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馮內果 Kurt Vonnegut
2007/10/08 16:44:14瀏覽466|回應0|推薦4

昨天看了部片子,是馮內果的「mother night」改編的。
馮本人也在片子裡閃了一下面。那是片尾,男主角有一天在街上,忽然「定住了」。
他停在路當中,許多人從他身旁經過,經過的人中間之一便是馮內果(Kurt Vonnegut)。
馮內果捲捲頭,臉瘦瘦,留八字鬍,很有特徵的面相。網路上不少他的漫畫肖像。
要是哪天我小說被拍電影,我也要去露個臉,好玩哩。
 
我常覺得馮內果是外星人,是超時代的。他東西很理性,每次看了就覺得很棒,
有點像哲學,可是不會讓人哭也不會讓人笑。至少沒法使我哭。可是有些話語很能觸動人心。
 
片尾時男主角經歷了一大堆事,愛的人也死了。他在紐約街頭,走在芸芸眾生中:
「忽然,我定住了。」
他站定在行走的人潮中,慢動作的人群飄一樣的,滑過他身邊。

「不是因為罪惡感,我早就學會對罪惡感免疫;
  不是因為怕死,我早就把死神當作朋友。
(就是在這一句旁白時,馮內果從鏡頭前皺著眉飄過)
  不是因為沒有人愛我,我早就習慣沒有愛的生活;
  我之所以僵住,是因為再也沒有走下去的理由。」
 
馮內果很棒吧。這段話超虛無的。
 
「mother night」翻譯做「今生情與恨」,尼克諾特主演。
女主角是雪莉李。金黃頭髮,長相是中世紀聖母那種豐潤的圓臉,所有五官都圓圓的,非常柔和豐滿。
猜想這是馮內果鍾情的女性形象,電影「第五號屠宰場」裡的女主角也是這一型。完美的亞利安人種。

劇情內容,網路上介紹如下:
「小霍華坎貝爾是個自幼在德國出生長大的美籍劇作家,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他便被美國政府徵召在德國從事間諜活動... 坎貝爾表面上支援納粹,為他們的反美活動代言,但他實際上卻暗中為美國傳送重要情報,由於事屬機密,只有少數人知道他的真實身份,因而備受不知情的同胞所唾棄。
  及至希特勒下台、二次大戰結束後,坎貝爾接受政府安排在美國過著平靜的生活。
  然而好景不常,多年後他被猶太集中營的生還者認出來,甚至被已改朝換代的美國當局視為叛國者,另一方面德國境內的新納粹黨和白種人優越論者卻熱烈歡迎他;最後坎貝爾貝送往以色列當作戰犯審判,他一方面為了證明自己真的是美國間諜而絞盡腦力,另一方面卻不禁自問他到底算是英雄還是令人不齒的罪犯…」

不能說這「本事」寫的不對,可是.......馮內果所說,其實不止於如此。

馮內果很有趣,這本書叫做「母夜」(Mother Night)。不過劇情跟任何人的母親都沒什麼關連。
我猜他意思是講「夜」所具有的母性性質。就是包容,隱藏,掩蓋,以及是非不明。
人生裡,其實許多的事情沒有那樣明晰,沒有那樣條理分明。
千絲萬縷,層層疊疊的關係,那一種是絕對的善,那一種又是絕對的惡呢?
我覺得這片子其實在講一個「身份」問題。

霍華坎貝爾同時具有兩種身份。他在戰時納粹德國時是所謂美奸,以美國人身份替德國官方機器做宣傳。但是他同時也是美國諜報員,在做宣傳廣播時,用嘆息,咳嗽,清喉嚨,停頓等方式傳遞情報。
在戰後,美方給了他新的身份新的名字把他安置在紐約。
他一個人生活,非常寂寞。覺得自己似乎淹沒在人海裡,而且,好像也沒有人提起他,所以便恢復了自己原來的名字,依舊使用「霍華坎貝爾」。
之後,他在自己居住的公寓裡認識了一個和他一樣孤獨無依的畫家朋友,有一天,他就把自己的真實身份講了出來。自己怎樣做德國的宣傳員,又如何兼做美國情報員。

這一點最奇怪。當時以色列在到處抓戰犯,他也在名單上,但是失去自己的名字好像就失去了自己的人生自己的過去,明知道危險,坎貝爾還是說出來了。

為什麼自己的生命要有人看見並且知道,才存在呢?
坎貝爾原本可以默默守住自己的故事,在人世裡消失,但是他做不到。要說出來。
要從別人的話語,別人的眼神裡得知自己是存在的,自己是活過的。
范仲淹《靈鳥賦》曰:「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當然這句話的本意是勸人不要庸庸碌碌。但是簡單點來想,既然存在,就會希望留下印記吧。最困難的,最無法忍受的就是來人世一遭,一無痕跡吧。
讓自己一無痕跡,可能是不負責任的。

英國的聖本篤修士會是非常遁世的團體。他們修行方式的重點便是禁語,許多修士往往禁語數十年。
一個絕對不彰顯自己的團體,然而他們的戒條裡有一項是共享(Communion)。
對共享的認知是:「沒有人能只為自己生活或死亡。」

好像無意中又回到我最近所體認的「示現」的主題。
無論我們是如何活著,或好,或壞,或平庸,或優越,或善,或惡,每一個生命於他人都有意義,
因為生存,便是「示現」。
將自己的生命提供他人觀看,也觀看他人的生命,藉以學習。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qqyuan&aid=1285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