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21/08/29 09:14:41瀏覽34|回應0|推薦1 | |
現在距美方設定的撤出阿富汗最後期限只剩三天。26日恐襲造成的死傷人數不斷上升。而當地時間27日,美國軍方稱,美軍對極端組織阿富汗分支“呼羅珊組織”的一名成員實施了無人機空襲。
美軍:初步跡象顯示行動已“擊斃目標”
美國中央司令部表示,襲擊發生地點在阿富汗楠格哈爾省,初步跡象顯示行動已擊斃目標,美軍方稱空襲沒有造成平民傷亡。美國國防部有官員稱,襲擊是從阿富汗境外發動的。美國中央司令部沒有說明此次空襲目標是否與喀布爾機場26日的爆炸事件有關。有匿名美國官員稱,美軍空襲針對的是正策劃發動更多襲擊的極端組織成員。
“呼羅珊組織”此前宣稱對喀布爾機場爆炸事件負責。美國政府26日曾稱美國會找到襲擊者,並讓其付出代價。
美軍最後三天怎麼撤?
喀布爾機場現在怎麼樣了?喀布爾市區情況如何?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記者周宣帶你一起看。
撤軍截止日期將近 美國加快撤離進度
目前,距離26日喀布爾機場的爆炸襲擊事件已經過去了差不多兩天的時間,儘管爆炸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但是喀布爾機場周圍還是聚集了數千人在等待撤離。爆炸襲擊事件發生後,美國方面也是做了兩手準備,一方面加快撤離進度,一方面加大安保力度,盡可能推動人員的撤離。
機場面臨恐襲風險 美國恐難如期撤離
當地時間27日,美國國防部表示,喀布爾機場未來極有可能遭遇恐怖襲擊風險,美國駐阿富汗使館當天也發佈安全提醒,由於喀布爾機場可能面臨的安全威脅,要求美國公民從機場的阿貝門、東門和北門立即離開。有分析認為,隨著美軍撤離的截止日期越來越近,加上可能存在的恐怖襲擊風險,美國方面很難在8月31日之前完成所有人員的撤離。
機場安保措施升級 嚴控車輛人員進入
此前,有媒體報導稱,塔利班方面已經接管了喀布爾機場的大部分區域,並準備在美軍撤離後立即全面接管機場。根據總台前方報導員的消息,爆炸發生後,塔利班方面增派力量,控制了機場周邊區域,嚴格管控進入機場的車輛和人員,不過對於全面接管機場一事,塔利班還沒有正式回應。
商業活動有限開放 民眾生活面臨不便
相比于喀布爾機場連日來的混亂,喀布爾市區的安全情況要穩定很多。28日是阿富汗週末過後的第一個工作日,街道上人群和車輛的數量逐漸增多,不過商業活動還沒有全部開放,大部分的銀行和貨幣兌換點尚未開門營業,政府部門和學校也都處於關閉狀態,當地民眾的日常依舊面臨諸多不便。
恐襲爆炸第二天即實施報復 美軍有準備?
美方制定的最後撤軍時間近在眼前,但連續兩起恐襲爆炸卻重創了正在進行的撤離行動。而美方卻在恐怖襲擊事件的第二天就宣佈採取空襲行動“擊斃了目標”,是否在情報和暴恐資訊方面早有準備?但又為何沒能提前預防26日的兩次爆炸?專家解讀↓↓↓
美軍情報精准為何沒能防止機場爆炸恐襲?
國際反恐問題專家 李偉: 美國說擊斃了喀布爾國際機場連環爆炸事件的幕後的黑手,當然我們願意相信這個消息是真實的,但是根據以往美國發佈的類似消息來看,往往有很多的人被美國擊斃以後又復活了。所以我們認為,美國擊斃“呼羅珊組織”的幕後黑手,這一條消息有待核實。
我們對美國這次行動有一些疑問,26日發生的爆炸,27日美國就能夠準確擊斃幕後黑手,說明了美國對“呼羅珊組織”在阿富汗一些人員的行蹤,並不是今天才掌控的。為什麼他們之前不對“呼羅珊”這樣一個恐怖組織採取行動,而等到國際機場爆炸發生以後才做出這樣的行動?
為什麼美國在25日以前就獲得了國際機場即將要遭到襲擊的明確情報,卻沒有能夠防止這一次恐怖襲擊事件的發生?我個人認為,這是國際反恐的一個污點。問題主要出在兩個方面。
美軍獲得情報未但能有效得到落實
第一個方面,這一次精確的、指向性明確的反恐情報,並沒有能夠真正落地。阿富汗新政府正在過渡當中,很多部門也在處於癱瘓的狀態。而美軍在喀布爾機場忙於撤退,沒有能力處理這樣一個非常精確的情報,這是情報未能夠有效落地的一些表現。
喀布爾機場安保“鏈條”未能形成閉環
第二個方面,喀布爾國際機場的整體安保和原來完整的鏈條,在破裂以後就沒有再能夠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美軍負責的喀布爾機場的安保範圍到底有多大?這一點是沒有明確的。美軍與週邊的塔利班責任分工的問題也沒有明確。導致喀布爾機場原本是層層安檢的一些措施,在這一次爆炸之前已經消失無蹤了。鏈條不僅沒有形成閉環,而且斷裂的還是非常嚴重。 美國希望通過報復行動 達到什麼目的?
特約評論員 蘇曉暉: 從現實上來看,我們會看到在恐襲之前相關預警的動作是非常低調的,但是在恐襲之後,美國的報復行動卻是非常高調的,這恰恰說明美國對於這一次的恐襲是受傷很深的。
喀布爾機場恐襲讓拜登政府處境雪上加霜
我們看到恐襲之後,對於拜登政府來說,它的處境是雪上加霜的。在此前針對倉促撤軍引起阿富汗局勢突變的問題,拜登政府已經備受質疑,而拜登政府一直強調的是,美國之所以要倉促撤軍就是要保證所謂的零傷亡。但是現在看到零傷亡已經不存在,拜登政府無法自圓其說。而在美國國內出現的是政治和信任危機。此時對於美國政府來說,用一次高調的所謂報復行動來展示自己的反恐能力,來轉移國內視線,似乎能夠達到應對危機的目標。
美軍報復行動難為拜登化解政治和信任危機
現在對於美國政府來說,國內的政治和信任危機主要來自於兩黨之間的爭鬥。拜登政府所面對的是共和黨的新一輪攻擊。在恐襲之後,共和黨人是直指拜登,要求拜登辭職;甚至說在下一階段,要在美國國會推動彈劾的程式,這必然會對拜登造成一定的精力上的牽扯。現在只用一次報復性的行動來安撫美國國內,從目前來看並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大家都在關注,下一階段美國到底要如何行動撤離,能不能有一個相對體面的結尾。
登記者會上“低頭閉眼”一幕刷屏
有分析人士指出,26日發生的這次襲擊給拜登和他的政府帶來了新的衝擊。就在當地時間26日,美國總統拜登在接受福克斯新聞台記者採訪時,出現了一幕“低頭閉眼”的“插曲”。
拜登低下頭雙眼緊閉的鏡頭迅速成了社交媒體上的熱門話題。英國《獨立報》報導說,“拜登在與福克斯記者的緊張交鋒中用雙手撐著下巴”;澳大利亞天空新聞台報導稱,“這是拜登總統任期內的典型形象”。《華盛頓郵報》在報導中也將這一畫面作為相應視頻的封面圖,指出這是迄今拜登任期內遇到的最動盪的危機。多名共和黨人轉發圖片,認為拜登不具備繼續擔任總統所需的領導能力。共和黨的高級政策顧問馬特·惠特洛克說道,“一個典型的形象”。共和黨籍的佛羅里達州眾議員安東尼·薩巴蒂尼則奚落道,“現在是拜登辭職的時候了”。
美方從阿富汗撤軍對美國內政外交造成哪些深遠影響?
特約評論員 蘇曉暉: 拜登把頭低下閉上眼睛,我覺得這應該說是一個刻意選擇的、示弱的形象。對拜登這樣的一個形象,現在美國國內確實有不同的評價,有奚落的聲音,甚至有人說他睡著了。拜登以這樣一種虛弱的方式,希望引起國內的同情,希望轉移視線,同時也躲避一些攻擊。如果此時有人對他進行攻擊,拜登可以強調美國應該共同應對挑戰,而不是在內部產生更多的分歧。現在美國國內政治漩渦仍然在延續,兩黨之間的內鬥會使美國未來的政治進程出現更多內耗,對於拜登政府來說,這也是必須要應對的難題。
對於美國的盟友來說,他們本來希望“美國回來了”,但現在看到的是“美國加速撤離了”,美國的國際形象也將受到一系列的影響。而在所有的危機當中,最核心的是大家對於美國優先原則的再一次認識,美國優先原則才是這一次美國外交危機的核心“震中” 。
未來三天喀布爾機場還會有恐襲風險嗎?
國際反恐問題專家 李偉: 喀布爾國際機場面臨的恐怖襲擊的風險依然呈現上升的態勢,現在又增加了另外一個因素,美國宣佈了擊斃了“呼羅珊組織”的重要頭目,那麼“呼羅珊組織”會不會在美軍撤軍的最後三天時間進行恐襲,這種可能性依然是非常的高。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