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人生好比實驗室 -《一切都是誘因的問題》讀後感
2016/06/29 13:22:22瀏覽3366|回應0|推薦0

甫見書名就感到有趣和懷疑,「誘因」會是找對人、用對方法、做對事的關鍵思考嗎?

作者葛尼奇和李斯特都是經濟學家,大膽走出實驗室,以現場實驗為行為經濟學打開全新的視野,並把學術文章變成普羅大眾都能看得懂的內容,光是此舉,便深感敬佩。

在書裡前言中,關聯性與因果律的論述令我嘆服,佐以實例說明大數據的關聯性,常被誤解為因果關係,就像發表於期刊上的健保資料庫研究成果,經常被媒體錯誤解讀般,惹得病人驚慌失措,令醫療人員和研究者啼笑皆非。

作者認為「誘因」不是單純的工具,隱藏的真正動機絕對比表面看到的更複雜,不見得總是依循所設想的方式運作;現場實驗能提供一般民眾、教育者、及決策者等所需要的「硬資料」,不但可以避免犯下重大錯誤,同時能深入了解應該服務的對象:那些「誘因」真的能發揮激勵的功效,原因何在?本書中探討性別差異、教育落差、歧視等重要問題,綜整書中內容,提出個人見解與論述。 

壹、金錢萬能嗎?

做得好有賞,對錯了該罰,從小到大,我們多是在「獎」與「罰」中學習,也許曾受獎金驅使而克服萬難做「對」的事;但是,金錢誘因可能產生反效果。

幼稚園為了改善遲接孩童問題,決定對太遲來接小孩的父母開罰,讓原本深感愧疚的父母從此「心安理得」,自問何必為區區幾塊錢,在車陣裡衝鋒陷陣?反倒讓晚接孩子的家長數目大增。

金錢可能往往會改變我們對關係的觀感,就像遇到一個迷人女孩,交談中談到金錢,可能完全改變雙方互動的意義,而且羞辱了對方;某鎮以每回收一個空汽水罐,就可以得到5分錢獎賞的新措施實行後,原本自視為環保份子者,可能意識到別人會以為她貪小便宜或生活潦倒,停止做資源回收。

我們首要考量地是採取的誘因會不會反而排擠掉自發意願,就是即使沒有任何誘因,也願意盡力做到最好,正如兒童理財顧問李錦在《東網》專欄,提到以金錢作為子女努力的原動力,會破壞和削弱孩子願意主動嘗試的內在動力。因此,金錢不見得萬能,拿你我重視的時間、形象、健康等作為獎賞,往往比區區幾張鈔票更能激勵。

作者又以完全不給獎金,或付出高額獎金的假設進行實驗,參與學生果然如預料經常到健身房報到,進一步檢視為了錢而每個月去健身房8次的學生,在停止付款後,上健身房的次數反而倍增,因為改變作息,找到時間養成規律運動的新習慣,報酬轉變為身體更健康、心情更好。

所以,金錢很管用,但只有用對時才管用;關鍵在於要知道人們重視什麼,就能運用誘因來產生預期效益,促使人們表現所期望的行為。

貳、男女大不同?

作者的研究發現:女性習慣規避風險,不喜歡競爭性強的工作;如果找路,女性獲得幫助的機率很大。

為了檢驗男女的先天好勝心,作者遠赴坦尚尼亞、極端父權至上的馬賽部落和印度東北部、母系社會的卡西部落,結果是馬賽女子的好勝心並不會輸給西方女子太多,卡西女子更普遍比男性喜歡競爭,而且當女性擁有更大經濟影響力時,社會往往變得更尊重共識和熱心公益。

儘管現今社會強調兩性平權,好勝心是後天教育或文化使然的結論,對身為兩個女孩的父親而言頗為驚訝,捫心自問,從孩子幼年至今,或多或少都不經意地流露性別偏見,應該關心孩子教育和社會化的過程,要特別鼓勵女兒在課堂上或運動場上競爭,不要自我設限,相信自己可以心想事成,達到任何目標。

此外,女性比較會避免薪資談判,當事求人廣告加上薪資「可商議」,應徵者的性別差異就會縮減;徵才沒有明確說明遊戲規則,女性通常會避免應徵,男性卻欣然接受,如果希望應徵者的男女比例平衡,要明確描述工作內容和福利薪資等相關細節。對身為教學計畫主持人的我而言,面對女性為主的新進同仁或實習學生時,講述訓練計畫內容時的相關細節就需要明確,才能滿足學員需求。

參、贏在起跑點?

妻子一直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長大成人沒辦法與他人競爭,本書中有許多關於消弭教育落差的研究結果確實讓我安心些,作者讓我們知道學生、教師與家長都各有其重要性,攜手合作,對孩子的未來幫助最大,而我與妻一向都關心孩子學習表現,參與學校活動,與老師保持良好互動,共同幫助孩子在學校有好的表現。

賄賂孩子,給孩子獎金,希望他們考試拿高分,同時也威脅他們,如果成績沒有達到標準,就會收回這筆錢;鼓勵教師,教師採取團隊教學方式可以得到大筆獎金,但只要表現不佳便會失去,這些的行為操控效果最好。這類教學激勵模式是否也適用於職場中的教學活動呢?或許值得一試;國立臺灣大學教務處師資培育中心田芳華博士亦曾進行金錢誘因、動機與教師研究生產力相關研究,對金錢誘因政策提供參考建議。

參與幼兒教學的家長,因為掌握了輔導孩子的有效工具,他們的孩子在課程結束後,仍然能持續表現良好。陪伴孩子共讀,教學相長,讓我想到曾與孩子討論「第一位華人諾貝爾醫學獎得主」,試圖透過主題式學習培養跨界能力的點滴。

從新聞報導中知道是屠嗷嗷,研究的是治療瘧疾的青蒿素。孩子覺得她的名字“呦呦”很特別,於是透過網路查找,得知是取自《詩經》中的句子:「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傚。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樂且湛。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其中「食野之蒿」,據宋代朱熹註釋:蒿,即青蒿也。

接著以她從古代製藥醫學家葛洪《肘後備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得到靈感,實驗發現高溫可能會破壞該治療瘧疾的成份,於是改用較低溫的水搭配乙醚來萃取,提高產量。我們討論了青蒿素的理化特性,接著查出由葛洪是東晉藥學家,《肘後備急方》是在廣東羅浮山修煉期間完成,再透過網路,我們也可以知道其地理位置及風景圖片。

單從這次經驗,我們學習到生物、健康、國文、理化、歷史和地理等不同學科的知識;20151113日,帶著孩子參加高雄場「國際閱讀教育論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讀寫計畫(UNITWIN)主席赫伊奇‧呂蒂寧(Heikki Lyytinen)提到父母關注孩子的學習越多,對閱讀技能的助益越大,而以父母對孩子的認識,也能配合老師,善用科技引導學習,啟動孩子的學習動機,都和作者論述不謀而合。

肆、待遇大小眼?

我們對於種族、同性戀、殘障人士或性別等存在偏見嗎?作者認為敵意的歧視是對「他人」的憎恨,經濟上的差別待遇則是先為自我利益著想;敵意與種族主義演變成經濟歧視,也可能結合經濟上的差別待遇。

隨著文明進步,充滿敵意的歧視漸漸消失,經濟上的差別待遇則是新興的現代問題,和自身利益有關,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而傷害別人。像是信用評等好的人,發生債務違約風險低而貸款利息低;因為女性駕駛人出車禍的機率較低,所以保險費較低;讓售貨員知道您會貨比三家,他就不會開高價坑您等。

對於作者以年齡長幼、男女性別、黑白膚色組合搭配問路的結果印象深刻,不分種族,年輕的女性獲得幫助的機率很大,年長的黑人男性比年長的白人男性獲得幫助可能稍多,不分性別和種族的中年人及年輕白人男性也常獲得幫助,但是,年輕的黑人男性因為是犯罪率最高的族群則不然,進一步研究發現,讓年輕的黑人男性穿著西裝革履,可能是從服裝透露「安全」訊息,所以能成功問到路,因此是衣著影響別人對待,真是佛要金裝、人要衣裝,對於身上露出滿是刺青的陌生人,我們確實多是基於恐懼和自我保護的心理而避而遠之。

伍、追隨領頭羊?

作者以科學研究翻新募款方式,探討捐款背後的動機,包含同儕認同、自我肯定、提高自尊心、節稅、利他和慷慨等複雜面向。

當捐款者得知已經募款達到目標的一半或更高時,捐款意願會提高更多,也就是跟隨領頭羊,一起為偉大的目標奮鬥。此外,承諾相對捐款的效果很好,而且買一送一(1:1相對捐款,每捐一元,組織會收到兩塊錢)和買一送二(每捐一元,組織會收到三塊錢)或買一送三沒有差別

以捐款送彩券抽獎比美人更能帶動持續捐款,把捐款當投資,既是造福別人,也能為自己帶來好處。最感到意外地是,給人們選擇退出的機會,反倒能增加捐款,還能為未來有效募款奠定良好基礎;因此,人之所以捐款,除了幫助別人外,多半是為了自我利益,作者以實證反駁了慈善單位募款33%種子基金慣用手法。

行政院主計處家戶可支配所得成長情形粗略推估,2013年捐款總額約為537億元,民眾可謂樂善好施;但從台灣公益組織透明度情形分析可知:一、缺乏誘因:捐款人不主動尋求資訊;二、無強制性:組織未提供或僅提供有限資訊;三、揭露標準不明確:資訊取得或解讀不易等可知公益組織在資訊透明度上仍嫌不足,善款使用流向更經常遭受質疑,長期以往可能影響民眾捐款意願。

陸、想像做決策?

作者透過影片出租Netflix公司決定分拆郵寄DVD到府和影音串流為兩種不同服務提高了月租費訂戶必須登入兩個不同的網站引發顧客怨聲載道股價大跌,估計損失數十億元,被視為管理糟糕的公司對照醫療導險巨擘Humana以實驗證明在醫療部門普設藥局比較賺錢透過有效的處方和自我照護來協助年長者,老人家就不用常常進出醫院發現派護理師探訪病人是最能幫助病人改善健康或穩定健康狀況,同時能有效管理成本的行為介入措施,讓我們感受到實驗的重要性。

書中分析企業進行實驗的障礙是掌權者喜歡緊抓權力,不希望被點破盲點;官僚制度的惰性,一再拖延;還有如果選擇做實驗,似乎暗示不知道答案,會損及專業形象,沒辦法做好自己工作的心理煎熬。主管太愛出點子,貿然付諸實施會引起強烈反彈;員工多好採用傳統方法做事順手,行得通就似乎安全,對需要面對重重挑戰的組織發展而言都是有隱憂的。

當然,改變歷經考驗的思維模式,不是容易的事情,結合領導人的膽識、教育訓練和實作經驗,才能塑造注重實驗的文化。對自己而言,培養實驗設計的思維就是制定明確目標:知道自己想改變什麼,如何衡量成果,先聚焦、再衡量。對組織而言的可行作法有二:一、由上而下:鼓勵改善績效的實驗,訓練員工設計和執行實驗,分析數據並據以推論;二、由下而上:員工進行小規模的現場研究後,向管理階層簡報結果,提供相關成本效益分析。透過測試小構想,再將其中好構想擴大推行,擴張成效。

柒、結論

「錯誤是可以預先預防的,但人們卻不斷犯下代價高昂的錯誤。」是閱畢本書後,在腦中不時浮現的一段話;如果想讓某人做某件事,要想清楚你激勵的對象是誰?應該什麼時候?在哪裡?採取什麼方式激勵?及激勵到什麼程度最妥當?這些細節都得小心處理。

誘因會影響結果,可以透過設計適當的誘因,隨時調整,來符合最初希望激勵的動機。我們可以懷抱好奇與熱情地開發及運用有效的誘因,蒐集大量的回饋之後,可以測試、測試、再測試,找出真正有效方案,並了解背後原因,運用這些知識,根據扎實的實證資料來改變孩子的行為、激勵員工、吸引顧客,甚至說服自己做某些事情,人生好比實驗室,透過調控誘因的實驗,我們既可以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又能避免憾事發生,讓自我成長及組織發展得更好,何樂不為?

參考資料:

  1.  兒童理財:金錢作誘因的壞例子。取自:http://goo.gl/bALWw5
  2.   金錢誘因、動機與教師研究生產力資料開放。取自:https://goo.gl/xDacNZ
  3. 公益觀察2014https://goo.gl/mtCRqz

※榮獲高雄榮總105年度公務人員專書心得寫作「公共政策與管理之能組」第一名。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ilimao1970&aid=63994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