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養子不教誰之過?
2012/02/26 17:25:46瀏覽4461|回應25|推薦186

 

昨天電視播映老片 1955年詹姆士迪恩的‘養子不教誰之過’(Rebel without a cause),年輕時在台灣看過,但是全盤忘記了,也不熟悉英文片名,我打開電視一看就栽進去了。這是對當年的叛逆期的孩子的生活描述,包括年輕人對自我人生真義的摸索,同儕的霸淩,家庭與父母的責任。

我不記得當年看這電影的感受,倒是記得詹姆士迪恩總是臉色陰霾,我看了就覺得不舒服的印象。昨天看到詹姆士迪恩那個記憶中的陰霾面部表情,加上片名 Rebel without a cause,就完全吸引我,想要瞭解這是什麼樣的叛逆個案。

電影接近後段,我已經止不住淚水盈眶。青春期孩子面對自我成長的苦惱,帶給父母的困惑,原來60年來並沒有什麼新花樣。從電影拍攝的劇情,我看到了孩子對親情的渴望,對自己信賴的父親的指導的需求。因為缺乏親情引起的戀父情結,會在外面的朋友之間尋找類似的替代親情。(我猜想同性戀的傾向就在這時候形成,我覺得電影表現了這個趨勢,但是讓這個孩子的生命結束,所以跳過這個探討。)

【內容簡介】


本片講述了24小時內發生的事情。十幾歲的少年吉米·斯達克總是免不了陷入麻煩,弄得他愛面子的父母只好到處搬家。在一次由好心的社會工作者雷主持的夜間法庭審理中,因喝酒鬧事而被捕的吉米在法庭上大叫:“你們快讓我發瘋了!”而他的死腦筋的父母則在一旁鬥嘴,爭論著怎樣才能解決好這件事。朱迪是個不錯的孩子,卻因為無法與故意疏遠自己的父親溝通而表現得瘋狂野蠻。普拉脫是一個極其敏感的孩子,脆弱得就快像瓷器一樣碎掉,為了引起他那闊綽但卻對他漠不關心的父母的注意,他不惜瘋狂地殺死小狗。


第二天早上,吉米想在新的中學裡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結果卻和那裡的流氓頭子巴茲,也就是朱迪的男朋友發生衝突。由於急於和大家打成一片,吉米同意通過玩夜間的飛車遊戲來解決分歧:他和巴茲跳進偷來的汽車裡,開車沖向懸崖邊,第一個跳出車來的就是“軟蛋”。當有人問他是不是第一次做這樣的事情,吉米謊稱自己做得多了。這贏得了同樣不合群的普拉脫的無限欽佩。
 

在約定的時間,飛車賽開始了。朱迪揮動雙臂,表示比賽開始。兩輛汽車沖向懸崖,吉米安全的跳出車來,可巴茲卻因為大衣掛在了車門把手上不能脫手,掉下山崖死了。按照巴茲手下一伙的古怪邏輯,吉米要為巴茲的死負責。當天晚上他們無情地折磨吉米,甚至鬧到了他家門口。吉米無法向懦弱的父親解釋清楚,便趁夜出走。他找到同樣“失魂落魄”的伙伴朱迪和普拉脫,三個人藏在一間被遺棄的富麗堂皇的屋子裡扮起了父親、母親、和兒子。他們第一次體會到了親緣關係的真諦——然而那些破壞三人的生活的大人和孩子們並沒有放棄,影片最終以悲劇收尾。

吉姆一家剛搬到小鎮,由於從小就到處闖禍,使得整個家庭一直遷徙。他想在這兒尋找家庭無法給他的愛,雖然和女友茱蒂的交往,同學“柏拉圖"的奉承以及警官雷的真切關懷能彌補些他心裡的空虛,但叛逆的吉姆仍要向身邊的人證明自己——用彈簧刀鬥毆和海邊懸崖的汽車追逐的方式。


為什麼壞孩子往往來自好家庭?本片描寫戰後中產階級家庭中,父母與子女之間由於缺少情感交流,年輕人往往通過一些暴力行為來證明自己的成長。 “柏拉圖"被父母拋棄而對吉姆產生亦父亦友的情感,茱蒂和父親嚴重不合,吉姆又想逃離家庭的桎梏——他稱之為動物園,3個年輕人聚到一起,想通過彼此的愛來反叛家庭和社會。


片中3位主角在真實生活中也遭遇不幸,迪恩55年死於車禍,茱蒂81年死於拍片溺水意外,“柏拉圖"76年被刺身亡。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山楓 @ 薪火相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引起注意
2012/02/27 12:43
真是悲劇,很讓人傷感。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pearlz01) 於 2012-02-27 19:05 回覆:

是家庭的悲劇,也是社會的悲劇。

謝謝山楓的回應。


老仔仔~信手拈來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體罰之度量難以拿揑
2012/02/27 10:20
您給靈婆的回應倒引起我的注意:您提及澳洲鼓吹禁體罰犯錯的孩子,而法官卻判家長有權…正反意見都對,結局是有公權力的一方面說了算數。我覺得這中間有不能辨識是和非的盲點,假設一種狀況:父母因為求好心切習慣斥諸於暴力體罰,您說這種行為究竟對還是不對?…體罰在某種意義上就是侵犯人身自主權,它甚至產生的後遺症狀難以估計,一般人懂得去拿揑其中的分寸嗎?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pearlz01) 於 2012-02-27 12:34 回覆:

謝謝老仔的回應,老仔指出的問題,出乎我的思維之外。難道台灣的父母有這麼多沒有正常理性的嗎?難道二三十年來,所謂台灣的教育水準提高是騙人的嗎?台灣的父母真的如此暴力傾向嗎?我不住在台灣二十多年了,實在不敢置信台灣的父母的信用度如此之卑微。

我現在找不到報紙了,如果有時間我再網上搜索找出原報導的文稿。這個個案的被告是一個十幾歲男孩的繼父,原告是孩子的生父。繼父處罰孩子是因為孩子的態度問題,而且處罰並沒有對孩子造成具體的身體傷害。

老仔說的最後一段話,我倒是覺得用詞是言過其實了,這種說法有可能是負面的社會教育,讓不明事理的年輕人,可能引起行為繼續偏差的誤導。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pearlz01) 於 2012-02-27 14:10 回覆:

我上網要找這個法官的判決,卻被很多的大標題淹沒,這是今年一月底以來澳洲及英國都在談的,絕大部分的家長(我記得是93%)及政府官員都認同,家長有權利 smack unruly children 打不聽話的孩子。我也認同。


NAP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這就是經典電影歷久不衰的吸引力
2012/02/27 08:03
特別是人生經歷過一個階段後,感觸更為深刻。
有本書,電影魔力,值得看看,內容非常豐富,介紹不少對人生有深刻描繪的電影。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pearlz01) 於 2012-02-27 12:15 回覆:

電影魔力 - 謝謝 NAPA 的介紹,我讀了一下簡介,這部‘養子不教誰之過’(台灣的譯名,英文是 ‘沒有原因的叛逆’)也是作者所列的經典電影之一。看這片名翻譯,就可以一窺台灣人與西方人的文化之別。

電影本身點出的是一段生命的故事,但是台灣的譯名逕自把它當成說教了。不知道這樣說教的片名是否影響了觀眾的主觀印象?

我喜歡經典的電影,不是為了演員或導演的名氣,只是為了電影本身釋放出來的人生議題,引人深思,自我探索,獲得智慧。演員與導演因為做好他們的工作,也提升了他們自己的靈魂與智慧,我寧願這麼相信。

謝謝NAPA,看來這本書很適合我的胃口。


靈婆心語 人生待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代溝
2012/02/26 18:09

代溝 一直是存在的

自身的感受 只有自知

家庭如果沒有透過生命分享

很難凝結共識

給家人感情空間

彼此調適 接受引導 互相關懷

有些生命教育真的要來得其時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pearlz01) 於 2012-02-26 22:10 回覆:

人與人之間都有溝渠,或大或小,因緣際會看個人的意願與努力,彼此達到有效的溝通。親子之間的溝渠,我們稱之為代溝,需要的也是溝通。代溝不是親子隔閡的理由而是結果。親子之間不僅僅是接納,也要教育。

最近澳洲有人鼓吹禁止家長體罰犯錯的孩子,但是昨天法官判決,家長有權力體罰。法官說,很多人所以流於犯罪,都是因為在家裡沒有紀律的訓誡,予取予求成為習慣,成人之後就容易犯罪。

社會教育最直接的來源就是媒體,平面媒體或電子媒體,期望我們的媒體能夠率先承擔承先啟後的使命。

謝謝靈婆的回應。


亞納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孩子的成長不能重來
2012/02/26 17:40

看了妳的介紹我也很感慨

孩子的成長不能重來

最好自己準備好  

可以當爸媽了

再生孩子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pearlz01) 於 2012-02-26 18:03 回覆:

真的令人感慨,我想到美國好萊塢能夠成為全球影業的領軍者,不是沒有原因的。我也開始領會我們這一代人的成長,能有這些優秀電影的陪伴,真是幸運。雖然不記得當年的電影內容,但是在心裏種下的觀念是不容懷疑的。

現代社會對年輕一代的教育,竟然沒有當年的社會的客觀角度,讓人不勝唏噓。

謝謝追尋的回應。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