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003之後航母什麼樣?中俄7年前就已佈局
2022/06/27 06:46:14瀏覽37|回應0|推薦0


本文要點:


1. 俄羅斯在核動力破冰船與“浮動核電站”積累的經驗,能夠直接轉移至航母用核動力裝置,這種寶貴經驗在可預見時期對俄羅斯意義有限,但對中國卻非常寶貴。


2. 俄羅斯現役艦艇核動力裝置相比美國尚有差距,但卻明顯領先除美國之外的所有國家,對於航母後發國家而言,這座“巨人的肩膀”已足夠高大。


3. 克制一艘核航母的最佳手段永遠是另一艘核航母,常規航母相比核航母的戰力差距,會隨作戰區域遠離本土而不斷擴大。


“福建艦”下水後,00X核動力航母迅速成為下一個關注焦點。


“福建艦”下水後,00X核動力航母迅速成為下一個關注焦點。


隨著外部壓力的持續加劇,中俄兩國合作,尤其是軍備領域的合作在不斷加深。在中國尖端軍備大發展的今天,經歷30年軍力衰退的俄羅斯還有什麼值得學習?隨著003型航母“福建艦”於6月17日下水,這個問題有了明確答案。更深層次的中俄合作或許早已展開,00X“核大船”的發展進度或許超出不少人的想像。


7年前就已經佈局“核大船”


7年前就已經佈局“核大船”


先看一條2021年的新聞:


9月14日,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俄羅斯國家原子能集團與中國惠生重工有限公司達成協議,採購兩艘“浮動核電站”船體,合同價值達到2.26億美元。


“浮動核電站”可以視作簡裝版核動力破冰船


“浮動核電站”可以視作簡裝版核動力破冰船


值得關注的是,這份訂單只是中俄核技術合作的階段性成果。早在2018年6月,中俄兩國就簽署了合作建設田灣核電站7號、8號機組及徐大堡核電廠3號、4號機組。該專案於2021年5月19日正式開工,至今年6月主體結構已基本完成。按照俄方專家的表述:在該專案中,我們毫無保留的使用了最新核電站技術。有意思的是,這種“毫無保留”同樣體現在“浮動核電站”上。


“羅蒙諾索夫院士”號安裝了目前俄羅斯最新的KLT-40S核反應爐


“羅蒙諾索夫院士”號安裝了目前俄羅斯最新的KLT-40S核反應爐


顧名思義,“浮動核電站”就是建在船體上,具備航行能力的核電站。更具體一些,指的就是俄羅斯“羅蒙諾索夫院士”號。該浮動核電由俄羅斯國家原子能集團設計,裝備有2座150MWt級的KLT-40S核反應爐。有意思的是,俄羅斯早在2010年就開始建造“羅蒙諾索夫院士”號,但受限於技術、資金一度陷入停滯。就在中俄於2018年全面開展核電合作後僅1年,“羅蒙諾索夫院士”號就基本完工並下水調試。同樣是在“羅蒙諾索夫院士”號投入商業運營的1年後,中俄就簽訂了2艘“浮動核電站”的採購合同。


中俄早在7年前就已聯合開發海洋核動力平臺技術


中俄早在7年前就已聯合開發海洋核動力平臺技術


基於以上情況,中俄顯然早已開始在艦用核動力裝置領域的合作。目前能查閱到的最早記錄是在7年前的2015年,中俄確定了ACPR50S海洋核動力平臺的規劃,單堆熱功率達到了200MW。對於俄羅斯而言,“浮動核電站”對改善遠東冰封沿海城市的能源供應非常重要,而對中國而言,艦用核動力裝置的重要意義,在今年6月17日之後愈發凸顯。


被冰雪封印的核動力艦隊


被冰雪封印的核動力艦隊


核動力航母只算是蘇俄核動力艦艇的分支,核動力破冰船才是主流。


核動力航母只算是蘇俄核動力艦艇的分支,核動力破冰船才是主流。


回顧蘇聯航母發展歷程會發現,1160型“奧廖爾”級、“烏裏揚諾夫斯克”級作為唯二的核動力方案,即代表了所處時代蘇聯航母的最高技術水準,同樣也具有異常悲慘的命運。但當蘇聯核航母被國內外力量分別絞殺的背景下,蘇聯的艦用核動力裝置卻在破冰船上得到延續,並且一直持續發展至今,在技術層面足以支撐一支比肩美國航母的核動力艦隊。


得益於核動力破冰船的技術積累,俄羅斯艦用核動力裝置技術相比美國並不遜色。


得益於核動力破冰船的技術積累,俄羅斯艦用核動力裝置技術相比美國並不遜色。


事實上,早在1957年,蘇聯就下水了首艘核動力破冰船——列寧號。破冰船才是蘇俄核動力水面艦艇的主線。從“列寧”號開始,到俄羅斯目前建造的22220型破冰船,蘇俄一共建造了11艘核動力破冰船與核動力貨船,如果算上俄羅斯已經啟動的“領袖”級破冰船計畫,俄羅斯在大型核動力水面艦艇領域積累的經驗絲毫不輸美國。


22220型破冰船是俄羅斯現役核動力破冰船的最強者


22220型破冰船是俄羅斯現役核動力破冰船的最強者


以22220型破冰船使用的RITM200一體化小型壓水堆為例,該反應堆是俄羅斯目前最先進的艦用反應堆,單堆功率175兆瓦,反應堆核燃料豐度20%,核燃料更換週期20年,最大壽命超過40年。相比之下,“福特”級航母使用的A1B反應堆單堆功率102兆瓦,反應堆燃料豐度超過20%,燃料更換週期25年,最大壽命50年。


未來“領袖”級核動力的反應堆很可能衍生出核航母的動力裝置


未來“領袖”級核動力的反應堆很可能衍生出核航母的動力裝置


兩者對比不難發現,俄羅斯RITM200反應堆與美國A1B反應堆技術相差不大,更重要的是,RITM200是俄羅斯新一代反應堆的“母型”。目前已知的兩大分支分別是“擴大型”:即RITM400,用於裝備7萬噸級“領袖”級核動力破冰船,以及稍微降低功率,提高可靠性的“民用型”,即裝備“浮動核電站”的KLT-40S核反應爐。


中俄共同完成“航母核心髒”三級跳


中俄共同完成“航母核心髒”三級跳


“福特”級航母裝備的A1B反應堆代表了目前艦用核動力裝置的最高水準


“福特”級航母裝備的A1B反應堆代表了目前艦用核動力裝置的最高水準


目前“福特”級裝備的A1B反應堆是美國航母核動力裝置三級發展的成果,此前兩代分別是“企業”號的8座A2W反應堆,以及“尼米茲”級的2座A4W反應堆。細分的話,還有“尼米茲”級第7艘開始使用的改進型A4W反應堆,得益於新型燃料棒技術,核燃料更換週期達到23年,同時安全性與可維護性能大幅提升。


破冰船的使用環境遠比航母惡劣,俄制反應堆在其中體現了優良可靠性


破冰船的使用環境遠比航母惡劣,俄制反應堆在其中體現了優良可靠性


俄羅斯艦用核動力裝置的發展歷程與美國類似,最早期的實用化產品是“列寧”號服役時裝備的OK-150反應堆,單臺功率90兆瓦,服役後表現良好,但卻在使用6年後的1965年更換核燃料時受損,換上了兩臺第2代產品——OK-900反應堆。經過在“列寧”號上的成功使用並小幅改進後,OK-900A型反應堆誕生,裝備4艘“Arktik”級與2艘“Yamal”級破冰船。而這兩者的成功經驗,直接催生了最新的RITM200反應堆。


“尼米茲”為核動力超級航母給出了動力下限:26萬馬力


“尼米茲”為核動力超級航母給出了動力下限:26萬馬力


如果僅從技術指標來看,RITM200與A1B已基本先當,但裝備2座RITM200的22220型破冰船僅能獲得8.1萬馬力的推進動力,考慮到破冰船需要更高的動力儲備,整套核動力裝置所能提供最大推進力或勉強突破10萬馬力。相比下之下,“尼米茲”級的2座A4W反應堆能提供26萬馬力推進力,卻長期受到動力不足的指責。


3至4堆佈局或許更適合航母後發國家的新型核航母


3至4堆佈局或許更適合航母後發國家的新型核航母


相比之下,7萬噸級“領袖”級破冰船的2臺RITM400反應堆能提供16萬馬力推進力,算上動力儲備,單臺反應堆能提供9萬馬力推進力。儘管相比美國依舊有所差距,但如果使用3堆佈局,將能獲得27萬馬力推進力,動力數據將超越“尼米茲”。畢竟“尼米茲”早期最穩妥的方案是採用4堆佈局,最後因“成本因素”不得不採用雙堆佈局,結果錢沒省下多少,後續升級空間卻被嚴重壓縮。


電推技術將大幅降低核動力航母動力系統的佈置難度


電推技術將大幅降低核動力航母動力系統的佈置難度


在傳統的4軸推進航母佈局中,3堆佈局難以分配動力。但在未來大型戰艦普遍使用電推的背景下,“機”與“軸”之間的剛性連接被打破。即使未來航母依舊採用傳統傳動軸式電推,在突出反應堆可靠性,適當降低功率,採用4堆佈局同樣可行。事實上,具體佈局是次要的,首要內容是在中俄合作的大背景下,RITM200、400型反應堆已趨成熟,具備上“核大船”的條件。


核動力航母真的有必要麼?


核動力航母真的有必要麼?


對抗一艘核航母的最佳手段永遠是另一艘核航母


對抗一艘核航母的最佳手段永遠是另一艘核航母


受美國航母橫行世界數十年的影響,巨型航母似乎就應該是核動力。同時也有觀點認為,對於沒有全球部署需求的國家,常規動力巨型航母才是最佳選擇。但從實際需求而非攀比的角度來看,核動力是巨型航母的最佳選擇,而且對於需要直面美國航母威脅的後來者,航母的核動力需求實際上更加迫切。


航母是一款長壽裝備,設計時需要考慮未來幾十年的作戰需求


航母是一款長壽裝備,設計時需要考慮未來幾十年的作戰需求


航母是一款長壽的裝備,對其技術設定需要滿足未來幾十年的作戰需求。對於航母後發國家來說,雖然在近海與“堡壘海域”中與美軍核動力航母作戰,能通過獲得陸基戰機與導彈支持,彌補常規航母在航程與機動方面的劣勢。但正是因為這種顯而易見的“場外優勢”,近海與“堡壘海域”反而不太可能發生航母作戰。那麼真正的戰場在哪里呢?


任何國家在遠洋對陣美國海軍,都將面對顯而易見的“客場劣勢”


任何國家在遠洋對陣美國海軍,都將面對顯而易見的“客場劣勢”


對於航母後發國家而言,雖然暫時沒有進行全球部署的需求,但卻有著迫切保衛全球經濟利益,尤其是海上運輸線的需要。而這些運輸線上的關鍵節點,即使是最近的麻六甲海峽也處於美國盟友的環繞之中。在這種背景下,以巨型航母為核心的遠洋艦隊就必須走出“陸基防禦圈”,必須在客場與身處“半主場”的美軍對抗。


在航母對抗中,核航母更遠的航程將帶來壓倒性優勢


在航母對抗中,核航母更遠的航程將帶來壓倒性優勢


在這種環境下,幾乎不可能靠岸補給,整支艦隊的戰艦燃料、航空燃油等全部依靠補給艦。此時如果使用常規航母,在廣闊海域上的部署與機動將大受限制。此時美國核動力航母只需要在外圍始終保持存在,拖住對方艦隊不讓其靠港補給,當常規航母燃料告急時,整支艦隊將處於非常不利的狀態。


對於2022年6月17日之後的我們,二戰航母作戰經驗需要重新被重視。


對於2022年6月17日之後的我們,二戰航母作戰經驗需要重新被重視。



文章的最後需要特別說明一點,身處2022年6月17日之後的我們,再以冷戰至今的航母經驗解讀未來的航母作戰是不合適的。畢竟在過去這段漫長的時期裏,從未發生過航母之間的直接對抗,全部都是美國航母一邊倒的作戰。反而是二戰中途島那種實力相當的航母對戰,是未來航母後發國家需要面對的作戰形式。因此,我們應該重新重視二戰航母作戰經驗,並努力將其與當代新技術結合,找出戰勝強敵的新手段。


站在中國的角度,未來與俄羅斯的軍事合作將逐漸從具體裝備的引進,轉向對蘇俄“大裝備”體系潛力的挖掘。在這一過程中,蘇俄裝備大量的裝備經驗積累,將大幅加速中國關鍵裝備的成熟速度。如果這種“經驗轉移”能夠在中俄之間實現良性的持續發展,未來中俄會有更多劃時代裝備,以“超常速度”迅速出現。
( 時事評論政治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qqqwwwa04&aid=17539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