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2/07 07:14:10瀏覽1365|回應22|推薦85 | |
三四十年前,我還在台灣的時候,崇洋風氣盛。學術界有洋博士與土博士之分,喝過洋墨水的,走到哪裡總比沒出過洋的吃香。那時候能出國唸書,或就職外商公司,或移民海外的,都是社會階層的佼佼者或幸運者。 出國移民原來是零星個案,常聽人家說在「排隊中」(申請美國綠卡聽說可以等很多年)直到1988 年開始一窩蜂。我猜是台灣的經濟成果帶來的富裕,有錢人很多。剛巧紐澳開放亞洲移民,所以投資移民蔚為風氣。那個時代「台灣錢淹腳目」,好像台灣沒有窮人似地。家家戶戶即使不辦移民,也會送孩子出國,從小留學生到大留學生,一網打盡。我想台灣人口減少就是這麼開始的。 到了海外遇見大陸人,彼此都覺得很稀奇。大陸人仰慕台灣人,以為台灣人有錢、時髦、有文化。台灣人看大陸人,也自覺優越體面,心情愉快。當時兩岸的人在海外相處特別融洽,真是惺惺相惜。 沒想到國內兩岸,風雲變化,悄悄進行,正應驗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兩岸人文地位已經對調。(但是綠營不敢承認,死鴨子硬嘴巴,越是吹捧自己,貶抑大陸,越顯得自卑。無法再像三十年前一樣,在大陸人面前心曠神怡,泰然自若。) 這期間回到台灣,發現台灣雖然佛道盛行,卻有「分別心」。從本省人與外省人,又以二二八為界,二二八受害人地位陡升。政黨又是藍綠,又是統獨,暗潮洶湧,如火如荼。綠上藍下,藍上綠下,走了一個回合後,2016年面臨綠上藍下,開始第二回合。 台最新政治口水推出新包裝與新標籤,就是「本土派、非本土派」。 這個新政治名詞,「本土派」的定義是什麼,一般人還搞不清楚,很有爭議。 據我看來,台灣「土雞」都已經很稀有了,更遑論找土裡土氣的「本土派」。因為是「土」就不能有「洋」氣啊! 1. 本土派喝了洋水,或洋墨水,還算本土嗎? 2. 土財主就是「土豪」,我以為台灣人不稀罕「土豪」。呵呵。 3. 精品店裏的時尚要走「土氣」,還是「洋氣」? 4. 給朋友女兒買玩具,「洋娃娃」會不會被抵制? 5. 台灣人與外國人通婚會不會被排斥?混血兒會不會被歧視? 6. 如果兩岸通婚,是不是比與外勞通婚,更接近「本土」? 7. 本土企業會不會比外商企業薪水多? 8. 說台語才是本土嗎?國語算不算本土語言?官方語言會不會改? 9. 自己沒有出洋,但是家裏有人出洋的,還算本土嗎? 10. 出國旅遊,喝過洋水,還是本土嗎? 11. 到大陸工作或唸書,算是出洋,還是本土? 12. 一樣是「本土」,年長的肯定比年輕的更「土」,因為呼吸的「土」氣比較多年啊!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