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2/15 23:23:33瀏覽941|回應2|推薦4 | |
本篇文章原為在「天下縱橫談」與網友們的討論 參考文章: 十二月十三日,南京罹難紀念日,灣灣官員卻在預祝日本天皇生日快樂。。。 https://city.udn.com/3011/4902143
很久以前,有一位家裡的長輩跟我談起她的人生經歷,講到她在二次大戰前在日本留學的時候,有一次在路上遇到日本天皇出巡,她跟其他路人一樣被命令跪在路的兩旁跪迎日本天皇經過,而且還不准抬頭偷看(有些台獨人士一直認為二次大戰前統治台灣的日本帝國比專制腐敗的中國民主先進的多,實在不能令人理解,當時如此法西斯軍國封建的日本,其民主先進性從何談起),我的長輩實在忍不住偷瞄了一眼,據說看到了騎在馬上的裕仁從她面前經過,儘管已經有半個世紀過去了,當她回想起此事,她的眼睛裡仍自然地流露出興奮與孺慕的眼神;話鋒一轉,談到後來台灣光復、國府遷台以後,因為一連串的因緣際會,那位長輩又長期在國民黨工作,成了一位國民黨員,有一次她有機會和一群在黨部工作的人員和國民黨的總裁合照,因此她又有機會近距離望了老蔣總統一眼,同樣地,她也是站在一個仰慕者的角度,來回憶起這段陳年往事。當我聽她說這一些故事的時候,覺得很矛盾,為什麼會有人同時崇拜作為日本軍國主義精神總代表的裕仁天皇和堅決抗日的蔣委員長呢? 但這就是她非常真實的內心情感。而我的長輩作為一位長期堅定的國民黨支持者,我一直認為她是一位忠貞的國民黨員,但是到了後來的時候,她又親口很真誠地跟我表達過她對台灣獨立建國的深刻期望,那真的是一種我不明白,也很難用言語形容的內心真實渴望。當下我在訝異之餘,第一個直覺反應是難怪國民黨要一路從大陸敗到台灣來,到今天已經快要輸到脫褲子了,原來它的革命隊伍裡面總是充滿了各式各樣搞潛伏的;但後來再想想,我真得很同情我那位長輩,她幾乎一輩子壓抑住了她內心裡的真實想法,不但對外人壓抑,對她自己家人也是刻意地壓抑,某種程度我甚至覺得,這種壓抑恐怕已經內化成為她思想中的一部分,她本人恐怕也已經無法分辨什麼是她內在的真心,而什麼是在遭到外界壓力扭曲之後的偽裝。 從比較宏觀的歷史角度來看,台灣作為在19世紀末才建省、長期孤立於大陸之外發展的中國海外殖民地,台灣歷史上一直有反抗大陸統治政權的傳統,尤其在過去的百餘年來,台灣先是被日本帝國殖民統治,1950年代以後又成了美國第一島鏈圍堵圈的一環,台灣長期習慣於站在中國大陸的對立面看事情、想事情,這幾乎已經成為了一種歷史慣性。更有甚著,在過去這一個多世紀,台灣的政治定位多次改變,從大清的行省,變為日本帝國的殖民地,變為光復的中華民國台灣省,變為「自由中國」,變為中華民國在台灣、變為現在的中華民國(台灣),以後可能還會再變;而每一次改變,都會扮隨著當時主導台灣的強勢政治力量,意圖改變社會中每個人政治認同的企圖;簡單的講就是洗腦,把原來的政治認同洗掉,以輸入進新的政治認同。於是台灣人民經常遭遇到不同主政者programing、deprograming、reprograming、re-reprograming的努力,以至於洗腦洗太多次,腦袋洗壞掉了,我的長輩似乎就是一個例子。 說了這麼多,我只是想提醒大陸的網友們在批判台灣人民親美、哈日、拒中之前,能夠多瞭解形成這種心態的歷史背景,在台灣的中國人在甲午戰爭之後有一段與在大陸的中國人很不相同的歷史經驗,造成雙方的歷史觀有很大的出入,也因此形成了情感上相當巨大的隔閡,甚至是裂痕。我個人習慣把台灣比喻為從小被強盜搶去當童養媳養的小女兒,當她長大之後,她的娘家又把她搶了回來,卻發現她還念念不忘對她的娘家而言是世仇的夫家,這個時候她的娘家的人或許會選擇在大罵她數典忘祖之後,把她一刀宰了;我毋寧覺得,選擇將心比心的愛與包容,會是一種有可能化悲劇為喜劇的智慧。 P.S. 印象中,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好像真的從來都沒有特別紀念過南京大屠殺這個日子,台灣跟抗戰有關的紀念日,一個是紀念筧橋空戰的8.14空軍節,一個是紀念抗戰勝利的9.3軍人節,另外在10月25日還有台灣光復節(不過這些日子現在都是不放假的,一般民眾可能很少會去想到),這跟中華民國喜歡記住光榮勝利,不喜歡重溫失敗有關;當然7.7跟9.18也是會提的,但南京大屠殺紀念日真的很少人提,大部分人可能真的不知道有這個紀念日。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