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今天,美國更需打破幻覺枷鎖
2022/02/25 21:13:17瀏覽73|回應0|推薦1


今年是尼克森總統訪華50周年,那次訪問有效地結束了美國對當時人口超過8億的中國的遏制。尼克森總統對這次開創性的訪問功不可沒。他比他周邊的任何人都更堅定地認為,這次訪問必須完成。


雖然這樣的訪問顯然有地緣政治目的,當時的美國仍然與蘇聯處於冷戰之中,而且還深陷越南那場沒有勝算的戰爭,但這位共和黨總統對中國有某種好奇心,這也影響了他的決定。到了1972年這種訪問的時機已經成熟。


事實上,時機早就存在。1963年6月,時任美國總統甘迺迪在美國大學的一次演講中提出了他對蘇聯的緩和政策,當時他也在考慮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關係。他向他的朋友、時任美國駐印度大使約翰·肯尼思·加爾佈雷思透露,他正在考慮這樣做,但不是在他的第二屆任期之前,因為他覺得這會在反華煽動者中引起軒然大波,而且很可能會危及他的連任機會。但隨著甘迺迪的去世,以及美國在越南的糾纏越來越多,與中國重新接觸的戰略選擇被推遲了好幾年。



尼克森是一位共和黨總統,他不太害怕右翼批評者,而且更有能力說服共和黨內部的任何反對意見。他的這次訪問改變了遊戲規則,開啟了美國與中國接觸的時代。這對美中兩國乃至全世界都大有裨益。許多其他國家紛紛效仿,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中國則進一步融入國際社會,重新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從那以來,中國也為美國民眾提供了許多基本的消費品,從服裝到機械再到電子設備。“中國製造”的標籤已逐漸從廉價商品的代名詞變為優質商品的代名詞。美國工業、農業也為其產品獲得了一個不斷增長的市場,無論是大豆、汽車、飛機,還是複雜的機床。中國從中受益是多方面的,比如這些年裏,每年有數十萬中國學生在美國的大學學習。與中國的接觸,當然也為後來美國與蘇聯的緩和關係樹立了典範,這表明儘管各國在治理體系、文化或意識形態信仰方面存在差異,但仍可以合作。


現在,美國的政治家們說,“接觸政策”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前國務卿邁克·蓬佩奧在他任職的最後一年來到尼克森圖書館發表講話,宣佈與中國接觸的時代已經走向終結,而與中國競爭的時代已經開始。不幸的是,這種錯誤的想法已經傳遞給了拜登政府。雖然他們意識到,隨著中國如今在世界經濟中發揮的巨大作用,與中國“脫鉤”並不是一個選項,但他們正在想盡各種手段,使中國的發展步伐“放慢”,限制中國企業對高科技產品的獲取,並試圖阻止其他國家購買中國產品。從我們現在見到的情況來看,這是一個對美國經濟的傷害同樣大,甚至比它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更大的政策。


美國採取此類“保護”措施的短視和狹隘,也影響了美國在許多國家中的聲譽,這些國家不把中國視為“競爭對手”,而是視為“朋友”,甚至在很多情況下是“夥伴”。這是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情況,它們對維持美國在全球政策決定中的主導作用沒有太大的興趣。甚至一些美國的“盟友”,無論是在歐洲還是在亞洲,都不認為阻礙中國經濟發展是明智之舉。


尼克森總統顯然那時就意識到了,而今天我們目光短淺的政治家們卻沒有看到,那就是在未來的世界裏,中國將在經濟、政治和文化上發揮重要作用。如“一帶一路”倡議等中國目前的政策,將造福世界。如果我們摘下意識形態的有色眼鏡,看看當前的現實,我們可能會發現,今天與中國的交往將比1972年更有利於美國人民,當時中國能提供給世界的東西比今天少得多。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qqqwwwa02&aid=171818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