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6/27 10:06:59瀏覽240|回應0|推薦1 | |
《天下》六二四期〈工業4.0 掀起職場大海嘯〉系列報導,讓我們理解透過數據收集與分析可以讓農夫種菜、醫師手術、或電梯維修技師都能更精確、更快、甚至更容易、更安全地把各自的專業做得更好。 再從國內觀之,從披上智能外衣可以讓台灣企業彈性決策更優化,到台積電「軍機處」的數位大腦發展典範,可知自合理化、標準化、自動化到系統化需要基礎建設配搭外,更是急需人才到位。 老師傅的經驗確實很難數位化,若想把腦子裡的智慧集結,可以老師傅為師,透過教育專業介入及協助設計微課程與實作,美國Udacity和歐洲iversity養成人才的課程設計,規模化地讓企業員工博學多聞,頗值得國內企業主效法。 當科技讓機器變得越來越聰明,與機器(人)共事已是必然,試想連機器都可以從數據中深度學習,若要練就職場所需的十八般武藝,成就章魚般的多工人才,藉企業培訓加上自學不懈讓自己更有競爭力是必須的。 *轉載自天下雜誌第625期 頁18
|
|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