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人權之社會住宅(二)
2011/02/26 21:56:42瀏覽152|回應0|推薦0

       在前幾篇有提到了社會住宅的觀念,於去年底五都選舉被吵得沸沸揚揚,但是,為何這個概念被民進黨提出後,不管藍綠的候選人,均對此議題發表談話,甚至有了"政見",這之中是發生了什麼問題嗎?難道是台灣裡頭大家都沒有房子住了嗎?以下想要就我一個大學生的角度,來看這件事發展的始末,來看為何大家會紛紛舉手贊同呢?

       首先,提出"社會住宅"此想法,應該是站在台灣的政治人物裡所謂的"政策"?還是,要把社會住宅的觀念拉到社會福利的標準來看呢?就我個人觀察與拿他國做比較,我想,在台灣工商業如此發展的社會,要把它視為一種"福利政策"。它不應該只被視為照顧社會弱勢的人民,更應該把社會住宅的觀念,為"中產階級以下的權利",如此一來,它被歸為服利政策也就沒那麼奇怪。

       再者,我們可以發現,北部地區的民眾(尤其是台北市更是如此)發現土地飆漲,房價升高,薪水卻是一直原地踏步,最多緩緩上揚,但是這樣的進度,面對著如此"難以理解"的房價,望之興嘆!這樣的社會,我們可以把它歸為兩種,其一便是市場失靈,第二則是社會發展的因素,為何可以這樣歸類呢?房價的升高,應當代表著人民過著富裕的生活,有著更多的"能力"(也就是金錢)去買更昂貴的住宅,可是,現實卻不是如此,不論是年輕夫婦無法下手,現有居住者想換屋更是不可能,這樣的情形,不應該把它歸為市場失靈嗎?這一切的結果,不都是投資客所炒作的嗎?

       而這一切的發展,為何又跟社會發展扯得上邊呢?從台灣的國家政策和社會氛圍來看,我們可以發現到,台灣上至政府下至民眾,所有人齊力斷金的為國家發展去努力,努力的賺錢,賺錢,還是賺錢,雖然說沒有錢萬萬不能,但是也就是因為這個"因",政府也沒有適時的去思考,發展過程中,是否有許多"社會不正義"的發生之處,於是發展過度,也就產生了這個"果"。所以,在市場上(房地產),一般老百姓想買一間"付得起,居住品質和環境可接受"的房子,是找不到的。

       此時,政府的角色就應當來處理"市場失靈"的情況,甚至,政府可以利用如"健保"的概念,成立所謂的"居住保險",它所給於人民的保障,就是享有一定的居住水準品質。當這個社會擁有一定水準的租屋品質,和合理價格的租屋量,便可控制市場,甚至引領市場,如此一來,可以大大減低現今房價高得驚人的情況。何況,正常的社會中,土地的擁有、房屋的調配都是政府的責任,人民只需要存錢買房子或是租房,而不是存房子阿!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ineapple791123new&aid=492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