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兩岸談判的「老人才」依舊在?
2009/03/09 14:37:37瀏覽1640|回應2|推薦18
今早清晨將醒未醒之際,我突然想起「邱進益、焦仁和」的名字。
我想,應該是昨天上網蒐集一些兩岸談判的資料時,被「孫亞夫、李亞飛」的名字,所觸動的吧!
這四個名字,都是我當年還在新聞線上時,覺得十分精彩的兩岸「前線」人物。
但如今在大陸方面「雙亞」依舊在,而在台灣,「邱焦」卻是夕陽紅了!


所謂的「老人才」在哪些領域,要遠比「新人才」更值得慎重對待,歷來是政界組織或商界發展,都會面臨的問題。
商場上沒有人會懷疑,「資深」往往更意味著「人脈」「金脈」的具體實力。
「衝業績、拼市場」這等事兒或許可以讓年輕人立立戰功。但怎樣也沒有人會相信,卅出頭的小夥子真能談定金脈的「銀行融資降息」,或者找到人脈的「策略投資伙伴」這等結構關鍵的大事。

商場上更加重要的是「商業談判」!往往牽涉事前事後的各種交際靈活的手腕、收放快慢的節奏,與鬆緊自如的立場。
商業談判,經常得同時考量「過去交情、當下競爭、未來遠景」,並且在談判過程中注意從「戰略面、利益面、風險面、資金現況、法律問題,尤其是上述各種『潛在層面的問題』」警覺;因此經常需要資深的「老人才」主導、參與或評估,才能有信心的進行。


政治當中,一向更是「新、老交戰」。老人的份量 V.S.新人的動力!
競爭最激烈的「選舉」,向來證明無論在地方人脈或者中央協調,沒有「資深老前輩」做總操盤,感覺就是份量不夠,也肯定沒有勝算。
除此之外,目前更為強調的「政治創意」或「執行效率」,權利究竟是否該由新生代取代老人來執掌?歷經了陳水扁主政的「童子軍」之後,各方看法仍然有很大的歧異。

我認為「政府施政」也是一樣,尤其是涉及「對外關係」,都應該是最優秀的人才網羅其中。而這當中,某些部門、單位,或者任務,是更適合「老人才」主導的。
除了國防、外交之外,我認為「兩岸談判」,尤其是最應該注重過去曾經參與過的「老人才」,予以動員運用並傳承更多的經驗接續才對。
因為,兩岸情勢即使友好也是詭譎多變的!
要能夠配合議題討論的時間節奏、政策實施的空間影響,同時還能夠把握住島內政治情勢,兼顧中美台日國際脈動,不能自行設限而仍須有膽識獨排眾議的,這確實只有真正兩岸談判一手經驗的人能夠擔負!


馬英九上任,兩岸重啟和平友好之後,緊接著由「海基、海協」兩會負責各項的接觸與談判,其實都在進行。
但目前無論是陸委會或者海基會,倘若把整個各單位部門的人事執掌調來一看,不免令人疑慮!
在之前兩岸關係冷凍的十多年來間,其實真正曾經在兩岸接觸「打過仗」的,早已人事變遷到流離東西了!
我完全無法想像,海、陸兩會各部門中,甚至談判代表與作業幕僚如今七成以上都是「兩岸菜鳥」的組合,要如何面對接下來無論是CECA或ECFA,涉及種種複雜且立體的政治沙盤推演呢?

相形之下,中國大陸涉及所有「對台政策」及實際的談判人員,都明顯是「繼續累積老人才」!
除了兩會談判之外,其他甚至只要有駐台經驗或台商事務的,諸如當時的駐台記者范麗青,最終也都延攬進入台辦體系,以求掌握對台政策的分寸拿捏。
特別是早年,孫亞夫以「笑容娃娃臉、可愛小胖弟」的模樣來到台灣,無論媒體與民間都耳目一新,印象甚佳。
如今再見到孫亞夫雖然早已滄桑許多,但他始終常駐涉台事務領域,也讓此刻兩岸「重新熱灶」的第一時間,便減少了許多台灣方面的疑慮,減少了因為揣測適應或溝通不良造成的不利影響。


兩岸談判的「老人才」在何方?既然是馬政府從政治到經濟最關鍵的一張牌,為何包括陳長文、邱進益、焦仁和,甚至許惠祐等人,不能再被動員集結,去分頭負責一些包括「ECFA」等級的「專案推動」?
兩岸牽涉的事務非常多元,跨度及影響甚大,尤其需要超過一般政治歷練的經驗與創意。我認為特別適合由「老人才」來負責「大型專案化」的型態,來組織多元靈活的談判架構。
而不是像現在,所有兩岸政策的推進,都還是「學術研究方案」的思路,而不是「市場動態策略」的新模式;也幾乎都是由轄下所屬各單位,由基層的「紙上作業、資料組織,與閉門研擬」所成,而非更具結構與創意兼具的戰略思考。
特別是目前兩岸的「資源」關鍵,都在對岸!戰略戰術的密度必須更高。
馬英九其實更應參考,此刻美國新政府強調的「Smart Power」概念,在對外或兩岸關係上,體現一種如同國際菁英團隊「集體目標,分頭襲擊」動態運作,來開展更靈活的兩岸關係。而不是傳統所謂一人領頭的「金字塔」式的政治決策老調才對!


認為那些「年輕人,才會帶來新作法」的,肯定都是沒有具備真正經營與領導經驗的人。
事實上,相對「老人才」常流於「僵化、不知變通」的批評,年輕人在關鍵時刻,更多因為經驗判斷的不足,拿捏的份度不精,造成的風險更甚之。
因此,新舊人才的關鍵,其實無論「老人才」或者「新人才」還是在「是否具備『新思維』」,以及在特定情境場合中,是否為最佳的「執行者」!

尤其兩岸談判,不是比「速度」,不是比「辯論」,更不是比「邏輯架構」。而更多的是比「內功」、比「洞悉」,比「戰略遠景」。
利益與損失的拿捏,籌碼交換的活用,台面上台面下的冷熱交情,在在都必須有天賦與實戰經驗。
直到現在,我仍然十分懷念在兩岸平台上陳長文的「言談風采」,邱進益的「視野格局」,焦仁和的「俊帥深邃」以及許惠祐「台面下的酒量、台面上的智謀」。放由他們的寶貴經驗、藏諸在野,實在可惜得要命!


特別是ECFA推動在即,一個江丙坤,一個高孔廉哪夠!
此刻不是應該要有五位以上的資深兩岸老人才,分別穿梭作業於兩岸折衝溝通,並籌措評估政策模擬的反饋/feedback才對?
即使還有國安會的蘇起與高朗,但不能只有「學術研究與幕僚作業」啦!
跟兩岸經驗只有政商接觸的江丙坤,策略談判更是相對單薄的賴幸媛,甚至馬英九自己,我想,曾經兩岸談判桌上打過仗的「老人才」,才有夠份量的說服力吧!
如果包括ECFA及今後的兩岸政策,是包括陳長文、邱進益、焦仁和、許惠祐等老人才們共同的努力、參與與背書,我想來自民意的支持,必然無話可說吧!

與台灣局部的內政交通、經濟財政不同,一個小小台灣要力抗整個中國大陸!
以我最愛掛在嘴邊的形容詞:沒有「科學小飛俠」的年輕戰力,至少要有「八仙過海」的資深法力才可以!
在兩岸更需要人才、更仰賴大將的此刻,馬英九看到自己兩岸談判人才的不足,以及「老人才」的價值依舊了嗎?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owerecho&aid=2725618

 回應文章

斐安緹納(Fred&Tina)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中国人就是要把裤子当了,也要把原子弹搞出来!”
2009/03/10 11:53

实力永远是谈判的基础。反过来看,以同样的实力为基础,能够争取到最大的利益,就是谈判高手。

虽然时代不同了,不能再动不动就秀原子弹,实力的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田忌赛马的故事仍然有启发作用。

放眼全台湾,有几个人能清楚地说是来:面对大陆,台湾都有哪些“马”?什么时候应该派出哪匹“马”?

王尚智(powerecho) 於 2009-03-11 10:23 回覆:
well,我朋友說,只有林志玲等漂亮的馬子。

六一狼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醒醒吧,智庫
2009/03/10 10:34

中國玩的是五十年建國大計,時間空間與政體的交互因素,讓他們有本事玩大的

台灣每四年選一次,換領導班子就換批人,

而過去八年,只要在民進黨內稍有名氣的都可輪番經歷大位

哪裡懂得傳承為何物呢

看來,我們對於各方的人才,是只知培育,沒有鋪路

王尚智(powerecho) 於 2009-03-10 11:35 回覆:
沒有鋪路,講得好!
沒有歷史觀,或眼光不夠長遠的狀態,都不會或沒有能力鋪路的。

往往每個人對自己,也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