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5/09 11:03:55瀏覽670|回應0|推薦0 | |
一位出生於民國初年的平凡女性,這是經濟普遍極為貧瘠的年代,她常常以一句十分寫實又認命的話來詮釋他們既是貧窮又是困苦的生活,『有柴沒米,有米就沒有柴』。每天僅能以地瓜果腹,樂觀知命的她沒有因為貧窮感到自卑,反而愈益激發她一定要勤奮努力地工作,更不懼無畏地迎接辛苦人生的挑戰,幾句淺顯易懂的座右銘時常懸掛於唇齒,『貧窮是上天賜予的養分,唯有勤勞才能生存』『做不會死,老才會死』『一生之計在於勤』。 年幼家裡貧窮,不是沒有多餘的錢可供她上學讀書而是根本沒有錢,13歲就到蓪草加工廠當學徒,她生性機伶及手腳勤快利落,學習撩草技能很快就熟練上手。每天清晨 4、5點即下床,除去煮飯及打掃清潔的家務,一整天都是與盤踞她大半人生的蓪草為伍工作,即便是芥蒂之微的蓪草紙屑在她心中亦是有其價值的存在,掃地之前定是小心翼翼、彎腰俯拾其可再被使用的蓪草紙細屑,她不會遺漏一絲一毫蓪草的被運用價值。30多歲時,憑一己之力開設蓪草店當起老闆了,在她經營蓪草買賣事業裡,我見識到她的圓融求和態度與器度及領略到她的交際手腕,針對每個人各式各樣不同的要求,她總是先彎下腰溫和傾聽個人的需求,再以通融配合來滿足他們的所需。 她到原住民部落購買蓪草,她總是先與原住民博感情,因為她曾經貧窮過、深深知道生活困苦吃不飽挨餓的滋味,所以每回到部落一定會攜帶許多食物上山,豬肉、豆製品、海魚,設想周到的她會先煎過魚而後以鹽巴醃製,這樣可以保存食物並延長其食用的時間,所以原住民的小輩們極喜愛她,看到阿婆來就意味著他們可以加菜了;她甚至融入原民的生活,夜宿山上時會與原民把酒話家常,直到如今,年過半百的原民小輩依然念念不忘這位阿婆。 再者是,她對待員工亦如同親人朋友一般,她並不是每月固定發放工資,她是針對每個人的需求來發放的。家境不錯、工資是要存放當作私房錢的員工,她就一年發兩次薪餉;家境普通的就固定每月發薪餉以供生活家用;家境不是很好甚至需要預借工資,她亦不吝幫忙員工解燃眉之急。時值農曆春節亦是蓪草紙需求的高峰期,為了使員工無後顧之憂趕工不耽誤交貨期,又能安心好過年,她會拜託親戚為員工炊煮年糕及洗滌被單,她的體貼入微及將心比心地為他人著想,無形贏得員工的尊敬及忠誠溢於言表。故此,她的員工流動率極小。 她當然也會因為日常的生活瑣事與丈夫大肆爭吵,面對丈夫貫穿屋瓦的三字經颷罵,她選擇豎起白旗迅速逃離戰場,步出家門尋找寧靜的好心情。半响,想到仍然需要借助丈夫送貨蓪草,心頭火瞬間熄滅,立刻調頭轉身回家,像似沒發生過爭吵、態度若然央求指使丈夫送貨去,她的男人低聲碎念參雜著三字經、乖乖就範地為她出門送貨去。她視蓪草是生命的惟一人生,其餘的紛擾瑣事皆是雲淡風輕,不曾在她心中逗留一絲痕跡。『藝術是賺不了錢,而且是極為忙碌要做許多事』,她以這句話為自己在晚年時,把蓪草當作藝術在經營所下的瀟灑註解,她老人家或許沒料到,她超脫世俗的蓪草藝術經營成就今日的蓪草歷史。 她的為人處事原則是以自我為中心,凡事卻又是站在對方的處境在思忖及考量對方的態度在成事,以謙卑、柔軟的彎腰哲學行事。故此,無論遇上任何難題皆可迎刃而解。更值得我學習效法的是,她從不樹敵、以寬廣的胸襟接納更加廣寬的人事物,這位平凡女性就是我的媽媽呀!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