,內觀的修持,不只於靜坐中修習,也包括生活動態中的舉手投足、望遠放空、吃喝拉撒中的覺觀修持。而且經過動靜中的綿密修持,所謂「內觀」有更多時候是在對境的無數時節因緣聚合下,得一一深觀「緣起的本質:是相即,是無生無滅」。由於,正知、正念於當下的清新靜美之事物,一種身心療癒與安頓發生了!有了一次次的體知,更加明白一心繫念「死」、「無常」、「非我與非我所」,人生旅途可以更純淨美好,生活上減法以待,人我上慈悲以對,剩下的就只是「僧非僧非非僧」,「夢非夢非非夢」了,啊!此生未盡,心路,緩緩走著,盡己最大心力去照顧好「當下」即是。雖然這些「心的訓練---止與觀」仍未純熟,但是我明白餘生只能用來盡本分修習止觀,才能真正地回報生命旅程中的所有因緣之成就恩德。
如此深信:只要帶著正智的覺知過生活,那禪心妙用之生活藝術會自然展現,即使在平凡無奇的日常也能淡而有味!不要忽視或懷疑個人的身心安穩,也是能夠為集體覺醒作出一份寂靜的真誠的供養;因為,當自己心懷正知正念過日子,周遭的人事物會自然而然被感染、被引動、被翻轉、被淨化吧!
一期一會,圓滿作記分享,並至誠迴向:願 所有眾生分享我的福報與功德,獲得無憂、無佈、無畏的人生。更祝願 每個人每日都能送給自己一段撫心、安心的獨處時間,坐下來,安靜地觀察身心狀態、深入觀察「人」存在的本質,更看看自己能夠做些甚麼,可以幫助自己與周圍人們減輕壓力、緩解痛苦,帶來更多的法喜禪悅。
共勉:持續 勤奮、正知、正念、捨貪憂,為紓壓,也為歲月靜好、現法樂住。 1. 晨起以靜坐開始新的一天。 2. 感恩仍活著,把握當前的分分秒秒,打開六根,去感知、淨化生命。 3. 生活上大小事雖無數,務必得每次只做一件事且專注地緩心地做著,只為修習一心一用,覺照當下。 4. 入夜養息前再以靜坐深度放鬆肉體,專注地掃描並作意放鬆身體的所有肌肉,也對肉體各部位一一道謝,感激「法身如來」整天守護支持。
關於身心安頓或淨化生命的止觀修持,我們可以自修,或與家人、同事、志同道合者一起共修,隨順因緣隨喜為之。合十祝福遠方的您 正法住心,福慧增長,歲月靜好!
~ 十日內觀記 2018.12.09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