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6/15 12:31:03瀏覽1884|回應20|推薦89 | |
1977 年在我上班的公司裏,一個退休的股東蔡先生,全家移民到加拿大,忘記是哪個城市。聽說冬天下雪,氣溫低,他不適應加拿大的生活,總是以淚洗面(氣候適應不是主要問題,文化與語言隔閡才是。)。任何人剛剛離家,剛剛移民海外,哭是常事,大概只有跟隨父母移民的孩子不識愁滋味。 適應環境需要時間,需要自己的努力與意願。 我經歷過移民初期的的思鄉與思親,初來乍到的新國度,不管有多少美景與多舒適的生活條件 ,如何跟自己生長活躍三十多年 有親人,有很多老友的家鄉比? 我移民澳洲十八年後,帶著下鄉的心情前進中國大陸。第一年也許還稍稍有一點自我的優越感,但是真的沒有預期的優越感那麼大。我以為大陸會是很落後的,民智不開,居住環境也不好的。 一年又一年,一個城市又一個城市,我服了。中國大陸比台灣有文化,物質條件不比西方國家差。 我每年回澳洲數次,一次又一次,我感到澳洲文化的「乾枯」。我思念中國大陸。在澳洲,我原來認識的朋友差不多都退休了,他們的生活,能維持上教堂,上查經班的就算是有文化了。 我認識的年輕人主要都是女兒的年齡,不是在學,就是剛入社會。還有一個不到四十歲的老同事,我很驚訝她在墨爾本的職場,工作時間也很長。 因為工作與學業,他們都不太看電視。我還看電視,但是這一次在澳洲,幾乎沒有任何電視節目吸引我了。我實在思念中國大陸的生活。 其實我來自台灣,但是台灣的「去中國化」、「反中」、「反共」、「反馬」、「虐馬」、欺負「老榮民」、歧視「外省人」....... 已經到了沒有文明的地步。 這兩天我終於花時間整理我的 G Mail ,才發現我的 Gmail 是 2008 年九月開始建立的。之前用的是微軟的 Hotmail 因為習慣用 msn 即時通訊,有了 Gmail 是因為很多人用,所以跟著用。但是還是以hotmail 為主,現在已經很多年不打開 hotmail 了,所以我的歷史通信資料還是不全。 即使如此,我還是花了兩個整天,把郵件分類,方便一些重要的信息查考。 分類的過程中,八年來曾經與我交換過郵件後中斷的歷史郵件一個個出現了。真的有感人生的無常與多變,這麼多的人經過短暫的交流後,就埋入幾千個郵件底層,成為越來越模糊的記憶。 看郵件,會發現自己沒有部落格時,在杭州與上海生活比較活躍。會花時間認識朋友,參加活動,尋找商機,甚至有謀職的打算。 後來幾年,私人郵件幾乎銷聲匿跡,只有正式的文件與信息,不然就是可以直接刪除的廣告郵件。 雖然如此,我對中國大陸的認識越來越多,寬度與深度兼具。因為大陸電視與網路的紅紅火火。 今天早上偶然打開 ipad 看了幾集「楊瀾訪談錄」。第一個節目就讓我重複看了幾次,做筆記,還推薦給澳洲的朋友,給北京的老公。這麼高水準的訪談節目,台灣沒有做過(別拿二三十年前的節目出來,因為科技與文明已經不一樣。),西方國家也做不到。 美國目前最有名的訪談節目是 Ellen 秀,我現在幾乎覺得看是浪費時間。 改天再介紹今天我看的這一集訪談對象與內容,非常有啟發。楊瀾的英文非常好,她訪問外國名人,談話內容很有深度,不是西方的節目表現得出來的東方吸引力。 [後記] 最想說的是提醒台灣同胞,不想當井底蛙,要移民,西方國家已經不是最佳選項。中國大陸才是啊! 很慶幸,中國政府不拋棄台灣,視「台胞證」為中國人的印記。不需要浪費移民異國的代價,可以自由進出往返於兩岸之間,也能在大陸生活,這是多麼的幸運與福氣。 有花堪折直需折,莫待無花空折枝。(珍惜把握人生難得的好機遇才是智者) 我現在真的後悔,沒有鼓勵女兒學好中文。沒有足夠的中文能力就無法享用這麼豐富的中華文化與智慧的資源。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