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11/17 14:15:42瀏覽67|回應0|推薦0 | |
(美國時間)本週一,美中兩國領導人舉行視頻峰會,這是雙方自拜登今年1月上任以來首次“面對面”會晤。此舉暗示雙方可能都有意為雙邊緊張關係略微降溫。儘管該峰會及其成果引人矚目,但一次會議將不足以為管理雙邊分歧設定規則,遑論化解這些分歧。對美國來說,中國崛起為全球經濟與政治大國以及其迅速提升的軍事實力所帶來的挑戰,將會持久存在並需要美國全社會努力應對。為此,美國決策者須有效地向公眾傳達該挑戰是如何構成的以及這需要兩國舉行怎樣的會議。迄今美國決策者未能條理清楚地闡述相關資訊並予以有效傳達。拜登應利用這次峰會向全美發表講話以進行補救,此類講話應包含以下5個關鍵部分:
我們如何走到這一步。簡單答案是美國決策者20年前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和全球自由貿易體系鋪平道路。然而,對華盛頓來說,顯然未在地緣政治上獲得回報。中國已變得更加富裕,在全球擴散經濟足跡的同時擴大政治影響力。中國還變得更自信且直言不諱地表達其雄心壯志,要求獲得與其實力相匹配的全球地位。
但將美國的相對衰落全部歸咎於上述與世貿組織有關的決定或中國政府的作為是錯誤的。在此期間,美國放任其生產力增長碩果僅集中於日益不平等的財富金字塔最頂端,而非重新投資以使勞動力與時俱進或改善國內基礎設施。同時,美國其他行為也於事無補,不但在兩場戰爭和失敗的國家建設專案中浪費數萬億美元,還任憑其因缺乏監管而酷似賭場的金融系統導致全球災難。
與之類似的錯誤還包括美國將中國崛起的影響全都貶低為負面。首先,中國的崛起使數億中國人脫貧,同時推動全球發展中國家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幫助後者開展拉動經濟增長的減貧行動。此外,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角色助推美國生活水準和生活方式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且通常是變得更好。
我們的現狀如何。顯然,美國相對實力正在衰落,中國相對實力正在上升。美國國內凝聚力的缺乏和生產基礎的弱化也加劇了這一態勢。但重要的是,不要得出扭曲事實的過度悲觀結論。發人深思的是,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的民調首次發現大多數美國人認為中國軍事實力強於美國,該看法與客觀現實相去甚遠,只是集體悲觀主義的產物。現實是,儘管中國正迅速提升每個領域的國力規模,但在最重要的指標上仍無法與美國相提並論。為在未來幾年縮小這種差距,中國也面臨著相當艱巨的挑戰,其終極目標也存在不確定性。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就華盛頓出現的鷹派共識來說,最令人擔憂的或許是扭曲地描述美國公眾所能期待的美中兩國競爭結果。有關競爭結果往往淪為鷹派誇誇其談的脫鉤論、新冷戰和散佈熱戰恐慌等。其實,美中兩國經濟在全球供應鏈中交織在一起,很難甚至不可能實現脫鉤。相比一場漫長的、零和博弈的冷戰,我們更有可能看到一種持久的共生共存和激烈競爭的狀態,其間不會出現任何具有決定性的勝利時刻。
應該擔心什麼。然而,當前局勢在許多方面形成一段動盪危險的時期,雙方可能都認為實現己方目標和阻止對方意圖的機會視窗越來越小。如此一來,雙方第一要務將是負責任地管理彼此間的競爭,以防止緊張關係和偶爾的對抗升級甚至引發衝突。此外,美國當然應擔心將出現一種不再由華盛頓制定規則的世界秩序。但即便如此,美國須避免使其外交政策退化為一味與中國競爭的工具,或僅透過該競爭棱鏡來定義其國家利益的衝動。
我們為何有理由感到自信。首先是美國經濟和社會的持久力和活力,歷史證明二者都具有韌性。美國的地理位置——南北方向是關係密切的夥伴、東西兩側是海洋——及其全球聯盟網路也是中國缺乏的兩個優勢。最後,儘管華盛頓在財政方面管理不善且濫用金融制裁,但人民幣和其他貨幣尚未對美元的全球儲備貨幣地位構成切實挑戰,而這將繼續支撐美國的超強實力和影響力。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