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馬英九有沒有「民間友人」?
2009/07/13 10:43:07瀏覽1898|回應10|推薦34
為了國民黨黨主席選舉,馬英九開始環島的「基層造勢」。
雖說這一路的政見說明,對象是針對國民黨員,體現國民黨選舉的民主形象;而這種造勢拜票,更是要呈現一種「深入下鄉、理解民情」的個人形象。
但每回看馬英九在地方鄉下的舞台上,助講的人口沫橫飛,馬英九則是在旁自然而然流露「明星氣質」,坦白說,實在是怎麼看,怎麼怪!
身為領導人無論是國家政府或者政黨,馬英九到底「缺了什麼」呢?

坐在花蓮液香扁食店的老店,抬頭看牆上的黑白照片,就懂了!
當年總是習慣到各地和民眾一起吃小吃的蔣經國,站在冒熱氣的鍋爐前,和店老闆比手劃腳、閒話家常。
和蔣經國不同的是,從政多年至今,甚至貴為總統的馬英九,全然沒有所謂的「民間友人」,沒有真正的「探測基層人心生活」的強烈意志,沒有他自己「蒐集基層民意聲音的個人訊息系統」。
哈佛法學博士的他,有任何讓人津津樂道與民眾的「閒話家常」的場景?
一位高高在上的領導人,倘若沒有去用力且刻意的,去補足自己在權力位階上,這種所謂將民意頂戴如天的「天生欠缺」,於是就會變成馬英九這種,民眾始終和他「遠距對話」模樣。


當年所謂蔣經國的「民間友人」,讓人津津樂道。但其實那些友人,可不只是那幾間地方名產、小吃的「店家老闆」而已。
當時做為到地方巡視,沿途上「都是官員圍繞、聽盡官僚報告」的蔣經國,利用短暫的吃飯時間,與各地方的這些小吃老闆「閒聊幾句」,蔣經國每次不經意發問的,即使只是問問菜價、瞭解身世、閒扯一下地方建設,總能「探測出某些基層民情」!
蔣經國有時甚至會要求屬下打電話,聽取這些友人對某些施政的普遍意見。尤其對於地方上重要的人事派任,乃至後來的選舉人選,蔣經國都會自己找管道瞭解,與送上來的「報告內容」有何差異。

這讓當時的地方縣長官員,往往如坐針氈;平日都要想辦法致意送禮,與這些民間的「諍言來源」打通關係。
而同時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這些蔣經國的「民間友人」們非但沒有藉此敲鑼打鼓,往往反而在行事作風上同樣貼近蔣經國的低調;深怕萬一捲入了地方的利益派系關係,會「污」了蔣經國的清名。
這當中,也曾經有「友人」因為地方重大施政的民怨問題,刻意向蔣經國表達,引起後續的重視與調查。
在當時一切上下「權威一條鞭」的時代,除了監察委員的御史大夫功能,蔣經國的「民間友人」系統,成為非常重要的參佐對象。


回觀此刻,馬英九雖然在當年總統大選時,聽取金浦聰的高招去各地「Long Stay」,儘管「認識了一些面孔」,卻並沒有真正的「交些基層朋友」。
基本上馬英九的個性,原本就不是那種「廣結善緣、八面玲瓏」的人。
但相對於絕大部分陌生民眾,對馬英九強烈的熱情友善,馬英九確實在對民心基層「真誠接觸的動力」上缺缺。
因為,你有真誠的、接觸的動力,你就會想「交朋友」!
殊不知,「貼近基層、聆聽民心」其實正是政治人物要虔誠學習的最重要課題!
特別越是「位高權大」的政治人物,越應該刻意的要求自己如此!
這才會讓睜眼閉眼、無時無刻,都是處在權力呼吸之間的政治領袖,不致於遭到權力階層意識與周遭派系佞臣意見的「腐化」,也才能時時提醒自己,之所以成為政治人物的「初衷」。


眾所皆知,馬英九是非常在意「輿論報導」的,尤其他很在意,自己在媒體中被型塑的形象。
但政治人物倘若把大眾媒體報導,視為是「基層民意」的主要來源,並且成為「認知於基層現況」的全部,那就實在太蠢了!
任何真正能夠去深入問題,尤其要掌握現況與趨勢變化觀察的人物們,無論中外的產官學界,幾乎都有一套自己的「信息來源系統」。
而這些往往不是商業鉅賈,或來自學者聞人,而大多是各行各業的「市井小民」!這個觀點,在大前研一的書中多次被提及,是一種對於趨勢研判重要的「信息網絡」。
我相信包括馬英九在內,尤其是學法律、公共行政的政治人物,總會認為「看報告及內容數據,才是客觀的參考標準」!至於「個人觀察往往太過片面主觀,無法掌握事務全貌」!
但事實剛好相反!
對於真正的「決策者」而言,決策的核心往往不是「分析」,而是「洞悉」!

以大陸為例,去年底對於國際金融海嘯造成的大陸經濟可能大幅衰退的問題,即使連中國大陸的中南海領導班子,也都不只是「看底下呈上來的各種研究報告」,而是包括溫家寶、賈慶林等人在內,都協調各自分派任務,親自前往沿海內陸不同地區去「考察調研」。
事實上,政治人物的「親身觀察與接觸」,以做為對於各種政策設計,乃至對於絕大部分從公務體系或研究單位提供的推論,才是真正據以「評估、判斷、修正」的關鍵所在。
因為,公務官僚機制的「政策形成系統」,集中在少數公務人員侷限的意見或推論中,或者囿於過去的或封閉的有限經驗,這些往往都是會錯估民意的!
領導人倘若沒有自己建立一套,具備「綜觀、縱觀」的民意反映機制,即使只是某些足以信賴的「民間友人」,那將終究無法掌握民意的潮流趨向,甚至對於任何政策施政的缺憾與死角,都會毫無所悉。
政府的「行政、立法、監察」的分項功能,便是為了體現這種興利防弊的精神;更何況一位高高在上的政治人物,怎麼可以沒有多元均衡的管道,去聽見來自真正基層的民意聲音?


「民意,即天意」!如今民主政治選舉的「選票」,已經堅實的應證這個古來政治哲學的概念。
馬英九真的在很多方面,確實距離真正的「民意」太遠了!
就算馬英九因為政治性格不沾鍋、痛恨派系操弄,而與周遭政治環境保持一定距離;事實上,這也才更需要去建立自己更多的「民間友人」,甚至更開闊的去擁抱基層民意,反而更能平衡他自己在「政治空間」的距離迷思。

相較之下,周美青在這方面,表現實在太傑出了!
周美青然對於「越基層、越艱困、越弱勢」的民眾,全然張開手臂去擁抱接受,在基層激起的迴響與共鳴之大,甚至足以打破基層上藍綠的政治意識差異,一派叫好之聲!
馬英九不用去驚訝於周美青的魅力,而是應該去弄清楚,周美青這般才是做人的基本態度呢!
而政治人物展現的態度,不是只建構在如今這些所謂的「黨主席選舉基層造勢活動」之上,或者屢屢要去強調民主程序,甚至大談一堆黨內改革理念種種。
馬英九不能因為拒絕在政治上去「派系結盟」,而失去一種「交朋友」的能力!
因為,總歸且直率的說:沒有「那邊的朋友」,怎麼真正理解「那邊發生的事」?
連和對岸長期對抗的中共,都試著要想辦法「交交朋友」了呢!
不要每到選舉,才又想到要跟基層民眾或黨員打交道的馬英九,還是趕快學學身邊的周美青,先多交一些台灣基層社會、各行各業、經常可以往來且閒話家常的「民間友人」吧!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owerecho&aid=3128529
 引用者清單(2)  
2009/07/18 03:33 【youryoursuan@悠悠旋漩璇】 哎!唉!.....我是怎麼了???-----在某blog寫的回應.很長很長..........
2009/07/18 03:33 【youryoursuan@悠悠旋漩璇】 哎!唉!.....我是怎麼了???-----在某blog寫的回應.很長很長..........

 回應文章

方正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沒蹲過西伯利亞勞改營,又怎能接過別人喝過的酒瓶子就口大喝?
2009/07/14 13:27
周美青也沒有待過,可是他比馬英九多了一份母性。
我也沒待過西伯利亞勞改營,台灣不可能再出第二個蔣經國了。時空改變,就算想下車吃個小館,前後簇擁的國安人員也不可能再容許領導人和民間友人閒話家常。
或許我們也不該再期待馬或以後的領導人再像蔣經國一般,就像GE也不會再出第二個威爾許。
民主時代,選舉只不過是讓沒那麼討人厭的候選人出線,他能做對一兩樣事情,就已經萬幸了。

GW Charles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定義
2009/07/14 00:59
這個問題要回答 , 可能要先看看 " 民間友人 " 怎樣定義 , 不過不沾鍋個性的人 ( 姑且不論好壞 ) 要想有知心朋友 , 不能說 " 不可能 " 但是 " 難度很高 " , 因為 " 兩肋插刀 " 這種事情不太可能發生在不沾鍋個性人的身上 !
To fight for the truth you believe and to pray for the
persons you have ever loved.

魔師帆正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回應
2009/07/13 14:39

馬總統確實應該要有一些「友直、
友諒、友多聞」的民間友人。


本文一語道破了馬總統的問題啊....


要相信老母娘是唯一正法

熊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沒有顏色,也是一種顏色。
2009/07/13 14:35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沒有顏色,也是一種顏色。

沒有派系,也是一種派系。

不沾鍋的自視清高,成就自以為是的執著。



AZ9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真好!
2009/07/13 13:32
一語道破了馬英九的問題....希望他能有機會讀到這篇好文, 並改進缺點!
AZ9=Arizona Nights
請到Arizona Nights參觀指教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re~
2009/07/13 11:01

                      或許馬英九沒有民間友人,

               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絕對『民間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