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感染控制的常識、非常識與爭議話題
2014/02/20 10:13:53瀏覽5135|回應0|推薦0

近年來,格主在很多病安的文獻發現,在感染控制(感控)的領域裡有很多爭議中的作為與策略,因為有些與個人的臨床工作相關,而內心時時爭扎不斷,想到國情不同也就只好放下,但無法釋懷的也不少,更無奈人微言輕烏雲飄過

依據國內外的準則行事是必然趨勢,但礙於現實及決策者的武斷含經濟考量,有些沒有科學根據的作法,甚至有「非常識」還是被沿用至今,結論是決策者是為了省錢還是不知不覺中白花錢,似乎從來沒人精算過也沒人告訴他們,再者到底盲目地那樣做,是浪費?還是追時髦?也都不知的情況下,一年又過一年,反正都講不出所以然來。

有些醫院看到別人因為按照JCI的規定而大幅修改SOP,但評鑑過後又恢復古早味的真面目,只能說是表面功夫不錯;但做病安的人不能不知當今業界公認且是沒有爭議的正確作法是什麼,這也就所謂的「常識」。

感染控制無疑是醫療安全最重要的課題之一,而且21世紀的醫療品質到處都要強調科學論證。

最近在病安領域爆發了一樁醜聞(2% CHG,Chlorohexidine Gluconate) 以後,又掀起了另一波感控的矛盾話題,以下所提的一些常見現象都是事實,建議格友們先參考幾個最具代表性,及指標性的機構如:美國CDC、SHEA、WHO、英國的RCN、ASAP所公告的幾個規定,再與自己醫院現行的作為做比較。微笑

我們都知道要成立感染的條件,除了宿主本身的免疫力差以外,還有諸多外來因子可以左右發病的機轉,而為了預防感染,照護人員及病人自己可以努力去做的,就是消毒或排除污染源,最終目標就是要Clean、Sterile或 Aseptic。

最近美國加州政府,可能是擔心感染Noro病毒的疫情擴大,而嚴格規定所有日本餐廳的壽司師傅在"手握"的處理全程必需帶手套!驚訝(喔、什麼、啥)

雖然沒有證據(群聚感染),但已氣壞了不少師傅~聽說紐約州也要跟進而震驚了日本國內。

但這樣的決策並沒有很令人信服的依據,決策者仍然可以硬幹。

目前最能被接受的就是有實證的感染預防策略,不外乎是以下四種:
1、手部衛生
2、管路置放及植入Device時的配套式"Bundle Care"如:CVC、VAP、 SSI、UTI Bundles。
3、隔離可能傳染他人的病患
4、環境消毒

然而因細節太多,之前傳承下來的作法不一,所以很多人的心中還是有很多問號。

根據前述的各種Guidelines,及建議如SHEA上個月剛出爐的OR外面醫護人員的服裝規定(Attire),及英國的標準(Standard),及手術用(Surgical)ANTT(Aseptic Non Touch Technique)。

我們目前在國內仍常看到醫師穿長袖白袍,沒洗手就直接戴手套摸病人傷口,摸完拿掉手套也沒洗手就繼續看下一個病人!尷尬

有按規矩洗手的人,卻未等手乾就戴上手套,同樣也是接觸病人身體後脫掉手套就離開現場。

偶而也會看到護理人員有的留長髮但未梳包頭,有的ICU護士帶著手錶又帶手鐲及戒指,也有帶假睫毛(很長的哇哩咧),此外,沒戴手套徒手打IV或IA(A-line),宣稱觸感較好才打得上。

以上這些都是被允許的"常識"還是"非常識"呢?懷疑

另外還有的一種場景是,住院醫師穿著一看就令人懷疑是一個星期以上未送洗的長袖半身上衣(制服),同時穿著露出腳趾的夾腳拖鞋,拿著聽診器一床接一床去做聽診的動作,絲毫沒有中間擦拭消毒。尷尬

然後ICU的會客時間一到,訪客群像一窩蜂似的,搶著各拿一件隔離衣套上並等待衝進去探病,讓人懷疑多套一件隔離衣真的有必要嗎?為何很多醫院根本不來這一套?這位住院醫師後來又拿著彎盆,開始為一位病人做每週一次的常規膀胱沖洗,其實這也是有爭議的感染(UTI)預防策略,值得討論。

有的醫院規定進ICU探病就要戴口罩?但家屬有更多的疑問是,隔離衣聽說是經常更新,所以遠比醫師服乾淨而且醫護人員也有很多並沒戴上口罩,為何他們就非戴不可呢?較有水準的家屬在ICU外面走廊上另質疑身穿開刀房專用(?)衣服的人,戴著手套又拿著便當走來走去。

這些是常識還是可以通融的非常識?" 顧巴肚"重要還是遵守感控原則重要?

到底穿白袍有無意義也是已經爭議多年了!英國在多年前就已淘汰白袍,美國也有不少感控專家贊成英國的作法,但要全面改觀可能還要一陣子。微笑

關於手部衛生,一般洗手乳常被污染也是事實,古早味的刷手(Scrub,Brushing),也已逐漸被使用簡單,且更有經濟效益的消毒液(CHG)搓揉(Rubbing)取代。

關於CHG消毒液的最佳濃度(加酒精,alcohol-based)也是有很多研究,甚至開刀前一天用4%CHG肥皂水沖澡(Shower),可降低SSI發生率也是有爭議的作法。

戴口罩的時機與怎麼戴也是一門學問!

通常為了要隔絕可能經空氣感染的病菌或病毒,外科手術用的口罩大概就可達到保護呼吸道及臉部含眼睛的目標(Coia 2014,Nursing Times)。

講到這裡不禁想起一位女醫師,並佩服她在SARS之後有整整二年時間,於上班時間一直都很有原則地堅持戴N95口罩,這可說是怪到底的「非常識」吧!害羞

其他再列舉幾個格主耿耿於懷的感控問題: 開刀房門口腳踏墊的意義,及周圍環境的動線規劃,在這次參訪日本幾家醫學中心後,相信當場來自台灣的幾位見證者,應該會有些改觀才對。

我們的古典作法目前含換床、換手術衣、也要換開刀房專用鞋子,如有進入刷手區而沒戴口罩及帽子者,則要罰款500元。

此外,有些點滴內或Vial裡抽剩的藥品,雖然有按規定貼好標籤,但為了節省成本,往往都不會拋棄,直到用完為止,可分享好幾人。

總而言之,以上有很多爭議性的感染控制問題,事實上大家可能都沒有遵循CDC或SHEA訂出的每一個標準,似乎也都沒事,但為了要在醫院評鑑或訪查時能與委員專家「車拼」一番,建議還是要熟讀他們的建議條文,隨時Update預防感染的知識,以免硬ㄠ失敗當場被考倒!

<延伸閱讀>

H1N1新流感防疫與流行戴口罩的文化

醫院工作人員的制服與病人安全

降低手術傷口感染率的常識

漫談混亂中的開刀房感染管制策略

最近成為話題的院內感染另類污染源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tsafetyrm&aid=11208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