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過去14年究竟發生了什麼,讓中國人心態如此大變?
2022/03/13 23:59:53瀏覽96|回應0|推薦1



【導讀】對比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和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中國的時代精神、國民心態發生了顯著變化。那麼,過去14年究竟發生了什麼,讓中國人的心態發生如此之大的變化?


姚中秋將這一現象放在世界體系動態演變的框架中考察,指出:兩場奧運會之間,自由主義-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發生結構性轉折,中國在世界體系中的位置發生巨變,中國人對自我、對西方尤其是美國的認知也隨之巨變。中國人今天普遍認識到,中國已站在世界舞臺中央,並具有不懼霸主的綜合力量。同時西方尤其是美國對中國的認知也發生巨變:由於中國復興撼動其支配性結構,為維護壟斷利益,西方轉而堅定遏制中國,中國則被迫自我保護。雙方據此採取部分脫鉤、內部整合動員、分別構建體系等一系列行動,體系化鬥爭的態勢已趨明朗。


姚中秋認為,隨著中美且行且遠,單一的自由主義-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崩塌裂變為兩個體系:一個是中國引領的“發展的世界體系”,另一個是美國主導的、大幅度收縮後的自由主義-資本主義體系。他認為,體系分裂、中美鬥爭的根源不是所謂“修昔底德陷阱”,也不完全是意識形態之爭,更為重要的是發展權與壟斷權之爭。可以預料,在接下來的後奧運-後疫情時代,兩個體系將展開激烈、長期的鬥爭。他認為,中國內部整合的成效優於美國,中國應舉“平等”與“發展”大旗,為“發展的世界體系”探索建立必要的組織與合作機制,如此才能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本文原載《文化縱橫》2022年第2期(即將發行),原題為《從壟斷壓制轉向共同發展:雙奧十四年的世界體系之變》,僅代表作者觀點,供諸君思考。


從壟斷壓制轉向共同發展:


雙奧十四年的世界體系之變


先後舉辦2008年夏季奧運會和2022年冬季奧運會,顯示了北京獨特的地理優勢;相隔14年,由張藝謀在同一場館導演的兩組開閉幕儀式,審美取向和精神氣質卻有很大不同:飽滿充實之美與急迫興奮之情,一變而為雍容淡雅之美與從容大度氣質。再參考會前會中的種種事態,我們可以看到,世界格局與中國的時代精神、國民心態都發生了巨大變化:14年前,西方利用奧運會作為籌碼對中國施加各種壓力,中國人則焦慮地為自己辯解;到了這次冬奧會,西方政客、媒體無計可施,面對某些惡意添堵,中國人一笑了之。


過去14年究竟發生了什麼,讓中國人的心態發生如此之大的變化?本文擬將之置於世界體系動態演變的框架中進行考察:在兩場奧運會之間,中國在體系中的位置發生了巨大變化,中國人的自我認知、對西方尤其是美國的認知隨之發生巨大變化;反過來,美國對中國的認知也發生了巨大變化;雙方據此採取的一系列行動,推動該體系發生結構性變化,體系化鬥爭的態勢已趨明朗——中國已經為此做好了內部準備,世界歷史的新階段已經開始。


▍2008年:一個歷史關鍵節點


本文的分析框架是現代世界政治體系理論。它有兩個淵源:首先,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資本論》等著作中闡明了西歐現代資本主義制度形成於支配性的大西洋體系中;其次,列寧在《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等著作中發展了帝國主義和殖民地理論,其中蘊含著一個現代世界政治體系理論,其基本命題是:體系記憶體在支配性結構,利益相互衝突的多元政治主體展開多種性質和形態的鬥爭,鬥爭推動體系動態演變,每個民族、國家的位置與得失隨之浮沉。體系也就成為人們認識世界和認識自我的基本視角。


兩個世紀以來,世界體系已有多次結構性變化。從奧運會的視角略作考察,可以發現,從北京夏季奧運會到冬季奧運會的14年間是一個重大的體系轉折期:


第一階段,英國初步完成工業化,建立起相對於其他國家的巨大技術、軍事優勢。其他歐美國家面臨競爭壓力,實行趕超戰略,也陸續具備了工業化軍事能力,將全世界幾乎所有民族、國家納入資本主義-帝國主義世界體系,進行系統壓迫和剝削。工業化帝國主義國家由此呈現出一派現代、繁榮景象,殖民地、半殖民地則逐漸週邊化、去工業化、去結構化,結果是絕對貧困化——中國屬於後一種情況。


當時歐美社會各界普遍形成種族主義的文明等級論觀念,通過舉辦萬國博覽會等大型跨國慶典活動,昭示歐美相對於其他地區的文明。現代奧運會創始於19世紀末,也是這一籌畫的組成部分。處於被支配地位、被劃入半野蠻狀態的晚清精英以“軍國民主義”理念引入現代體育,既揭示了西方現代體育與軍國主義的聯繫,又表達了中國人通過強健身體實現國家富強的強烈期望,這種認知塑造了中國人看待奧運會的基本取向。這種認識直到這次冬奧會才有所淡化。


第二階段,美國、德國兩大工業化趕超者與先發者發生利益衝突,引發帝國主義戰爭。列寧另闢蹊徑,組建、領導先鋒隊政黨,在帝國主義薄弱環節奪取革命勝利,建立了社會主義國家;又領導建立共產國際,構建了一個革命的世界體系,全面反抗資本主義-帝國主義世界體系。中國共產黨成立於其中,秉有反抗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基因。國民黨一度也投身這一事業,但1927年背叛革命,再度進入資本主義-帝國主義世界體系。劉長春於1936年一人參加奧運會,空無所獲,說明的正是中國的依附性地位。


第三階段,兩次大戰瓦解了歐美各國的殖民帝國,眾多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革命政黨抓住機會,擺脫殖民統治,獨立建國,尋求自主發展;自由主義-資本主義國家則利用先發優勢遏制其自主發展。對於通過反帝取得革命勝利、以社會主義建國的新中國,資本主義國家實行全面封鎖,中國運動員無權參加西方控制的奧運會。但是,身處蘇聯領導的社會主義世界體系中的中國走上了另一種現代化道路,作為其組成部分,創造了群眾體育運動和國家競技體育體系。


第四階段,20世紀60年代,中蘇兩黨決裂,80年代中國進行改革開放,2001年加入WTO。相應地,中國於1979年恢復了國際奧會席位,開始派運動員參加奧運會。中國經濟此時遠遠落後於西方,國民普遍缺乏文化、政治自信,國家對於參賽寄予極高政治期望,以獎牌振奮國民精神——正是這種意圖驅動中國申辦2008年奧運會。


第五階段始於2008年。2008年的中國發展已有小成,開幕式以強烈飽滿的視覺衝擊展示中國的文明底蘊和發展成就,顯示出中國人急於通過奧運會實現自我肯定、贏得他人尊重。另一方面,就在奧運會召開前後,華爾街爆發金融危機,整個世界對自由主義價值、資本主義制度產生懷疑。不過,奧巴馬以黑人身份當選為總統,為美式價值觀挽回了一些面子。


奧運會之後,中國經濟進入騰飛階段,2010年,製造業總產值超過美國,GDP總值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二;2012年召開的中共十八大明確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國民的政治與文化自信日益增強。另一方面,借助於日益緊密的全球分工關係,中國經濟仍保持增長,中美“兩枝獨秀”,其他國家已望塵莫及。但是,美式增長來自金融和高科技的日益全球化、虛擬化,與美國中下階層民眾日益脫節,增長反而激化了社會矛盾。


可見,北京夏季奧運會以來,中美的國家運勢、國民心態呈現出反向而行態勢。中國人今天已經普遍認識到,中國已經站在世界舞臺中央,並具有不懼霸主的綜合力量。


▍雙奧之間中美的戰略調整


雙奧之間十四年的中國和世界歷史,可以粗略地劃分為三個階段:夏季奧運會之後若干年,中國人還是普遍相信“世界是平的”,抱有“與國際接軌”、得到歐美承認、“融入國際社會”的強烈期待。然而,西方主導的世界體系從來就不是平的。由於中國的復興撼動了其支配性結構,為維護壟斷利益,西方轉而堅定而野蠻地遏制、擾亂中國。中國被迫採取自我保護措施,這樣,以合作分工為主的中美關係逐漸演變為“大國競爭”。對於這一變化,中國各界一度頗為震驚。隨之中國全面調整國策,並取得了巨大成效。我們簡單梳理一下中美兩國的調整。


第一,部分脫鉤。


中國共產黨在建國之時採取“一邊倒”政策,與美國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脫鉤,與蘇聯主導的社會主義世界體系掛鉤。但由於蘇聯壓制中國的自主性,兩黨於20世紀60年代決裂,中國轉身與資本主義體系重新掛鉤。美國接納中國,既有誘導中國皈依美式價值、制度的用意,也是為資本主義追逐利潤最大化的內在邏輯所驅動。但是,中國共產黨保持了國家的高度自主性,中國積極對外開放,卻未淪為週邊資本主義,而是自主推進工業化,並取得了成功。經濟上的富強構建了文化與政治上的自信,十八大以來,中國明確而堅定地拒絕了自由主義-資本主義道路。美國政治與文化精英因此而失望甚至於絕望,乃與中國轉向大國競爭,採取脫鉤戰略。中國轉而制定雙迴圈戰略。這樣,中美經濟事實上已經局部脫鉤。


中國與西方在思想、文化領域也已局部脫鉤。20世紀70年代以來,知識份子的思想觀念迅速轉向西方尤其是美國。美國也基於其清教傳統,積極對中國展開意識形態經略。這樣,自由主義幾乎成為新興中產群體的主流價值觀。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之後,這種局面逐漸得到改觀,儒學全面復興是其重要表徵。特朗普的作為去掉了美式價值的光環,新冠疫情又暴露了美國國家治理的失敗,自由主義在全球退潮,在中國迅速邊緣化;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和以儒家為中心的中華優秀文化逐漸成為意識形態的主體,這就與西式意識形態基本脫鉤,學界也已開始建立中國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


第二,積極進行內部整合、動員。


中國方面,政治上,逆轉了持續三十多年的黨政分開式改革,重申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國家根本政治制度,據此完善黨的全面領導權,對新興社會領域進行全面覆蓋,對基層社會進行深度穿透。全面脫貧攻堅和抗擊疫情表明,政治整合已經達到很高水準。


意識形態方面,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明確了尊重儒家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立場,積極推動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國民普遍具有了文化自信、愛國精神。


在經濟上,重新肯定國有經濟的戰略意義和政治地位。近幾年來,又採取強有力的措施,逆轉經濟脫實就虛趨勢,重新以製造業為中心佈局經濟,推動國內產業梯次轉移;遏制資本的無序擴張,堵塞資本支配政治權力的通道。


軍事上,依託工業化的技術、產業積累,軍備快速強化。全面調整軍事思想和戰略,重心從大陸轉向海洋。相應地,進行了軍事領導體制、指揮體制改革。


美國方面,經濟政策上,奧巴馬最早提出“再工業化”戰略,特朗普、拜登蕭規曹隨。在美國歷史上,兩黨、三人、四屆行政當局保持經濟戰略上的連續性,還是非常罕見的,這顯示出,至少政治精英已經認識到了美國經濟的問題所在,但是去工業化-金融化是資本主義的內在邏輯,其政治權力又被資本控制、掣肘,因此再工業化努力未見成效,全球化的金融、高科技資本主義與去工業化的中南部鐵銹地帶的疏離、對抗則日趨嚴重。


意識形態上,自由主義受到懷疑,清教白人(WASP)種族主義強悍登場。這是美國的立國之本,對其主體民族確有強大動員力。但這與自由主義直接衝突,與美國的移民國家屬性直接衝突,種族衝突加劇必然導致國家離散化。


在政治上,美式價值觀和體制長於進攻性國家動員,對外掠奪的共同期待可以產生凝聚作用。但這一次卻是防禦性整合,將引發利益“內卷”,導致其政治生態劣質化:黨爭趨於極化,特朗普-拜登權力交接過程中發生大量政治衝突,尤其是2021年1月6日爆發的國會山騷亂事件,標誌著美式民主制已走向末路。


軍事上,美國雖已明確大國競爭為戰略中心,卻不願承擔放棄全球操縱的風險,遲遲無法做出戰略決斷。重建阿富汗失敗又倉皇撤出,喪失了插入歐亞大陸心臟地帶的重要據點;操縱烏克蘭危機,固然可以借機控制西歐、中歐,卻必然分散其經營印太戰略的力量。去工業化則嚴重制約其戰爭能力的更新,相對於競爭對手的軍事技術優勢正在快速流失。


第三,分別構建體系,體系化鬥爭態勢已經明朗。


中國方面,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工業生產和實物貿易國,先後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全球發展倡議,一個新的“發展的世界體系”已經初步成型。奧運會以藝術的形式展現了中國人提供給世界的新價值:所有參賽實體聚合為一朵大雪花,簇擁奧運火炬,體現了平等的價值;各種場所、環節廣泛運用新技術,禮贊了發展的成就;閉幕式直接表達了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願景。平等、發展、天下為一家,這就是發展的世界體系的核心理念。


美國方面,“美國第一”綱領的提出和連續實施,標誌著其已放棄了全面維護自由主義-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抱負,轉而構建防禦性體系,倉促建立的“澳英美聯盟”(AUKUS)是其內核,顯示出白人基督教種族主義成為美國內外政治的支配性價值,而這將使美國喪失普遍性道德號召力。


▍後奧運-後疫情時代的世界大勢


基於以上對近些年來中美戰略調整的梳理,我們對於後奧運-後疫情時代的世界體系的走勢,嘗試提出如下三個判斷:


第一,兩個世界性大國且行且遠,單一的自由主義-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崩塌裂變為兩個體系:一個是中國領導的“發展的世界體系”,以平等為價值,以發展為目標;另一個是美國主導的、大幅度收縮之後的自由主義-資本主義體系,以自由的名義竭力維護少數發達國家的既得利益。兩者已經在各方面展開鬥爭,世界歷史進入新階段。


第二,體系分裂、中美鬥爭的根源不是所謂“修昔底德陷阱”,也不完全是意識形態之爭,更為重要的是發展權與壟斷權之爭:美國以自由主義-資本主義體系維護西方的技術、產業壟斷權,這是其保持強大軍力、高水準生活,維護其所謂自由價值和民主制度的物質基礎。相反,中國在經歷了半殖民地之後,經過艱苦卓絕的奮鬥,初步實現了現代化,已經打破西方的不少壟斷。中國要謀求進一步發展,必將打破更多西方壟斷。同時,中國自主發展所取得的成功具有重大世界歷史意義,如《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所說:中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中國也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對第三世界提供必要的技術、產業支持,正從根本上撼動著西方的世界性壟斷權。根本的利益衝突驅使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必然把中國視為最大對手。這場鬥爭不是霸權之爭,而是正義對非正義的鬥爭:美國是反動力量,竭力維護依靠壟斷權的舊文明;中國是進步力量,初步創造並將繼續拓展普遍平等、自主的人類文明新形態。


第三,可以預料,兩個體系之間的鬥爭將是激烈的、全面的。但總體上,中國內部整合的成效明顯優於美國。西式自由價值是強者的價值,西式民主制度是壟斷者分配外部掠奪而來的“橫財”的制度;一旦流失世界壟斷權,就會放大集團衝突。而中國的價值、制度成長於反壓迫、反霸權、通過內部動員實現自主發展的歷史過程中,本身就以組織化、內聚力見長,美國對華施壓反而提高了中國的國家整合水準。


已持續兩年多的全球新冠疫情對於世界格局的衝擊,類似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西方自由主義-資本主義體系遭到重創。相反,中國以卓越的抗疫成績和增長績效證明了自己價值、制度的優越性,並通過這次冬季奧運會充分地展示給整個世界。這種力量對比態勢之變化,即便是普通中國人也已看出來了,因而面對冬奧會期間西方政客、精英對中國的惡意,國人的心態普遍是自信、從容的,這種心態以藝術的形式生動體現在冬奧會開閉幕式上。這說明,我們的內部整合是成功的。



2008年夏季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是中國開始復興、世界歷史轉折的開端,2022年冬季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標誌著這個轉折期已基本結束,接下來的後奧運-後疫情時代,兩個體系之間將展開激烈、長期的鬥爭。在冬奧會上開閉幕式上,中國殷切地表達了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願景。但是,這個美好前景絕不是輕輕鬆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惟有通過“偉大鬥爭”,打破美國的軍事政治霸權,打破西方國家維持了兩百年的技術、經濟壟斷,才能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才能團結更多民族、國家,開闢在世界範圍內建設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坦途。因此,冬季奧運會之後,我們完全可以充分利用我們的戰略優勢,直道而行,積極有為。冬奧會前,美國人拼湊召開所謂全球民主大會,但冷冷清清,沒有掀起世界政治的一絲波瀾,顯示西式自由和民主價值已經喪失了感召力;在後疫情時代,所有國家面臨的根本問題是發展,中國理應順乎天而應乎人,高舉起“平等”與“發展”的大旗。為落實全球發展倡議,中國可以考慮定期召開“全球發展大會”,為“發展的世界體系”探索建立必要的領導、組織、合作機制,這是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的千年大計。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qqqwwwa02&aid=172003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