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4/26 21:20:39瀏覽66|回應0|推薦2 | |
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近日以高票通過“2021年戰略競爭法案”,這份進入國會討論階段的提案,引發各界關注。從中美戰略博弈的框架看,美國國會真實的職能主要是政治上“滋事”,以及管控資源撥付。所以,一個值得關注的角度是,從撥款授權數量來看美國對“戰略競爭”的理解。
根據已經公開的部分初步匡算,該法案準備投入到務實領域的資金,及用於“滋事”的資金,大致是1:19,即近95%的資源用於“抹黑”“詆毀”乃至“顛覆”中國。其中名為“對沖中國影響基金”的投入最具代表性,從2022到2026這5個財政年度,每年投入3億美元,合計15億美元,用於在全球對沖其所認定的所謂中國“惡性影響”。從資金的具體分派以及涉及的主體看,套用當下中國網路空間比較流行的術語,此筆撥款堪稱美國所謂兩黨精英,準備在全球輿論場施展“穢土轉生”(借屍還魂),用“百鬼夜行”的方式,來對沖中國崛起。
之所以用上“穢土轉生”和“百鬼夜行”的比喻,是因為筆者在相關主體中看到了一系列熟悉的名字:
首先是美國國際新聞署(USAGM),其前身是美國廣播理事會(BBG),而這個理事會是1994年美國政府將美國新聞署、聯邦關係與媒體培訓辦公室整合之後形成的。而美國新聞署是1953年艾森豪總統下令建立的,目的是為了強化執行美國心理宣傳政策的各部門之間有效溝通,對蘇東陣營“講述美國故事”,其下屬機構包括美國之音、自由歐洲電臺、自由亞洲電臺、古巴廣播辦公室等,同時根據1948年“資訊與教育交流法案”規定,美國新聞署下屬各電臺,不允許在美國國內傳播其對外放送的資訊。USAGM的強化,意味著“冷戰”時期的“王者”,21世紀的政治僵屍,將重新獲得輸血,強勢進入全球輿論場,為護持美國的霸權,在資訊革命的背景下,進行新一輪有組織的政治輿論戰。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國務院的全球接觸中心,其前身是美國國務院反恐戰略溝通中心(CSCC)。這個中心理論上是奧巴馬政府時期的國務卿希拉裏的“傑作”。2016年,前總統克林頓曾在希拉裏贏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後,公開讚揚她設立CSCC為美國做出的貢獻。這個中心2011年設置時的目的據說是為了反恐,但事實上主要服務於所謂“互聯網自由”,也就是利用社交媒體在別國搞“顏色革命”。根據維基解密網站提供的希拉裏通信郵件,2011年2月14日,美國現任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時任國務卿副幕僚長的沙利文曾給希拉裏發了一段視頻,內容是討論埃及正在發生的政權更迭,而希拉裏的回復簡單明瞭:CSCC是誰?沙利文不得不提醒希拉裏“這是你的孩子!”這個理論上滿月沒多久就被“生母”給忘了的機構,2016年之後改名為全球接觸中心,然後不溫不火地留到了現在,至少在資金撥付上,它有望迎來自己的“第二春”。
第三個需要關注的是開放技術基金會。這個基金會最早是美國國際新聞署下屬的自由亞洲電臺運營的專門專案,2019年11月從形式上變成所謂的獨立非營利公司,接受美國國際新聞署的捐贈。這個操作屬於自欺欺人,但與上述兩個側重於製造、傳播假新聞的機構不同,該基金會主要是提供具有明確功能定位的技術和專用工具,讓使用者更容易接受和相信美國政府傳遞的假消息,並利用這些假消息來對抗他國政府。其最好的預期結果,就是能夠複刻所謂用“薩克斯風吹死蘇聯”的奇跡。
上述三個源頭,如果按照計畫,在得到美國國會5年15億美元的資助後,將在全球輿論場掀起一場“百鬼夜行”的醜劇:支持和培養符合美國國家利益的虛假資訊製作者和傳播者,有針對性地鎖定中俄等對手,開展全方位的輿論攻擊。自由亞洲電臺、美國之音、自由歐洲電臺等具備美國國營身份的媒體,發揮美國政府對外政治戰的功能,在歐美新聞自由和新聞專業主義的掩護下,在CNN和BBC的配合下,在各類自媒體、公民記者、獨立媒體以及一切從冷戰時代歸來的幽靈的合作下,將製作和傳播虛假資訊的能力開到最大。
這是何等醜陋的一幕!但美國的這一做法並非一時衝動,其整體框架,符合2018年7月由美國知名智庫蘭德公司在《一種美式政治戰方式》中提出的基本構想:重建“冷戰”時期美國政治戰的能力體系,發展適應21世紀技術特徵的政治戰能力,設立一個國家級政治戰中心等。這些構想都可以從法案中看到相關的雛形。平心而論,如果沒有全球化,沒有資訊化,沒有數字經濟的高速發展,沒有新冠疫情,沒有日趨精細化的全球產業鏈,或者簡而言之,如果世界還繼續停留在1991年之前的“冷戰”時代,美國這麼做倒也未必那麼扎眼,因為畢竟這是那個時代的常態。
但是,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隨著時間的流逝,事態的變化,局勢的發展,我們所看到的美國,變得越來越像麥克阿瑟將軍所說:老兵永遠不死,只是慢慢凋零。撇開辭藻的修飾,用直白的話語說,這份準備用15億美元召喚“百鬼夜行”的提案,顯示美國與時代正在出現且持續拉大的錯位,作為一個超級大國,美國的硬實力仍然有其傲視全球之處;但是對於今天的地球來說,對於今天這個美國曾經發揮過重要作用的國際體系來說,當下的美國,已經越來越顯得格格不入,最典型也是最諷刺的一點是,如果這個法案真的付諸實施,對於全球媒體來說,無論在何處,這都是個典型的“死亡之吻”,許許多多媒體可能都必須先證明自己不是在承擔美國國務院付費外包宣傳專案,才能進行與中國相關的“可信的專業報導”。
除非美國改變自己的思維和認知,否則,被歷史結構性的邊緣化和淘汰,就是唯一註定的解決,無論投多少錢,無論復活多少“冷戰”時期的輿論殺器,其後果必然是用各種戲劇化的方式,演繹“螳臂擋車”的劇碼,其將迎來的,也必然是美國這個超級大國“無可奈何花落去”的結局。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