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兩岸故宮的文化商機
2009/02/13 13:32:14瀏覽1061|回應2|推薦17
兩岸故宮的合作交流,如今在兩岸平和的氛圍中,即將展開「官方」的正式交流。
台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臨行前對外界強調,她此行只是好幾個協商階段的「打頭陣」而已,希望外界不要擔心。
「『第一階段』,不涉及名稱載示及法令等問題,先談實質的交流。例如在研究、培訓、文物修復、教育活動、文化產業開發等領域進行合作及交流,先增加彼此的了解、建立互信」
這則中規中矩的宣示,在台灣只是被視為「一般般」的兩岸新聞。
但由於這兩大博物館都是世界博物館排名在前的佼佼者,這消息可是驚動了日本、美國媒體,人家可是早早就在關切進展並預測合作方式,受到相當的矚目。
參考:文化の『中台融和』へ 台湾・故宮博物院周功鑫院長に聞く
而許多長年在兩岸間搞活動、辦展覽的「文化商人」,也早已開始四方打聽佈局,商人們可是聞到「商機」的味道了呢!


其實兩岸故宮在檯面下的私人交流甚早,早在石守謙先生擔任院長甚至之前的時代,就迭有往來。
一般外界搞不清楚,「故宮」的這個概念的珍貴,其實除了在「博物館」的圈子,還涉及有「美術研究」的學術圈子,另外特別是「藝術受藏」的人際圈子呢!
「故宮」作為國家等級的博物館,橫跨了最大的預算資源與學術研究資源。民間一些出土文物或收藏的藝術品,無不是想盡辦法要找到個「故宮專家」來鑑定認可,才能驗明正身。
而兩岸故宮從管理高層到內部研究人員,都是這些圈子裡彼此交集檯面下「炙手可熱」的人物。
有時候請個外界名不見經傳的「故宮專家」去鑑定個字畫瓷器,可是要幾十萬台幣的行情呢!

故宮的層次完全無須訴求媒體或社會一般大眾熟悉,而大多在有限的「產、官、學」層次中往來,說來說去,其實也就這些叫得出的「名字們」在四處兜著轉。
因此,在大陸改革開放後,無論台灣或在大陸的故宮人士,特別是在國際上許多藝術展覽活動與學術研究場合,大家都是從陌生握手到彼此成為熟悉的面孔,甚至漸有交情。
媒體界一般對藝術圈子少有涉獵,這些遠非外界以為,兩岸故宮目前還在彼此概念生疏,藏品互相比較覬覦;特別是還在搞那種「國共不兩立」「名稱不能低」的敵我意識狀態呢!


兩岸故宮藏品合展」的概念,多年來在檯面下一直有許多人在努力。
毫無疑問,倘若最終有了這場石破天驚的展覽,這在文化與歷史上,肯定是個里程碑的地位!
而從美術欣賞者的角度而言,中國美術史上許多著名畫家的關鍵作品收藏,分散在兩岸故宮各自收藏著,幾十年來由於政治因素,無緣能夠來場「真跡大匯總」,對於許多愛好者與研究者,始終是場憾事。

事實上,兩岸故宮,作為中國文化藝術欣賞的最高殿堂,無論在紫禁城或台北外雙溪,每年都吸引了比愛好研究者還要更多的,超過百千萬的海內外參觀人潮。
難免有人會想:究竟是北京或台北故宮的藏品,誰的質量更「精」?套句藝術圈的話來說,想要去作此比較的人,*的!肯定蠢到七重天了!
任一故宮隨意出手的任一瓷器或字畫,都是中國歷史上記載可察的顛峰之作,別說價值連城,就算是有意出展,肯定也都是讓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英國大英博物館「流口水」要爭取的了。

因此真正重要的,是兩岸故宮今後若開始邁向合展之路,關鍵的「機制建立」必然要完整翔實。
這牽涉到確實非常複雜且敏感的法令處理,以及博物館藏品出展的嚴謹程序。
為了避免因為任何一絲絲失誤,可能造成的誤解對立(一個藏品的爭議爆發力,可能比一枚飛彈還嚴重!),這些機制的討論與執行,毫無疑問必須要在主管「兩岸事務」的最高單位,進行監督與認可才行呢!


畢竟在北京與台北藝術圈子出沒多年,也忝為中央美院的學生,我個人主張,兩岸故宮的交流,其實可以先從「文化商機」這個最現實的環節,作為合作的起點。
尤其這當中比較會憂心的,應該不是北京故宮的藏品來台灣,而是「台北故宮的藏品到北京」!
兩岸故宮若在藏品的「真品」尚未能出訪之前,先進行某些以雙方名義主辦的「大型主題展覽」,提供展覽資料與複製品件,應該是個交流初期的基本學分。
這當中肯定會有一些文化政策理解的落差誤區;比如台北一定是希望「由小到大」,北京一定是「要辦就辦大的,辦小的幹啥呀?」

事實上,還可以更靈活的,是這幾年兩地故宮都非常熟悉的「版權銷售、商品授權開發」這類商機的交流來著手。這類國際文化產業的運作模式,各種操作環節已經非常成熟。
兩岸故宮若做為對方部分或主要的授權窗口,也比較能夠建立在「高來高去」的官式與學術交流之外,比較接近實質操作上的默契與信任。
有時候「文化」這東西,一旦搞意識型態,就是沒完沒了!一旦先把「錢」這事兒搞清楚了,大家都沒啥折騰呢!


在此我也特別要提出,兩岸故宮的文化商機之下,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機會。
對於所謂「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思路,目前在台灣,政府的概念其實整個偏往「科技、網路、動漫」之類的領域。
事實上,無論歐美英日等國,真正有機會造就「產業」這個關鍵環節的,往往是從傳統文化歷久彌新的市場價值中,進行「價值新創與開發」做為穩固的產業起點。

台北故宮雖然已經從「授權」這方面延伸出不錯的「產業創意」,但眾所皆知故宮的授權費偏高(雖然故宮說是「比照國際行情」),這讓真正有意參與「新創意」的有志之士,很難跨越投資成本的門檻。
而故宮其他主要研發的創意,則大多還是來自故宮內部的預算與計畫,進行「外包」合作為主,可以想見最後成果往往曲高和寡。
因此,一旦接下來,因為兩岸故宮的合作有機會打開獨特的「大陸文化市場」,與台灣的市場相比,這可是面對著千萬倍對於中國文化高度興趣的大陸民眾呢!
台北故宮是否能夠在藏品前進中國大陸展覽之際,同樣擔負起此一文化創意產業族群的「領頭羊」角色,協助台灣文化創意頭腦,轉向大陸市場需求的共同開發,這可是一項在兩岸故宮及交流之外的「文化創意思路」呢!
而不是如同過去,故宮只是「剝產業的羊皮」。這些都有待包括周功鑫院長,甚至行政院與經建會,提升本身具備兩岸突破的視野,與文化市場的高度。


文化的能量非常巨大,不是一般政治人物能夠想像。
當年法門寺的「佛指舍利」來到台灣,掀起的宗教旋風,當時可謂瞬間平息了政壇藍綠口水戰好一陣子。
而只要是來回兩岸藝術圈子內的人也都完全可以想像,一旦台北故宮例如「翠玉白菜」到北京故宮展覽,那種萬人排隊的買票入場局面在我看來,肯定屆時比連宋訪大陸的國共會談的動員歡迎,還要壯觀呢!

文化產業的果實,是早已經被全球市場證明,深具利潤的甜美與潛力。
但也不得不提醒,文化的產業與商機之所以在歐美日韓能夠開花結果,主要還是對於「多元創意的開放視野」,以及「政府政策的準確扶持」。
相形之下,兩岸中國人同樣在文化意識中,始終有「文人相輕、敝帚自珍」的一種深層習性。而像故宮這類從來不必「居高思危」的管理與研究思路裡,普遍更有一種「殿堂的驕慢」。
可以預料,這個關鍵的人性文化思維,非但是新的數位網路時代中,對於文化創意的「對抗者」;甚至在兩岸故宮此刻進行時代里程碑的接觸交流中,很有可能也是那個「見不得好」的「破壞者」。

因此,恐怕只有從「外界的、更高體制決策的、特別是文化商機的」意志與法則,來有系統的加以推動。
這才能真正讓兩岸故宮此刻正式交會的美好起點,不致成為日後一對兩岸「文化怨偶」,如今註定相遇的開始。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owerecho&aid=2644409

 回應文章

摸 象 或 (不?) 著 木目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似是 渡過 金融 風爆 ? 金融 海嘯 ? 妙招 ?
2009/02/23 01:43
兩岸故宮的文化商機 是 比 小老朽 的招式 高明 !

http://blog.udn.com/mbr8879576/2673066


藍斯絡爵士-甘詔允 (甘爹)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是啊
2009/02/13 17:01

真心誠意地面對面溝通, 總是好的!

藍斯絡爵士  敬筆


藍斯絡爵士(甘詔允) 筆於 穿越時空行者居

Enjoy your life. Enjoy your job. Enjoy your family.
Enjoy your money. Enjoy your body. 藍斯絡爵士-甘詔允 與您共勉之!

敬天修德, 心想事成! 順天應理, 必有所成! 天成扶輪社 邀您一起創造 美麗新世界!
王尚智(powerecho) 於 2009-02-16 00:52 回覆:
百分百同意。
但文化差異,沒交手往來經驗,百分百會出現摩擦與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