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軍“國艦國造”花錢如流水 為何進度如烏龜?
2021/12/18 17:08:23瀏覽48|回應0|推薦0
台軍“國艦國造”花錢如流水 為何進度如烏龜?




近日,臺灣代號為“震海專案”的“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因技術困難延遲3年,台軍規劃建造8艘2000至2500噸級輕型艦艇,分為防空型與反潛型各4艘,用來填補空缺。


2017年台北航太展上亮相的“震海專案”模型


2017年台北航太展上亮相的“震海專案”模型


“震海專案”是臺灣當局計畫在島內自產的相控陣雷達防空艦(下文簡稱盾艦),是所謂“國艦國造”專案其中之一,就和“潛艦國造”項目一樣,是臺灣當局所謂的“國防自主”的迷幻夢境。


2014年,時任台“海軍”司令的陳永康打出了所謂的“國艦國造”方案,計畫在15到20年內搞出各種新一代艦艇,其中包括12個項目:“新型兩栖船塢運輸艦”、“多功能人員運輸艦”、“高效能艦艇後續量產案”、“潛艦國造案”、“兩栖直升機船塢運輸艦”、“新一代導彈巡防艦”、“新型救難艦”、“快速佈雷艇”、“新型海洋測量艦”、“新一代主戰艦”、“新式港勤拖船”和“陸戰隊特戰裝備”。


目前,已經有1型4艘艦艇交付,即代號“永捷計畫”的“快速佈雷艇”FMLB-1、FMLB-2、FLMB-3與FLMB-5。另有1型艦艇下水,分別為於今年4月13日下水的“玉山”軍艦,屬代號“鴻運計畫”的“新型兩栖船塢運輸艦”;1型艦艇服役,為今年9月9日服役的“塔江”軍艦,屬代號“承海計畫”的“高效能艦艇後續量產案”。


台媒:為對付解放軍 “塔江”艦“超前”交付


2021年9月9日服役時的“塔江”軍艦


每當“國艦國造”方案獲得一些成果,臺灣當局總會敲鑼打鼓、大操大辦,似乎所謂的“國防自主”進步神速。而無論是佈雷艇、登陸艦亦或是大型導彈艇(“沱江”與“塔江”本質上是大型化的雙體導彈艇),其固然在台軍妄想的“以武拒統”作戰體系中擁有一定的效能,但總體而言技術含量仍然較低。而當這些項目碰上真正的技術“硬茬子”,像是“震海專案”中的相控陣防空艦、“潛艦國造”中的潛艇時,各種障礙與拖延,如潮水褪去後裸露的礁石一般,分外扎眼。


“震海計畫”所涉及的艦艇為臺灣所稱的“新一代導彈巡防艦”,被島內稱作“小神盾”,方案要求為:七級風力下可執行任務、十級風力下安全航行,在100節橫風、三艙破損情況下仍維持一定穩度、具裝載與執行多功能任務模組能力、自動化船用科技、降低操作人力需求、具低雷達截面積、低紅外線、低噪音。根據其公開資料,其長度為135米,寬15米,吃水5米,排水量4500噸,航速28節,續航力4500海裡,可能提升為5200噸到6200噸左右。


2016年6月公佈的“震海計畫”方案示意圖


2016年6月公佈的“震海計畫”方案示意圖


2016年時臺灣當局的計畫可謂“很美”:2019年決標、簽約開工建造,於2019年到2021年建造“震海”首艦,2021年交付台“海軍”使用。而如今時間的車輪已即將駛離2021年,台當局的“很美”已落到“想得美”。


根據臺灣方面的計畫,該艦計畫搭載臺灣“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研製的“迅聯艦用作戰系統”以及艦載相控陣雷達(臺灣稱“艦載相列雷達”)。艦載相控陣雷達即是尋常所說的“神盾系統”。而所謂的“迅聯艦用作戰系統”則是一種模組化的指揮系統,以開放式指揮管理系統為核心,根據任務需要對特定武器、感測器、通信模組進行調整整合。


據相關消息,臺灣研製的艦載相控陣雷達體積與重量控制不到位,比歐美同類產品要重要大;而模組化的指揮系統固然在紙面上是很好的,但是模組化本身意味著系統設計和建造時必然要留有適用於其他任務職能的介面,還必須考慮不同體積外接設備所需的餘量。就導致這種作戰系統必然在體積上過大。


而無論相控陣雷達還是艦艇作戰系統,臺灣方面都沒有設計、製造的經驗。


作戰指揮系統是艦艇的核心與大腦,需要設計、建造方擁有強大的實力與豐富的經驗。圖為美國盾艦“麥凱恩”號(DDG-56,“阿利·伯克”級)上的作戰情報中心


作戰指揮系統是艦艇的核心與大腦,需要設計、建造方擁有強大的實力與豐富的經驗。圖為美國盾艦“麥凱恩”號(DDG-56,“阿利·伯克”級)上的作戰情報中心


因此到2020年4月3日時,理應在建造狀態的“震海計畫”完成度僅2.58%,其2018年為該艦編列的預算24,549,162,000新臺幣(約合人民幣5,625,251,941元)並無效果;2022年度的新版預算案從10,640,690,000新臺幣(約合人民幣2,438,232,396元)也被縮減至5,715,000新臺幣(約合人民幣1,309,548元)。


至於這“小神盾”現在在哪,依然是——影子都沒有。


臺灣島作為解放戰爭仍未開啟的最後篇章,長期與祖國大陸處於敵對狀態。無論是之前的國民黨蔣氏政權,還是如今的民進黨當局,或出於“反攻大陸”的意圖,要麼號稱“捍衛民主自由”,始終未曾鬆懈軍事作戰準備。


就像這“震海計畫”的“小神盾”難產那樣,臺灣的“國X國造”已經是個陳年老話題。從冷戰至今,台當局的自我期許始終很高。而在武器裝備獲取與更新換代的現實層面,就不難看出臺灣當局“小姐心思丫鬟命”的事實——自以為是國際舞臺上棋手的台當局,實際上只是個棋子。


臺灣“自研”的IDF戰機


臺灣“自研”的IDF戰機


美國是臺灣各種武器裝備的主要提供國,是臺灣獲取武器裝備始終繞不開的重要環節。然而美國始終在武裝臺灣的同時,又依靠各種手段限制臺灣的軍事能力。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壓制臺灣島內自研自產武器裝備的意圖和能力。


比如在歷史上,台軍的坦克、火炮等武器對外依賴度極高,就是美國不斷從其中作梗導致。在具體實踐上,美國要麼對此類進攻性武器嚴加看管限制,要麼在臺灣好不容易“攢”出此類裝備後,突然願意以低價出口該類型裝備,導致臺灣自研自產武器頓時陷入巨大的成本劣勢之中。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出來的人才隊伍自然也如失去了根基的植物,逐漸枯萎飄散。


發生墜河事故的台軍“勇虎”坦克


發生墜河事故的台軍“勇虎”坦克


當然,除了美國有意識的干預與限制,臺灣島內政治環境也與歷史上有了顯著的不同——決定臺灣自研自產武器始終“跌宕起伏”的,是自身的內因。


過去國民黨蔣氏政權在具體事務操作上貪腐橫行,而無論“反攻大陸”的口號,或是“保持地位”的政治意圖,促使蔣家王朝以其特有的病態形式,在武器裝備自研、自產領域,摸索出了一個粗淺的方向。


民進黨執政後,並未能如其所許諾的那樣革除島上政治的沉屙陋習,也未能改善整套體制的運轉邏輯,乃至扁政權時期臺上大佬們的貪腐與弄權,與蔣氏時期相比不遑多讓,簡直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臺灣島內政治疊床架屋的組織架構,紛繁複雜又有著充沛表演欲望的各方勢力,則使得臺灣當局想要作出任何耗時可能較長,投入可能較大的舉措,總是哪哪都能碰到質詢扯皮,導致處處掣肘、舉步維艱。


“玉山”號兩栖艦下水儀式


“玉山”號兩栖艦下水儀式


臺灣島內政治環境的演變,倒是給予民進黨為代表的台當局一個非常出色的“優點”,即在宣傳、造勢、鼓動方面已臻化境。“國艦國造”中登陸艦、佈雷艇、大型導彈艇的下水、服役儀式都是風光大辦。正如其在島內選戰、內政操作上那樣——口號山響,短期動作大刀闊斧、雷厲風行。仔細推敲起來,卻是搞“賄賂性政策”,是對選民的愚弄性討好,本質上是粗暴的敷衍。


當台當局意圖研發相控陣防空艦、潛艇,這些技術難度高、具有顯著困難的長期項目便會讓其“現出原形”。導致臺灣當局雖然有“以武拒統”的迫切需求,卻始終難以作出真正有力度的舉措。這也是為什麼前文所述的“震海計畫”顯得花錢如流水,進度如烏龜。


台當局推進 “國艦國造”的意圖,是應對其所謂的2027年“威脅窗口”。而台當局“國防自主”的幻夢,終會有破滅之時。
( 時事評論政治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qqqwwwa08&aid=170859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