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05/16 22:49:05瀏覽3019|回應19|推薦20 | |
在人們的苦難中缺席,其實是讓人深感抱歉的事。 異國旅程中,每天讀著報紙的時候,眼淚幾度湧出,模糊成片,然後在忙碌中暫時淡淡沁回。 直到午後從雅加達啟程回返的華航飛機上,機組員側身伸手關上了機窗,讓整個南太平洋燦爛明朗的陽光隔在窗外天空,我才不顧一切的大方流淚了。 聯合報頭版,那位在亂石瓦礫中正在被救援人員「截肢」的女孩臉孔,一如這幾天在網路上所見的其他照片,深深印進我的心中。 這次最特別的,是這回四川大地震,讓兩岸的愛心與善念一起深深觸動。 如同我們看著「不是共產黨嗎!他們的政治人物怎會這麼投入?」,胡錦濤、溫家寶等人反應如此迅速,第一時間就在前線指揮救災、安慰災民,並且同時在中央後方高效率的驅動軍、警及所有社會資源、搶救人命。溫家寶從華南雪災到這次地震,許多真誠動人的講話,相形之下讓人只想叫阿扁去死~ 而大陸方面也同樣看著「連民進黨也捐錢!台灣人民怎會這麼慈善?」,台灣的民眾、企業老闆,與民間團體,驚人且自發的站在悲難同心的立場動員捐輸。大陸許多網路民眾的反應,同樣直想叫那些炒地皮的大陸富豪去死~ 兩岸所有政治意識的往來磨合、所有政策執行落實的思前想後,永遠比不上一場共同歷經的危難,在人心深處同樣觸動著、共鳴著。無論深深敬佩,或者想叫人去死~ 然而,面對人們的無盡苦難,旁人除了觀望與流淚。還能夠做些什麼嗎? 捐錢嗎?確實無妨。但從無例外的,這些以「錢」的形式的能量,最終有可觀的比例,都將會被經手過程中,某一些人性的「動念」,而將數字攔截或錯置。 捐物資呢?也是可以。但這次兩岸的天涯距離,廣闊的蜀地山川,即使連慈濟傾其全力,至多也只能算是「菩薩降一滴甘霖」滴落在某一座鄉鎮而已。社會形象上,慈濟幾乎成為災難的首選。但慈濟的能力包括慈濟自己,除了宣傳信念的價值之外,對救災的實際成效發揮多少呢? 其實在多年關注許多NPO的計畫與組織之後,最讓我傷感的,並非災難本身,而是「善心的流離」。台灣九二一大地震當初最讓人傷感的,除了災難本身,就在此。鉅額的捐款被濫用、帳目不清;救助安置的計畫虎頭蛇尾,媒體一不注意就匆匆散場。 更何況,只要真正深入災區,就會看見在純粹的救助動機之外,「災難」,某方面也已經成為包括慈濟在內的許多宗教慈善團體,對外塑造形象、同時吸納更多人心資源的舞台。 這麼坦率的說,並非是想對著熾熱的救災心情,澆上冷水的。 我所想表達的,是善心慈悲之餘,「智慧」的重要性。而所謂「救災的智慧」,需要真正「足夠的經驗判斷、專業人員,以及捨去本位主義的態度」;尤其請務必抹去那些不必要的自我宣傳動機吧! 在上回印尼南亞海嘯的經驗中,其實慈濟第一時間的救難,除了好意,專業上可謂一無可取。來自印尼當地的慈濟成員冒著危險抵達,但畢竟「海嘯」的災難非常罕見,慈濟的救援行動與其他國際救援團體相比,相形見絀。 國外專業的人道急難救援組織都知道,真正第一時間的救援物資不是別的,是「醫藥消毒品、發電機、淨水設施」等。所需要的人員也沒有其他,只有醫護人員、照顧傷病人員,以及支援照顧醫護人員本身的廚師、水電、駕駛等其他延伸專業人員。 食物、淨水、毛毯等物資,當然也是必要的。但對於「物資」考量救援基於效率,一般國外救援經驗都主張在「當地或附近」購買籌措,而非勞師動眾的運送。「水」尤其關鍵,無論飲食、衛生甚至醫療都需要。但並非整箱礦泉水,而是能就地取材的淨水設備。 救災當下,一切要「從簡、從快、從準確」。多一個不必要的人、多一樣不必要的東西,都會成為阻礙或負擔。真正的大災難往往讓當地交通受損,這尤其使得大宗物資的運送非常困難,遠方的愛心好意若是「又大又重」,有時反倒變成救災效率的負擔。 我曾親眼見識,一些好心好意的師兄師姐們,在災難的現場,焦急的溝通著或指責著當地忙著救難的調度人員,怎麼沒有「趕快把他們(以及上人、大師們)的愛心,先送進去呢?」 真正的幫助,是幫在人們真正需要之處。更重要的是,一份真正負責任的幫助,必然包含了慈悲之餘,更多的智慧與承諾;這個概念,自當體現在「本業」,也就是自身的專業之上。 即使在這次四川震災如此慘烈,我還是忍不住想大聲說:「無論是政府單位或民間組織,特別是幾大宗教山頭團體,請不要再一直向我們募款,只強調『捐錢』了!然後拿著大家的善心善款,變成你們的公關宣傳、或者趁機拓展組織的機會,可以嗎? 1. 法鼓山、佛光山或靈鷲山,可不可以好好發揮「宗教專業」,你們平時根本沒有專業救災的經驗及訓練,那麼何妨真的用心,從佛教本業上,免費幫這麼多幾萬人命的罹難者及家屬,好好辦上幾個月的超渡法會呢? 2.至於慈濟及展望會等,能否好好專心發揮「救助專業」,特別是專注於最欠缺的醫療支援、急難照護經驗,外人幫忙救災應該要「專業精兵制」而非人海戰術,特別是可不可以不要先忙著為災區的人們穿上慈濟的背心或胸章,或忙著登記為慈濟的新志工,不要有救災的「第一品牌」心態,可以嗎? 3.特別是向來慈悲與智慧兼具的上人、大師與主教們等領袖們,能否對於這起災難,除了觸動人們一時的慈悲,呼籲募款,你們可否有更深遠的智慧與承諾,去承擔災情之後的真正傷痕,思考更長遠的「教育安頓計畫」,而非與凡夫俗子們一樣的「一時慈悲的衝動」,帶我們真正去齊力抹平屬於災民們身上與心中,真正長遠苦難呢? 4.包括宗教在內的民間團體們,不要只想眼前救災而已,請多認真想想整個「救災計畫」以及在整個時間軸上,針對不同階段的「分工角色」。不要只想一窩蜂搶救眼前災(只因為可以募款募物資,數字很好看),而該一起想想,對災民們今後更長久的陪伴與照撫。 因為,固然一切要救急,然而事實上,救災也有「階段性」的需求。災難本身往往不是最痛苦的本身,災難也非事後就全然結束。在台灣我們自身的經驗已經屢屢顯示,真正抹不去的災難,往往是事件之後,「蔓延在許多受災者身上及心中的傷痕與後遺症」,並且最終擴散成為社會某些角落的陰影或不公義。 但往往政府單位,或者最知名的「民間慈善團體們」,仍然是處在對於災難「搶頭香」的態度。儘管慈悲有餘,畢竟智慧不足;動機或佳,但承諾有限。 與其想在此刻衝動的付出一份救助之力,我衷心希望有更多人、能更有心的,願意將眼前的不捨與感動深化為今後,為了更長遠的傷痕療癒預先準備。這些都需要你我更深的「智慧與承諾」,來確認自己一念慈悲的動念抉擇,應該落在何方。有更多國際民間組織是著眼於此的,我們的捐款資源不應該全部一窩蜂,而可以稍微等到更清楚的救災計畫、或今後的安撫照顧計畫,再將資源或善款導引往他們那兒去! 在苦難的第一時間,雖然大地如此無情撼動、摧毀一切,但卻在無盡人心深處,引發轟然遍響的慈悲回音。這始終是無比動人的時刻。除了流淚,此刻也不知道能為災民真正做些什麼的我們,何妨一起深深記住那些面孔,釋放祝福的能量,為他們深深祈禱。 我雖然只能在回程的飛機上唸著觀音菩薩的聖號,但我觀想著每一句尋聲救苦的緣起,一聲一句都去擁抱或抵銷,那些在四川災區生死兩端無盡湧出的無助與絕望。對於災民及罹難者,他們的眼淚是流不盡的,我們在遠方幫忙多流一點也沒關係,只要苦難的能量能夠藉此多一點管道釋放。 至於具體的幫助,無論別人怎麼做,我自己的錢已經想清楚了!我的是要準備給那些在軍警官兵懷中被救出的、卻已經父母雙亡的小嬰兒們;還有那些在瓦礫殘柱中,被迫當場截肢的孩子們;還有那些呆立在破碎倒塌的老家前,親人全部驟逝的孤兒們。因為,未來的孤單人生還很遠、很漫長,而如同所有曾有的災難,他們最終一定會被淡忘!被政府的機制淡忘、被不在追逐的媒體淡忘,被所有慈濟或佛光山等一向沒有「長遠救助計畫」的民間團體所淡忘。 總之,就是要救,募款捐錢之外,還更重要的是真正解救那些孩子們!我要和那些國際上真正懂得救難,更重要的是能在事件後,發心持續繼續救難的團體,一起陪伴孩子們漫長的未來!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