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那些在官場上當部長的老師們
2009/08/02 03:10:18瀏覽4860|回應3|推薦35
晴朗熱浪的週末,我們第49屆政大新聞系的同學,在畢業廿年後,昨天在木柵靠近動物園的一家餐廳舉行同學會。
都已經是散居在全世界各地的中年傢伙們了!時間或空間距離,都是理所當然繼續暌違八方的理由。
但沒想到,因為我們在聯合報UDN網上開了個「班級部落格」,這幾個月大家既串聯著友誼情緒、也激盪出青春想念;於是,包括旅居海外的同學們以極其驚人的比例,想盡辦法排出空檔、攢出旅費,攜家帶眷的把廿年的歲月成果,帶回到所有的同學面前分享。
同時,也帶回到當初新聞系上的許多位老師們面前。

參加這次同學會的老師,包括了:最資深的黎劍瑩、趙嬰、潘家慶三位老師;校園歲月中依舊保持年輕心境的彭家發、臧國仁、孫曼蘋三位老師。
另外,還有三位此刻因為多添了「身份地位」,而受到矚目的鄭瑞城彭芸,以及陳月卿三位老師。
可說是如今在「官場」上的教育部長鄭瑞城,NCC的主委彭芸,以及因為國安會秘書長蘇起夫人而受到矚目與爭議的陳月卿。
炎炎週末,特別是幾位官場上的老師們,依然分外賞光,足足坐了好幾個鐘頭,直到同學們「續攤」轉往貓空的晚餐前夕。


在同學們此起彼落的招呼與上台介紹中,我費了點心思,仔細的凝視著我的這些「官場上的老師們」。
無論到台上致詞,或在台下聆聽同學們的自我介紹,他們依舊笑意盈盈。
直到我那剛當上世新口語傳播研究所所長的同學游梓翔,上台自我介紹這廿年來的發展時,提起他短暫在台北市政府當發言人的經歷,他頗為感嘆的說了一句:「當時真是『官』不聊生吶!」
台下的三位官場老師們,瞬間同時露出一種了然於心的苦笑!
「所以我特別敬佩在座的這幾位老師們,」游梓翔說,「老師們還能這麼堅持著理想的性格,在官場上努力奮鬥,讓我們很欽佩!」


其實一直到當年內閣名單中,出現了我的老師鄭瑞城與彭芸,在媒體中多年來對於政策「評論」甚至「批判」的我,才開始對「官員們的內在狀態」,有一些更深入的推估與想像。
性格幽默寬闊,思想上卻是堅定深邃的鄭瑞城老師,過去我從廣播電視跨組去修他的「雜誌編輯寫作」課,如今依舊是影響我具備一個「結構思路」的關鍵課程。
很多教育及政治圈子中的人,後來都形容頗具名士幽默風格的鄭瑞城,是個「軟中帶硬」的人。
在他一向逢人笑瞇瞇的眼底,並且仔細聽他宜蘭口音的深處,他的內在始終有一股獨特且堅定的「驅力」;這個驅力無論推動的,是他自己對於教育的概念創意,乃至推動的是他的價值信仰。

從過去上課直到現在,我仍然特別喜歡看鄭瑞城老師個性中一種在「幽默與嚴肅之間的『轉換』」
他的這個轉換不是「翻臉如翻書」,而是一種「感性與理性」的接棒翻轉;包括言詞語調、表情眼神,乃至在十秒前的微笑之後,如果必須啟動某些威嚴要求。
鄭瑞城始終有一種對於現象狀態的「客觀描繪能力」,然後在許多解決方法上,會醞釀出某些「慧眼獨具」或者讓人「跌破眼鏡」的「第三隻眼」,或者「第三條路」!
當他以微笑又柔軟的幽默言語,去化解某些討論過程中人性的弛張與趣味之際,在某一個時刻,他又會突然短暫浮現出一種非常嚴峻的眼神,來強調他的堅持。
特別是當這個關鍵的環節,涉及到某一些「基本堅持」或者「普世價值」時,鄭瑞城往往會表達一種「形式可以調整,但本質絕不可能有絲毫退讓」的言行表述,其「堅硬度」會讓許多不瞭解他的人很震驚。
這在當時他接任政大傳播學院,乃至政大校長時,對於某些課程師資制度,幾度推動的變革,與過程的收放手腕,完全可以看出!
認為他「熟稔人情世故」,以及認為他「不顧人情世故」的,幾乎是完全反差的五五波。

當然,這都是過去的觀察。如今的我不知道站在「實踐教育理想」的最高權力位置的教育部,那位政治上的鄭瑞城「部長」,與教育上的鄭瑞城「老師」之間,是如何在「政策的鉅觀」與「價值的微觀」中,去對話與取捨。
但是我很感動的是,在昨天整個同學會的幾個小時中,這一位當初妙語如珠的「鄭老師」,依舊一如往昔,總是專心的聆聽著與思索著,也會當場拿出小紙條寫下心得幾句,同時也經常率先的用力大聲的舉手鼓掌。
顯然,鄭老師並沒有「穿著教育部長『官袍』」,出席我們的同學會。
而他對於暌違的同學們的名字、當年的髮型,甚至鬧出的笑話種種,許多都還能信手拈來,記憶力令大家嘆為觀止。
只是,反倒是我們自己的一些同學比較鳥,有多位與「教育部」事務可能有往來機會的同學,倒是前去向「鄭部長」而非「鄭老師」,刻意的頻頻欠身致意呢!
同學們內在逢迎的功力猶有鑿痕,反倒更顯得鄭瑞城老師一身清流如初呢!


至於彭芸老師,以及她當年「科技傳播、傳播科技」領域的研究方向,也始終是影響我在電子影音媒體多年來的應用變遷中,能夠提前到媒體趨勢的戰略位置或特定部門角色,去深入觀察的關鍵老師之一。
彭芸老師在校園中,一直給學生們一種「樂觀,又不遠離現實運作的理想主義性格」印象。而在新聞系的所有老師中,我感覺「最具備一種『理性直率』個性」的,應該就是彭芸老師。
「新聞」在當年我就讀的年代,「文字平面」媒體是一切的主流,「廣播電視」則是因為當時的產業寡頭優勢與新繼地位,並不是學校裡傳統新聞教育的課程主流。
彭芸老師,是少數完全不會認為「廣播電視太膚淺,不足成就新聞春秋大業」的老師呢!
當時新聞系上的各種「課程」,強調的是「記者的工作角色、專業訓練,與道德涵養」;對於傳播科技領域的探討,完全是千萬里之外的耳語。
從過去到現在,對於科技技術與設備發展,所可能造成對整個傳播媒體環境的結構影響,乃至相關的研究方法,彭芸老師算是極少數,具備這個「浪頭端」上的眼光與專業。

當時,我在內閣NCC的主委名單上,讀到「彭芸」的名字時,我就想起過去曾聽彭芸老師提過,她對於「數位匯流」概念的期許。
但任何必要與前瞻的趨勢,要能在產業現況中成形,都必須要靠「政策推動」!
這個由「趨勢的前緣」上,透過回頭觀察並且特意推動的核心價值,我始終相信,這必然是彭芸接掌NCC的主要動力之一。
只是,NCC這個收放敏感、且又動輒得咎的單位,顯然讓彭芸不得不去經歷這些「政治與人性」折騰不止的焦頭爛額。
好久不見的直到這次看到同樣幾乎坐到同學會散會的彭芸老師,坦白說,我心頭可興起了不小的同情呢!好幾年不見,彭老師一向樂觀明亮的神情,顯然因為NCC主委角色,所必須面對的「內、外」折騰,看來消耗了相當的「愉悅能量」。

特別是在前陣子,無論「旺旺集團」針對中時報系的併購處理序,以及NCC本身與立法院委員的相處關係,觀察新聞輿論中的發展,看來都曾讓彭芸一度「累到爆」呢~
對此,在同學會後,我還與彭芸老師簡單的聊了好一會。
對於NCC負責政府內閣在相關產業的政策規劃與發佈,「數位匯流」的必然遠景,理應是百分百可以預期;但要如何針對如今各家媒體與電信公司,能夠找到一種超越「資本法則」控制發展,而能更靠近「受眾價值」去催化產業進化的角度發展?
NCC內部是委員制,對於政策的觀察與推動,每個人自推自拉的角度不同,難免多頭馬車。
顯然,辛苦的彭芸老師,還有不少得要繼續「內外折騰」的時刻呢!


至於,最近最受到「官場」給波及折騰的,應該就是陳月卿老師了!
在從原本的媒體領域,逐步遷往「養生」的推介與代言之後,陳月卿從最初各方對她轉換跑道的樂觀其成,卻在「國安會」由我當年的「師丈」蘇起挑起大樑後,整個莫名其妙的變成「利益敏感」起來!
我與陳月卿的淵源層面很深。除了過去在政大廣電組,深受當年的「陳月卿老師」一種「電視人的專業、格調,與品味」的影響,我後來退伍考入華視,與後來改口的同事「陳姊」,有了更多接觸與學習的機會。

陳月卿一直是位「認真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最好」的媒體人。
我自己當年在電視新聞圈子,從老三台到TVBS有線電視的前驅者,後來從台灣媒體到鳳凰衛視兩岸媒體的籌畫者,乃至這幾年在中國大陸及東南亞,甚至嘗試去開創中文語系與台灣觀眾之外的國際頻道經營與NGO合作計畫;後來自己回想起來,我這些與台灣一般電視新聞人不太一樣的「膽識」與「路徑」,我自認受到陳月卿當年製作「天涯若比鄰」「放眼看天下」等節目,這些「打開人生眼界」的概念影響甚多甚多!
台灣的媒體環境,如今已然是一種「碎片式」的經營,全然在「收視數字與業務數字」上擺盪。這種震盪的思想環境與工作場域,早已經無法見容一種「專業的積累」。
陳月卿離開新聞媒體,固然因為她的經歷已然「夠資深」,另外也正是肇因於這整個媒體經營價值的變遷,排卻了「資深媒體人」與日俱進的發揮空間。

陳月卿後來從自己養生的經驗中,找到她對於大眾人們更一層次的貢獻價值。但在協助她弟弟代理進口的養生設備器材中,卻招致了非常驚人的「抑制」力量。
過去的那位每次與同學們吃飯,都陪伴在側的「師丈」蘇起教授,如今在「國安會」秘書長的敏感職務上,顯然是這一切內、外部「抑制力量」的關鍵來源。
我在陳月卿最近涉及或捲入的風波之中,有許多在政治社會,乃至「兩性」價值系統等等,超越新聞事件本身,很有意思的觸發思考。
不過所幸,陳月卿本身的「養生」功力已經到達一個地步了!面對多方壓力衝擊,畢竟還是能自我調解得宜,也成為我眼中的另一種「官場受害者」之餘,讓我繼續看見她當年「一切認真到底」的性格態度,毫無遷變。


在畢業廿年的同學會上,看著我這些在官場上的老師們。
不是因為老師們「好不容易『當官』」,讓我側目;而是這幾位如今恰好在官場上的老師們,都是從當年到現在,「特別有理想性格,也都有鮮明個性」的當事人。
我無法一語歸納「新聞與政治」的關係。
但「新聞教育」本身,乃至媒體的本身,之所以與別的專業學科或產業類型的差異確實在於:「媒體的眼光與思路」,始終是少數能超越政治的價值系統,某方面而言,甚至是一種當代「觀察與紀錄的史觀之眼」。

我的這些老師們,由「學」到「官」,若非有鄭瑞城的「第三隻眼、與第三條路」,或者有彭芸的「樂觀直率、又顧全大局」,乃至有陳月卿的「隨緣盡份、認真徹底」的性格特質,恐怕是很難忍耐、或者沒有必要,去一個「任何職務,都必然是『任期有限』」的官場上,並且被各方折騰半天的吧!
坦白說,我也十分感念這些老師,在班上同學們大多回歸工作家庭的生涯之餘,還是有這麼些老師們,還在繼續以自己在官場上辛苦努力的嘗試探索,而繼續成為讓我們觀察思考的「教材」,提供許多成或敗的珍貴「典範」。
特別他們大多是在「教育」與「傳播」的兩大領域!這不只是單單針對政大新聞系的教育,顯然老師們勇敢跨入的,是面對整個「社會教育」與「群眾教育」的位置與至高點。
在這個至高點上,看盡一脈「理想」蜿蜒實踐的起伏風光,然後承受同樣有別於學術圈子之外,那些「高處不勝寒」的真實壓力。
也祝福這幾位,必須在這些包括「權力腐蝕自我初衷」「理想感染權力腥臭」的「高風險位置」,至少,非常有可能是得要經歷一場「『官』不聊生」的老師們,最終能夠倍償所願,成就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以及這個當代社會所需要的,階段的使命與意義!

( 時事評論人物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owerecho&aid=3187677

 回應文章

空中的檸檬愛玉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真是優秀的政大新聞系啊^_^
2009/08/05 18:13
我記得你上次有提過,我們的侯長官應該是你的同學或學姊吧
王尚智(powerecho) 於 2009-08-05 23:09 回覆:
學姊啊!
黎雅麗他們那一屆的。
我大學時,曾經在中廣帶我和陳若華實習。

紫姈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最後一段深獲我心之共鳴
2009/08/02 10:57

王尚智說”(祝福這些,必須在這些包括「權力腐蝕自我初衷」「理想感染權力屍臭」的高風險位置,至少非常有可能是得要經歷「『官』不聊生」的老師們,最終能夠倍償所願,成就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以及這個當代社會所需要的,階段的使命與意義!)

希望節錄這些不是斷章取義

這些話卻深獲我心
深獲共鳴!!


王尚智(powerecho) 於 2009-08-05 23:11 回覆:
處在權力的位置,往往難以保持自覺。
但也正是因為無有自覺,最終都是「碎落」收場。
包括「理想」的碎落,以及生根於權力養分中「自我」的碎落。

但這幾位老師,我倒是還挺有信心的就是。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雖不是7415,6815也很饑渴
2009/08/02 05:04
謝謝連夜分享心得。後續會有對非官場師長們的觀察心得嗎?十分期待。
王尚智(powerecho) 於 2009-08-05 23:12 回覆:
溫哥華連花瓣上的露水,聽說都很甘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