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天涯海角的外交打拚
2013/12/04 21:48:05瀏覽162|回應0|推薦0
這是一個在海外為公眾外交打拚的心情故事。在華盛頓,儘管沒有顯赫的名號、沒有正式的職衛,但我們卻用最踏實的軟實力,結合許多志同道合的僑界人士一起在華府撐起了台美外交半邊天。我們以台灣為起點,用關心作為動力,向華盛頓啟航,肩負著自賦責任感的使命,遊走於國會山莊與智庫之間,有時不定期參加智庫研討會、有時赴國會山莊參與聽證會、有時甚至必須出席主流社會的相關活動。    

一次又一次的參與促進台美外交關係的華府論壇,於是,有了這一篇又一篇的浮雲隨筆;一次又一次的參加台美關係研討會,於是有了這一首又一首的天涯之歌。無論是訴說作客他鄉協助推動外交工作的悲喜際遇、或是發揮軟性力量的風雨心境,這是一個記錄了為公眾外交在海外奮鬥的心情口白,也許可以讓讀者對我們這群為公眾外交打拚僑胞的真實故事,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協助中華民國政府在華盛頓推動公眾外交工作,發揮軟性力量。     



記得,從以前開始我充滿了期待想加入在海外從事公眾外交的行列,但是卻總是因為心中的害怕、膽怯而放棄了這個目標。然而,自當年研究所畢業後不經意「闖入」僑社非營利組織的大門之後,因為一些際遇,生命中好似擁有這樣的份量。    


還未正式接觸僑社非營利組織前,我對「僑團」的圖像,就是中文學校義工家長們,努力幫忙教學、課後活動的刻板印象。因此,即使後來擔任了普慕納華人聯誼會的會長,仍是懵懵懂懂,不太懂得主動參與,但是當時洛杉磯僑教中心主任許引經的一句話,卻讓我印象深刻:「年輕時候留給自己一些時間,參與一些關心台灣的工作,生命視野將會大大的不同。」接下來的生命歷程中,慢慢驗證了這句話的魅力。    


其實,我必須承認自己的運氣還不錯,因為是從洛杉磯開始認識「僑社」這個領域。20幾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返台參加當時的國建會,回到美國後,便馬不停蹄向美國友人介紹返台看到台灣進步的感想,介紹台灣的進步與發展。一個場景我記得很清楚,與美國友人聚會現場,我帶回的青天白日國旗紀念章,許多人當場就把它佩戴起來,每個人心中充滿對中華民國的崇敬。同時,我還將自己參加國建會的感想與心得,投稿報刊雜誌,受到各界廣泛關注。   


當年走入洛杉磯僑社的際遇,讓我有了參與主流社會的親身體驗,讓我看見在洛杉磯的以色列人如何透過橫向、縱向的連結,向美國政府發出怒吼,也讓我領會除了公、私部門之外,原來還有「第三部門的公眾外交」可以做社會的制衡。之後陸陸續續參與一些活動,才頓然發現,哇,原來僑團與主流社會的交流活動型態如此多元豐富,那種充滿活力與熱情的澎湃生命力,始終感動著我。透過聯誼、座談、球敘等各種方式,都可以成為一種公眾外交軟實力理念和價值的傳達。    


軟實力是一個國家的品牌,有著豐富內涵,有一些可以全球共享的東西。在美國,好萊塢、流行文化等也是影響了許多國家的軟實力。雖然美國的軟實力不是圍繞公眾外交來組織的,但可以很好地服務於公眾外交。處理國際事務不要高估硬實力,要多用軟實力,修正單邊外交思惟,匯聚國際共識,做世界舞台上的重要角色。然而背著「中華民國」沉重歷史包袱的台灣駐外人員在海外拓展外交工作常會事倍功半,甚至窒礙難行,來自台灣的海外僑胞有責任藉各種可用的管道,從事公眾外交,提升台灣的國際地位。    


中華文化對外傳播和台灣國際良好形象的塑造,除了傳統的官方對外宣傳活動外,還需要更廣泛意義上的公眾外交來支援。通過公眾外交等形式,發揮僑界民間的力量,特別是海外僑胞的作用,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在這種情況下,多渠道、多角度地開展公眾外交,推進台灣特色中華文化的對外傳播,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顯得十分迫切。也因此,「僑社的參與」不再只是體力上的勞動,更多時候,可以是腦力激盪的交流。    


海外僑胞可以在公眾外交上發揮重要作用,我們既了解台灣情況,又清楚所在國的主流社會,台灣外交當局應該積極尋求海外僑胞的支援與幫助,共同設立具體有效的合作項目,內外協力,將真實的台灣傳達給世界。廣大海外僑胞通過各方面的努力,不斷地向海外朋友傳遞一個安定、和諧、繁榮的台灣形象。海外僑胞也需極盡努力,推廣公眾外交,推廣中華文化,擴大台灣的影響力,消除美國朝野對台灣的誤解和偏見,受到各方很高的評價。    


現在最流行的頭銜是「專案經理人」,把這個封號送給每一個公眾外交工作者,相信一點也不為過,因為,大概很少有工作是從頭包到尾,小至寄電郵、打電話聯絡細節,大至企劃書規劃、募款等,都得事必躬親。我一直認為,如果學生時代能藉由處理公眾外交繁雜細瑣的事物做為磨練,其實也是培養日後進入職場獨當一面的能力累積。    


2010年冬天,我幫忙促成全美台灣同鄉聯誼會與美國傳統基金會在華府合辦「華府論壇」,邀請參加早餐祈禱會的台灣代表團團員、美國國會議員、美國智庫學者、代表處官員們參加此研討會。從開始學習寫企劃書、行銷理念、找資源,工作看似充滿雜事,事實上,卻讓我了解公眾外交的實際運作,以及決策機制如何在社會脈絡下進行。當然,這次盛會的籌劃與辛苦也讓我成長不少。更因為公眾外交充滿「動能」,讓我了解把握機會的可貴,所以也訓練自己積極主動的個性,這些經驗都讓我對從自己參與的僑社,轉換成走進主流社會的過程不再恐懼。    


今年初,我又很幸運的再度參與全美台聯會與美國傳統基金會在華府合辦「華府論壇」。論壇研討會以「界定並提振台美關係」為主題,特別邀請到中華民國前立委雷倩主講及多位華府亞太政經學者專家參加座談。近4個小時的研討交流與熱絡問答,並在多個媒體全程拍攝和現場直播下,讓全球各地關心台美關係的人士都可以在第一時間了解論壇實況,許多與會人士認為這是一場非常成功的論壇講座。    


這兩次研討會成功的舉辦,證明了集結全美各地台灣鄉親的力量,使旅美鄉親能在美國主流社會扮演更積極重要的角色。這不僅對美國政府的對台政策提出了強而有力的諍言,更進一步維護中華民國的永續發展及促進所有台灣人民的長遠福祉。論壇研討會後,駐美代表金溥聰表示華府論壇的成功不僅開展了台灣公眾外交的嶄新課題,也促進了台灣和美國的交流。    


眾所週知,近年來,遍佈全美各地的智庫已經成為推廣公眾外交的重要窗口,受到廣泛好評。智庫主要是研討政治議題,嚴謹正規,可謂真正的推廣公眾外交與民間交流的理想平台。國民外交無顏色、黨派之分,尤其台灣現在政黨輪替已為常態,在海外推廣公眾外交就是要利用僑界民間力量,向美國社會進行文化與教育推廣,透過民間力量推動外交,替台灣發聲。    


美國的智庫每年都舉行許多次兩岸議題相關的研討會。智庫的研討會大都是免費參加,參加者還可以有機會幫助美國更瞭解台灣。近幾年來,直接參加智庫研討會活動者逐漸增多。特別是兩岸議題相關的研討會,使智庫成為台美民間交流的一個平臺和對美傳播中華文化的重要窗口。    


親身參與這兩次論壇的籌備工作,我深深感到運用智庫不僅是推廣公眾外交的舞臺,還是促進台美友好的窗口,更是一種替台灣發聲、促進美國朝野了解台灣的有效途徑。其實,參與公眾外交並沒有想像沉重,我一直抱持著「理性的態度」與「認真的心境」看待公眾外交。因為在一路上,我總是碰到許多令人景仰的僑界人士,遇見許多令人動容的故事,所以我一直鼓勵僑界同輩或是比我小的僑界年輕人,大膽加入公眾外交的行列吧!    


我們可以在每個人不同的領域和美國朝野交往,面對美國的非政府組織、廣大公眾甚至政府機構,從不同角度表達台灣的國情和國際政策。公眾外交比起我們熟悉的「民間外交」的內涵更豐富。通過公眾外交,可以更直接、更廣泛地面對美國朝野和主流社會人士,能更有效地增強台灣的文化吸引力和政治影響力,改善國際輿論環境,維護國家利益。    


台灣國際處境艱辛,公眾外交不僅能夠爭取更多美國朝野支持,更是提升我國的國家利益最好的鑰匙。有機會站在國際社會第一線推動公眾外交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榮耀。台灣身為地球村的一員,絕不能自外於國際社會的發展,儘管國際外交處境艱困,但只要我們堅持公平正義的普世價值,就能讓台灣站得更穩,就可以為台灣開創更好更遠大的未來。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idcusa&aid=975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