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6/26 21:32:10瀏覽1946|回應20|推薦119 | |
自從有了部落格,開始我的網路經歷已經五年多了。 「網路」經歷是人生經歷的一部分,也是一種人生經歷,有階段性的,有苦有樂。由無到有,再由有到無,人生最終就是泡沫。怎麼說呢? 第一階段是陌生與摸索,有樣學樣,發生問題才知道學錯對象。經驗就是這麼累積起來的。 第二階段因為被人關注,也關注人,認識人漸多,回應交流好不樂乎。那時我稱之為「雞尾酒會」的時代。 第三階段因為交流而表達自己真實的思想與立場,開始有人對你虎視眈眈,伺機攻擊。原來以為是朋友的,一夜之間變成敵人,糾眾圍堵。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嘗到被集體霸淩的況味,真是悲慘。友誼原來如此脆弱,經不起自由思想的表達。 第四階段幸虧依靠神,有神的力量,恢復享受以文會友的樂趣。那時我稱之為「乒乓球」的時代,有來有往。 第五階段霸淩再起,霸淩人拉幫結派,小圈圈變成大圈圈。 網路交流幾乎就是上面幾個階段的dejavu,霸凌形成風氣。後人模仿前人,戴面具搞分身,惡人還會扮演公道人。(這些都是真有其人,當事人當然心裏有數,但是不會承認,旁人請不要對號入座。) 霸淩人通常都有一個特徵:「心理有病」。各種可能的「心理病」,憂鬱症只是其中的一種。看英文名稱就知道心理病有很多種,但是我們中文最常說的就是「抑鬱症」,所以我這裏用「抑鬱症」一詞總稱。 說到「抑鬱症」,症狀很多種,發生的原因與症狀因人而異。 專家說,每個人多少都有心理上的病症,嚴重而且持續的,第一個受害人就是自己。危害自己的身心健康與生活品質的同時,也可能傷害他人而不自知。在網上憑著文字傳達個人的思維,有些人患病其實是可以從字裏行間看出來的。 藉著部落格寫文解放積壓的胸中塊壘,發洩各種情緒,其實無害。網友用欣賞的角度讀文就是「以文會友」,但是過度解讀不當,當成事件論斷批評,可能誤導作者的情緒爆發,最後無限上綱。 寫文的人也許心態正常,但是讀文的網友心理有病,反應過度,造成文字攻擊,這是另一種現象。「攻擊」一旦發生,就有被攻擊人的防禦,攻防之間就有傷害,即使只是文字。網路糾紛似乎最吸引路人旁觀,七嘴八舌,一發不可收拾。 其實,「正常人」不太會隨便公開攻擊別人,更不會暗地裏發黑函,造謠抹黑本身就是犯罪 。在虛擬世界,一個人處心積慮用行動威脅另一個人的存在,這就像是網路世界的死刑。在真實世界裏,殺人被判死刑是依法行事。在網路世界,利用造謠抹黑糾眾隔離某人,這樣的網路死刑就是「罪」。造謠抹黑本身才是犯罪,為什麼要受害人被判死刑?這個邏輯是很清楚的。 我發現,網路上的「抑鬱症」患者容易對自己不喜歡的人,造謠抹黑聚眾隔離。我可以理解他們的心理問題,選擇寬容。但是我也納悶,這樣的人在真實世界裏將如何影響他們的生活圈與職場氛圍。 學心理學的女兒禁不住我的好奇,她分析給我聽: 「抑鬱症」是可以醫治,也不會妨礙正常工作。但是上級應該要求患者求醫。如果抑鬱症患者內心鬱悶引發對他人造謠抹黑,這是不可以被容忍的,公司單位應該依據其危害行為有所處分。 網路上造謠抹黑也許有個人的目的,撇開目的不談,只談抑鬱症患者。既然是心理有病引起,當然不明白自己的行為差異,跟這樣的人談道理是談不通的。受害於抑鬱症患者,大概只能委屈隱忍。最怕的是不知情大眾,聽信抑鬱症患者的謊言,錯把加害人當成受害人,把受害人當成加害人,讓真正的受害人受害更深,誤導患抑鬱症患的加害人,沈迷於自己的謊言中越陷越深。 網路糾紛知多少?如果交流就是朋友,糾紛都是從朋友開始。 所以網路交友不只是需要主觀與客觀的理智,更需要有人性的敏感度。這是我個人的淺見。 附註1[電影:Welcome to me] 昨天(文章發表之前)看了這部上個月才出爐的電影 「 Welcome to me 」(中文:「歡迎到我的世界」)。 故事是一個患有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的女性患者,有一天樂透中了八千六百萬美元的大獎。突然致富,她就停止心理治療,停止吃藥。 她的人格病態就是腦子裡只有自己(電影這麼演的)。她花幾百萬買了電視台的節目,讓自己成為脫口秀的主持人。在節目中,她雇用演員飾演她自己生活周遭的人,而且用真名,揭他們的底,公開侮辱他們。 製作人收到很多控訴後,停播節目,由主持人賠錢了事,最後口袋只剩下七百萬元。 後來女主角得到教訓,想通了,要求製作最後一集節目,公開致歉。而且把七百萬元送給自己的好朋友,她也是受害人之一。 功德圓滿。- 很有趣的劇情,但是在網路上這種搞破壞的人很多,「挺」的觀眾更多。奇怪,人們就是喜歡看別人勇敢「損人不利己」的熱鬧。 附註2[思考的快與慢] 有人說話或行為反映其腦子「思考的快或慢」。 思考快的人傾向於即興決策,即興行動,即興說話。如果覺得這個人說話、行動、決策有效率沒有錯誤的後果,我們也許會欽佩這個人的「英明頭腦」。反之就是一個 trouble maker 麻煩製造者。 根據心理學的理論,每個人的腦子都有兩種系統。系統一就是即興反射的言行,系統二就是慢條斯理,不收集好充足資訊不做決定。 系統一的缺點顯而易見,快速思考的風險就是判斷錯誤。 系統二的缺點就是,慢速度思考影響解決問題的時效。 習慣使用第一種系統腦子的人,他們的錯誤行動也許可以在本文探討的主題中,與「心裡有病」算為同類。 朋友,你在網上常常使用「系統一」,還是「系統二」的腦子?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