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美國是如何引烏克蘭“入局”的?美國介入的開端是……
2022/02/26 21:13:38瀏覽69|回應0|推薦1
“誰準備與我們並肩作戰?我沒有看到任何人。誰打算承諾讓烏克蘭加入北約?每個人都害怕了。”25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講話中控訴美國和歐盟讓烏克蘭深陷“孤軍奮戰”的境地。俄烏危機發展至此,美國人脫不了干係,然而當烏克蘭境內燃起戰火,他們只會遠遠地“聲援”,大國博弈中的“棋子”由此變為“棄子”。烏克蘭又是從何時起成為“棋子”的?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張弘告訴《環球時報》記者,2004年11月至2005年1月發生的烏克蘭“橙色革命”是美國正式介入烏事務的標誌性事件,其背後是俄美關係的實質性惡化,在華盛頓眼中,莫斯科從所謂的“試圖改造對象”變成一個需要遏制的競爭對手。多年來,美國在軍事、經濟等多個領域對烏克蘭施加影響力,並通過所謂“非政府組織”試圖對其進行“意識形態改造”。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 資料圖


是培訓中心還是軍事基地?


2月中旬,美國政府一邊宣稱俄羅斯“即將入侵”,一邊命令派往烏克蘭的佛羅里達州國民警衛隊成員轉移至其他歐洲國家。據美國“Axios”網站報導,這批美方人員總共約160人。但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2021年12月刊文稱,在烏境內的美國及北約軍事人員至少數千人。“美英向基輔提供武器只是‘準備與俄開戰’的冰山一角。”報導說,在烏克蘭領土上運行了大約十個北約軍事設施,只是它們對外宣稱是“培訓中心”。



《共青團真理報》另一篇文章稱,烏境內最大規模的美軍人員部署地點是亞沃裏夫軍事訓練場,它位於烏西部主要城市利沃夫附近,自2015年以來,美國一直派教官到那裏訓練烏軍隊,常駐人數約為300名。同時,來自加拿大、英國、丹麥、波蘭、立陶宛等國的軍官在那裏按照北約標準訓練烏軍。報導認為,該訓練場名義上屬於烏克蘭,實際上早已變成北約前沿軍事基地。另外在黑海邊上的奧恰科夫,美方幫助建設了烏海軍作戰中心,但這裏只有部分基地移交給烏克蘭人,另外一部分為美國情報機構所用。


美國國務院網站顯示,2014年以來,該部門和五角大樓向基輔許諾了逾27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包括提供培訓和武器。華盛頓智庫史汀生中心稱,在2016至2020財年,烏克蘭是歐洲最大的美國軍事援助對象,在世界範圍內排名第7位。2015至2019財年,美國至少對10629名烏克蘭人進行軍事培訓。俄媒稱,2019年2月後,五角大樓專家為烏國家安全局訓練在俄搞破壞的人員。俄羅斯《報紙報》則稱,2020財年,美國向烏克蘭提供5.1億美元的軍用品,是2019財年2.7億美元的近兩倍。


“2014年以後,烏克蘭與北約的關係得到實質性發展。”張弘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2020年,烏克蘭成為北約“能力增強夥伴”,意味著烏克蘭獲得北約“准成員國”資格。北約已基本全面地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情報、安全資訊,幫助其建立網路安全系統、能源安全系統等。


“美國如何利用美元控制烏克蘭”


軍事“援助”只是美國介入烏克蘭事務的方式之一。張弘介紹說,美國以貸款等各種經濟手段作為誘餌,促使烏克蘭採取所謂“華盛頓共識”的“休克療法”,實行激進改革轉型路線。通過國際組織,美西方對烏克蘭等一些原蘇聯加盟共和國的經濟改革施以苛刻的條件,驅動它們進行結構性改革或者超緊縮財政政策,緊縮財政政策導致民生惡化後,美西方通過提供貸款繼續強制推動改革。“這實際上是一種痛苦的國家轉型,正是因為這種失敗的轉型,才導致目前原蘇聯加盟共和國整體的發展狀況都不理想。”張弘說。


“美國如何利用美元控制烏克蘭”,烏克蘭媒體“Vesti”以此為題刊文說,華盛頓對基輔援助的資金多用於公共行政以及所謂“維護民主”“監督人權”等。“這是美國一個巨大的把戲。”烏克蘭分析人士奧列格·彭津說,援助中的不少錢也花在美國人身上——他們作為顧問在烏克蘭工作,薪資比當地專家高很多。另外,美國的外國軍事融資計畫由國會單獨通過,此類援助兩三年前達到約1億美元。烏克蘭正是用這筆資金購買美國“標槍”反坦克導彈系統等武器,但它們其實只是貸款。


“此外,有美國政府背景的轉型基金、人權機構等非政府組織在烏克蘭扶持親西方人群,”張弘說,“這不是階層改造,而是意識形態改造,由此出現了一批所謂‘意見領袖’和‘民主精英’。”


“今日俄羅斯”電視臺曾在去年披露稱,自1992年以來,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ED)一直積極支持烏克蘭“推進民主改革”,措施包括培訓烏克蘭青年參與政治。NED與美國國務院、美國國際開發署、中情局都有著密切聯繫。俄政治學家梅久霍稱,這些西方組織致力於在烏克蘭青年中開展反俄宣傳,據稱他們特別重視10歲至14歲的青少年群體。


美國介入的開端是……


那麼美國是從何時開始介入烏克蘭事務的?張弘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在烏克蘭獨立後第二任總統庫奇馬執政期間(1994年7月至2005年1月),俄烏整體上保持著相對較近的關係。庫奇馬一度也試圖在美俄之間走“大國平衡外交路線”,但從他的第二個總統任期開始,烏克蘭與西方的關係有些趨冷,跟俄羅斯的關係變得活絡,雙方解決了刻赤海峽領土爭端、俄烏能源債務、俄烏天然氣價格等問題。


2004年10月至11月,烏克蘭舉行大選,美西方試圖通過所謂的“街頭政治”“顏色革命”來推翻當選的亞努科維奇“親俄”政權。“我們一般認為,美國試圖改變烏克蘭、將烏克蘭拉入西方軌道,‘橙色革命’是開端。”張弘說。


當時的國際政治背景是,2001年“9·11”恐襲發生後,俄羅斯第一時間表態支持美國反恐,俄美關係有所回暖,這為美國在歐亞地區搞“顏色革命”按下暫停鍵。但美國逐漸發現,俄羅斯不可能成為西方想像中的“意識形態同類者”,於是開始將烏克蘭作為遏制俄羅斯的一張牌。“‘顏色革命’給烏克蘭人描繪了一個虛幻的‘民主夢’,”張弘說,“但事實上,西方並不是要把烏克蘭打造成一個所謂的歐洲國家,只是要把它打造成一個遏制俄羅斯的地緣政治武器。”


烏克蘭自身的發展困境也讓美國鑽了空子。據張弘分析,除了俄羅斯、哈薩克斯坦這樣的資源型國家,其他原蘇聯加盟共和國的轉型都不算成功,比如,中東歐國家完全靠歐盟的“外部輸血”強行轉型。張弘表示,烏克蘭發展之所以如此坎坷,可以認為是因“華盛頓共識”的錯誤觀念導致的,用一句通俗的話說就是“被忽悠瘸了”。


“這是一條紅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24日報道說,俄總統普京強調,俄方不能允許北約在烏克蘭領土上進行軍事發展,“對於美國及其盟友來說,這是所謂遏制俄羅斯的政策……對於俄方而言,這最終是生死攸關的問題”。俄對外情報局局長納雷什金說,莫斯科不能讓基輔變成“華盛頓手中的匕首”。“一直以來,俄羅斯就要求與西方以平等的方式相處。”張弘說,普京想要重新振興俄羅斯,而不是成為西方一員或者“隨從”,他反復地向西方強調這一點,但後者始終將俄視為“冷戰的失敗者”,對其缺乏足夠的尊重,缺乏真誠對話的意願,西方一直在搪塞、敷衍俄方訴求,表面上對話態度積極,但實際立場強硬,沒有直面俄羅斯的訴求。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qqqwwwa02&aid=17182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