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C磁碟機唔夠用可以點-
2017/08/05 00:35:06瀏覽42|回應0|推薦0
標題:

C磁碟機唔夠用可以點?

發問:

可以點樣做? 一個hardisk分開左3個 Drive, 我係咪要買多個hardisk?? 更新: 如果買多左個磁碟機機,點加大C磁碟機? 更新 2: Re:002 加左hardisk落去,要不要加大RAM同換CPU? 我唔想郁d:\同e:\剩餘容量! 做resize會唔會原本嘅野會冇左嫁? RAM(2.20GHz,2.37GB) CPU(AMD Athlon(tm64 Processor 3500+) 本身hardisk總量 92GB 更新 3: Sorry呀,原來我一直都打漏左個d字!

免費註冊體驗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最佳解答:

買左隻 hdd 返來, 要識 clone hdd 先得, 如果唔識 / 唔熟就最好比街外d 舖頭代勞就穩陣得多。 . 你的hdd 總容量有多少? 如果只係 c:無位, 而 d: & e:有很多空間就可以用 partition magic這類軟件 重新把hdd c:d:e:做 resize就ok。 都係果句 如果唔識 / 唔熟就最好比街外d 舖頭代勞就穩陣得多。 2011-09-11 11:42:11 補充: 回1> 新HDD可以用Acronic做clone, 在選擇目的地HDD後就會問你新空間的大小。 ·: 或用Partition magic先間好C:D:的大小, 再用Ghost來clone個C:到新HDD, 至於Data ( c: d:)就直接抄過去新D:就ok . . 都係果句 如果唔識 / 唔熟就最好比街外d 舖頭代勞就穩陣得多。 時間配合的話我可以免費指導你做。

其他解答:

方法一,把暫存檔位置清理 有幾個地方windows暫存,累積下來浪費不少,以下folder有任何野都可以刪去,唔使驚; C:\windows\temp C:\documents and settings\*user*\local settings\temp C:\documents and settings\*user*\local setting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content.ie5 如果你由day 1 都未入過去剷野,你可能會慳翻好多激。 註1: *user* 同你的登入名取代 註2: content.ie5 以下的 folder 可以剷清 方法二,把windows更新檔刪去, windows更新後,你基本上不會回復舊版本(用左咁耐唔會有問題),可以把c:\windows\$NtUninstallKBXXX所有刪去,如果從未做過,會有大收鑊。 注意;係hidden,要設定顯示隱藏檔。(在folder options內)或者自行用 attrib $ntuninstall*.* -h -r -s設定先 方法三,把一些不用的程式或舊版本缷載 不用的當然可刪,有些程式,如acrobat reader,載左ver 10,可以缷載ver 9, ver 8等,java以前舊版可以刪,一些舊版本唔會當升級。自己去新增/移除細心睇下 有o的程式如acrobat等會保留個安裝檔,都佔幾十mb,可以自己搵出黎刪,根本無用。 方法四,把自己的文件,如相片、電影檔等,移到c:以外,大部份人存檔時都放入『我的文件』習慣不好 方法五、把d:及e:空間轉給c:用。重新分配。 呢個有危險的動作,做錯可能成個d:冇左,小心。叫你做backup先,不過我諗你冇另一個幾十gb的外置,所以只能講,技術指數:三星。 到download.com下載軟件easeus partition manager,可以重新分配。 方法六A,買新硬碟,用ghost或其他如acronis等軟件,把舊hd抄到新硬碟,同一時間可以重新分配c:/D:/E:的空間。 技術指數 4星。加埋要開機箱。又係咁講,做錯野可能乜都冇晒。 方法六B,或者你可以加入新硬碟後,把d:和e:手動移到f:(即新硬碟),然後把多餘空間給c:,即係用五的方法。 xxxxxxxxxxxxxx 『加左hardisk落去,要不要加大RAM同換CPU?』 唔使,冇關係 『我唔想郁d:\同e:\剩餘容量!』 如果想加大c:,又唔想郁D:/E:,邊有咁笋?? 『做resize會唔會原本嘅野會冇左嫁?』 做o岩唔會。不過,做錯野、半途hang機、半途拔左電源等就會。難講,睇你技術,唔同用word咁有得 undo。|||||買多個hardisk.是 最 快的好方法. ykk...................
( 心情隨筆男女話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dl717v&aid=107900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