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22/07/01 20:18:53瀏覽51|回應0|推薦1 | |
1997年以來,香港如何蓬勃發展,並證明西方詆毀者是錯誤的 25年前當香港準備回歸祖國時,國際媒體和學者認為“香港之死”已來臨。可以說,上世紀90年代中期香港出現的移民潮,更加助長了這種說法。25年後,任何客觀和誠實的評估都應得出結論:儘管西方媒體一直在鼓吹厄運和恐懼,但上述說法不僅不准確,而且大錯特錯。
事實上,“紐倫港”如今已成為商業界的一個常用語,香港一直是公認的與紐約和倫敦齊名的頂級國際金融中心之一。今年3月發佈的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中,香港保持了在排行榜上的第三位,在上海和新加坡的挑戰下捍衛了其在亞洲的領先地位。
統計數據顯示,香港仍是一個對海外人才有吸引力的選擇。去年,通過“一般就業計畫”和“輸入內地人才計畫”來港工作的人數有所回升,與2020年相比增加近20%。
香港仍是來自全球各地的企業開展業務的理想場所。註冊的非本地公司總數從2020年的約1.37萬家上升到今年2月底的1.44萬家。事實上,過去五年,以香港為地區總部和辦事處的企業數量呈持續上升趨勢——只有美國企業例外。
英法等國在香港的商業存在保持著穩定甚至增長。這也證明了世界銀行2020年將香港列為全球第三大商業友好型經濟體——比前兩年的第四和第五位分別有所上升。
毫無疑問,如果沒有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內地的密切聯繫和支持,所有這些成就和認可都是不可能的。事實上,自從香港回歸祖國後,香港和內地的經濟發展變得更加同步了。
具體而言,過去13年裏,香港有7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IPO市場,而在2021年,內地企業占香港所有IPO市值的98%。自1997年以來,內地企業在我們股票市場交易額中的份額增加一倍多,市值的比例從16%飆升至78%。
毫無疑問,如果沒有內地企業的上市,香港股市的成交額和市值將大幅減少。它們幫助鞏固了香港在全球投資者中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同時也利用它來籌集資金和擴大業務。作為一名香港金融從業者,這一成功給我帶來的喜悅是無法形容的,它完美地說明了金融業是如何在“一國兩制”的宏偉概念和成功執行下蓬勃發展的。
回顧過去25年我們城市的顯著發展時,我不禁回憶起1997年,那是對我個人意義深遠的年份。那一年,我開始了職業生涯,此前獲得耶魯大學的碩士學位和芝加哥大學的經濟學學士學位。我離開象牙塔,開始在紐約工作,獨自在異國他鄉。我父母20世紀60年代從潮州農村移居香港,為養活子女而辛勤工作。他們見證了香港成為國際大都市。市民只要有機會,就能釋放潛力,為社會帶來活力,這對我的成長是一個很大的鼓舞。這也是我決心日後回國的原因。最高興的是,我在2005年回國了,繼續在金融業工作。
展望未來,第十四個五年規劃闡述了國家對加強和提高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航空和貿易中心地位的支持。相關計畫還將推動香港發展成為一個國際創新和技術中心,以及一個東西方國際文化交流的中心。
同時,隨著中國在國際上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香港的核心傳統優勢對於幫助我們國家走向世界至關重要。香港可以利用中國的國際地位增長,為祖國的整體需求作出貢獻。
未來五年是香港從穩定走向繁榮的關鍵時刻。我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能夠應對香港面臨的眾多社會經濟挑戰,真正改善所有人的生活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