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美國針對北京冬奧會正醞釀一場新的陰謀
2022/01/31 05:41:13瀏覽119|回應0|推薦1
種種跡象表明:美國正在醞釀一場新的陰謀!即使用社交機器人手段,極盡抹黑北京冬奧會。


日前,蘇州大學東吳智庫網路輿情團隊發佈題為“冬奧會期間境外媒體利用社交機器人操弄涉華議題”的動向分析。分析發現,以美國為首的反華勢力借助人工智慧、計算宣傳等新型手段,利用社交機器人炮製了大量反華議題。通過移花接木等手法,將冬奧會與“政治”、“新冠”、“人權”、“種族”等議題聯繫,旨在抹黑並汙名化北京冬奧會,以此實現抵制和孤立中國的目的。


去年12月6日,美國白宮新聞秘書普薩基表示,拜登政府將不會派出美國官方代表團參加2022年北京冬奧會,以此正式宣佈美國“外交抵制”北京冬奧會。自此,以推特為代表的社交媒體平臺出現大量外交抵制冬奧會的推文。


作為佈局社交機器人最多的平臺,推特用戶經常通過創建或傳遞標籤的方式聚攏話題。在北京冬奧會的相關討論中,蘇州大學東吳智庫網路輿情團隊研究發現:#Beijing2022、#BeijingWinterOlympics、#BoycottBeijing2022、#NoBeijing2022、#GenocideGames是使用最多的五個標籤。該研究據此全量爬取了2021年12月6日至2022年1月15日期間這五個標籤下的所有推文。共獲得8465條推文,對應2742個社交帳號。通過Botometer軟體檢測分析,該研究發現機器人帳號攻擊有如下特點:


機器人帳號,占比高達22.2%。對2742個社交帳號進行機器人檢測,共識別出608個社交機器人帳號,占比高達22.2%,它們操縱了24.8%的推文。相比其他中國議題,該議題下的機器人帳號及其推文占比都達到了較高水準。(見表1)




機器人帳號,集中在日本和美國。通過對樣本中的機器人帳號的地理資訊統計發現,51%的機器人帳號來自於日本,其次是美國的30%,加拿大的9.2%。發文最多的機器帳戶名為Lincoln。該帳戶偽裝成一名“港獨”分子,使用日語、英語等語言單日發佈推文101條。


機器人帳號,近期越來越活躍。在美國宣佈對北京冬奧會實施外交抵制後,推文數量增長迅猛。僅12月9日當天,推特上就產生了808條相關推文,其中機器人貢獻了25%(見圖1)。隨著冬奧會不斷臨近,機器人的發文又出現密集增長趨勢,相比去年12月,2022年1月增加了45.01%。



圖1:涉華冬奧會議題推文及社交機器人發佈推文的時序分佈(2021.12.6-2022.1.14)


機器人帳號,炮製的主要議題是“種族滅絕”。#GenocideGames是社交機器人推文中最常出現的標籤,其使用比例高達40%。能夠看出,社交機器人惡意將“種族滅絕”附著在冬奧會議題上,以製造激烈的錯誤言論。


此外,該研究還發現,社交機器人以刺激偏見群體,煽動抵制冬奧;依靠計算傳播,嫁接虛假議題;強化人機互動,保持高度活躍;模擬人類形象,打造特定人設等作為常見操縱方式。具體來說:


研究發現,面對推特平臺上對涉華資訊缺乏足夠分析辨別能力的用戶,社交機器人常常將北京冬奧標籤與極具煽動性的話題結合,刻意製造分裂,抹黑中國形象;面對長期以來對中國持偏見態度的群體,社交機器人則延續2021年下半年涉疆問題的反華論調,圍繞種族滅絕、新冠疫情、封城措施、宗教問題、人權自由等話題展開攻擊。與此同時,結合“國際新聞熱點”是反華勢力操控國際輿論的常用手段,利用安陽封城、“零疫情政策”、“新疆棉運動服”等話題變體進行抹黑,對易感人群而言更具迷惑性。


研究結果表明,部分社交機器人還會與深度偽造技術相結合,對中國形象進行“雙重技術醜化”。除了大量的文字推送,部分社交機器人通過添加虛假視頻報導或網頁鏈接的方式強化反華議題。此外,部分斷章取義的虛假內容也常被社交機器人轉發。社交機器人@par1ke於2022年1月14日轉發USAToday的片面報導,聲稱參加冬奧會的運動員將被沒收電子產品以避免網路入侵,該內容易和“人權”問題結合以引起受眾憤怒。


在粉絲數和影響力積累階段,社交機器人會轉發粉絲數多、影響力大的名人推文,借力造勢。如@hkubilay1轉發籃球運動員Enes Kanter指責奧會與中國政府“同流合污”的推文以強調自身反華立場。與此同時,高活躍度是增加粉絲數的關鍵,“資訊轟炸”在一定程度上會使受眾產生“這個內容很權威”的錯覺。一些高活躍度的社交機器人平均每日可發佈86條推文,其中包括轉發BBC以新疆、香港等事件為由抵制冬奧會的短視頻,以提升帳號活躍度。


與其它機器人不同,社交機器人的一大“特色”是模仿人類行為,它們的形象管理目標是“做一個有獨特見地的人類”。如此一來,社交機器人就需要精准定位受眾群體,洞察受眾關注議題以尋求情感共鳴。而女權運動、女性議題在推特中往往容易引發討論,在短時間內形成熱點。部分社交機器人傾向於使用女性照片作為頭像,在個人簡介中以女權宣言為由,借題發揮(見圖2)。



圖2:以女權人設參與涉華冬奧會議題的社交機器人發文量及機器人檢測得分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qqqwwwa02&aid=171489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