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如何護持老人往生淨土-定弘法師講
2013/12/13 23:47:27瀏覽356|回應0|推薦0

>

如何護持老人往生淨土

(定弘法師2013.10.14講於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分 享 緣 起

一、祖父往生

《鍾榮春老居士往生紀實》

    2013年10月9晚上8點多,鍾榮春老居士,在廣東省興寧念佛堂慈光安養院,近百位居士洪亮的佛號聲中,舍報安詳,蒙佛接引,順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鍾榮春居士於19193月出生,終年95歲,基本可以說是無疾而終。

    2013年3月20,爺爺和奶奶入住興寧念佛堂慈光安養院。自此,眾義工常為爺爺和奶奶誦經、念佛、放生。院長曾老師也常來看望爺爺和奶奶。

    因爺爺身體漸衰,自920日起,眾義工為爺爺實行24小時守護念佛,每天誦經、放生,爺爺雖尚有反復,但無明顯的痛苦,且較之前更為清醒。關懷義工每天勸爺爺放下牽掛,一心念佛,跟阿彌陀佛走,他就會搖晃著腦袋念佛,樣子很可愛。

    9月20,爺爺漸漸不能進吃了。

    10月2,義工為爺爺念佛,問他願不願意去極樂世界,他高興地點頭,晚上七點至次日二點一直看著阿彌陀佛像。

    10月3,爺爺已不能言語,義工對爺爺說:「爺爺,你如果見到阿彌陀佛,就跟我揮揮手,讓我知道你要走了,你要揮手我才知道哦。」爺爺點了點頭,表示知道了。義工每天勸他念佛他都點頭。曾老師也每天來看望爺爺。

    10月6,義工勸爺爺念佛,爺爺點了點頭,一直看著佛像,至下午五點多鐘,爺爺很開心地笑,揮了幾次手,義工問:「爺爺,你是不是快去極樂世界了?」爺爺就點頭,又再次揮手,然後一直看著佛像,由下午六點一直到九點,眼睛都沒​​有離開佛像,直至義工勸他:「爺爺放心,你心中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知道的,我們在身邊唸,你安心閉上眼睛休息一下,休息好了再看。」爺爺聽完後,就安心地睡了。

    10月7,爺爺不能飲食的第7天,24小時沒睜開眼。義工們日夜守護,佛號不斷。

    10月8,爺爺很清醒,義工說:「爺爺,你現在要萬緣放下,一心想著阿彌陀佛,一心想著極樂世界,只要你現在肯萬緣放下,一心牽掛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會接你去極樂世界,換一個金剛不壞之身,無量壽命,永遠沒有生老病死,······」義工讚歎爺爺平時念佛念得很好聽,又用廣州話一個字一個字念阿彌陀佛,問爺爺是不是這樣念,爺爺就點頭,還不時揮手致意,在場的義工都被逗得笑起來。

    10月9中午十一點左右,爺爺聽到義工勸念佛的聲音,馬上揮手致意,下午五點左右,義工再次勸爺爺念佛,爺爺再次揮手,但顯得沒多少力氣了,呼吸還有點急促。當天下午,安養院的西邊天際呈現數道放射狀的紫白色光芒,有正在念經念佛的居士看見​​整條西方街都籠罩在金黃色的光明之中。 晚上約7點,義工正在為爺爺開導,爺爺突然睜大眼睛看著阿彌陀佛像,漸漸的,爺爺滿面紅光,臉上的皺紋也少了,變得無比莊嚴,助念義工見過很多臨終人,也很少見到這麽好看的。

    義工以柔和的音聲繼續引導爺爺:「請你現在要萬緣放下,心裏想​​著 阿彌陀佛,耳朵聽著阿彌陀佛,眼睛看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在你面前,極樂世界就在你面前。阿彌陀佛很慈悲,全身放著佛光,丈六金身,手裏托著蓮花。當你 見到阿彌陀佛,上就換一個金剛不壞之身,無量壽的身體。」他一聽,真的有很大反應,眼睛睜得更大了,看著阿彌陀佛像,大眾跪下齊念:「一心奉請大慈大悲阿 彌陀佛,接引鍾榮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如是反覆十次,後大眾高聲念佛。晚上八點多,爺爺終於在近百人洪亮的佛號聲中手結定印、安詳舍報。大眾繼續跪念 三個小時。助念期間,很多同修聞到異香,見到佛光。次日傍晚約六點,西邊的天空呈現璀璨的霞光,安養院佛光普照。助念二十四小時後,爺爺面容安祥、全身柔 軟、頂有餘溫,足證老人已順利往生淨土。 (資料來源:興寧念佛慈光安養院2013-10-12    

    定弘因奉恩師淨公上人慈命,來台灣正覺精舍學戒,師寄予厚望。幾天前,祖父在彌留之際,恩師上人囑咐定弘「謝絕外緣,專心學戒,以學戒念佛功德迴向給祖父,不必回去助念。」所以沒有親赴興寧助念。(師父455集講到的視頻「台灣果清法師來看我,我非常非常歡喜,我們老師還有這麼一個傳人,這是李老師在台灣的成就。李老師會下,我是傳講經的,經教的,他是傳戒律的。所以我全心全力支持他,我把身邊的定弘送到他那個地方,五年學戒。」) 

    兩次占察地藏輪相叩問地藏菩薩爺爺是否已經往生淨土? 10月10晨,得第156輪相:觀所患得除愈;1013日中午得第123輪相:觀所避得度難。

 

二、出離事大

    印光法師《飭終津梁》序:生佛不二,凡聖一如。佛由究竟悟此心故,徹證涅槃。眾生由究竟迷此心故,長輪生死。今者幸聞如來悲閔末劫眾生,無力斷惑,特開一 信願念佛求生淨土法門,俾一切若聖若凡,同於現生,往生西方。實為如來一代時教中之特別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或修此法,由自力薄弱,無人輔助。或自 力充足,臨終被眷屬多方破壞。因茲久經長劫,輪迴生死。縱蒙佛化,依舊徒具與佛無二之心,而不能得與佛同證真常之果。上辜佛化,下負己靈。每一思及,五內 如焚。

 

三、盡孝之要

    李圓淨居士所著、印光大師校訂的《飭終津梁》曰:「夫邱山恩重,非牲鼎所能酬。若使親離塵垢,然後子道方全。此出世大孝,非可與俗人言也。是故念佛人若上 有父母祖父母等尊長輩,自應以吾佛歸元至道婉順勸進。如其正信難生,則須積以時日,漸次熏習。又須以自己念佛功德迴向於親,求佛加被啟發,務使篤意淨修, 滅除煩惱,生則優樂餘年,歿則誕登淨土。臨終則邀諸淨侶,率彼眷屬,為念佛飭終,助生西方。以此事親,人天欽贊。」

 

護持之法

   《彌陀經》云: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一、種善根——世間、出世間兩種善根

    (一)世間善根——敦倫盡份、閑邪存誠

    例:爺爺文化程度只是小學三年級,一輩子做農民,勤儉持家,老實厚道。祭祀祖先,直到往生前一個月還聽說掛念家鄉祖墳。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孝心感得兒孫能盡孝。

    例:爺爺早年喪親,而對妻子兒女都能克盡人倫,扶持養育三男四女,辦理婚嫁。我母親家庭成份不好,文革時上山下鄉來多廣東蘿崗水西村勞動改造,爺爺看中了 我母親的人品學問,很有家教,出於這種樸素傳統的直覺,感覺到一個好媳婦必能教養出好後代旺家族,於是親自多次從農村出到廣州城來上門求親,每次路上都是 好幾個小時,終於感動外公外婆,促成這門親事。於是我誕生了。感恩爺爺的成全,報恩!

    例:一生辛苦,甚至受到妻子兒女不理解抱怨,而無怨言,從不發脾氣。從不說人過,不自讚毀他。

    例:爺爺善良、厚道。年輕時救贖犯罪人,反被誣陷,亦無瞋恨報復。

    《了凡四訓》云:何謂陰陽?凡為善而人知之,則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則為陰德。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實不副者,多有奇禍;人之無過咎而橫被惡名者,子孫往往驟發,陰陽之際微矣哉。


       
(二)出世善根

1.親近三寶

    例:1998年登九華山。《法華經》云:乃至舉一手,或復小低頭,以此供養像,漸見無量佛。

    1999年到香港拜見淨公上人。 (與師父上人合影,師父上人感應篇開示音頻)

    2000年登東天目山念佛。《法華經》云: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以成佛道。後在光孝寺歸依本老。 

2.學習經教

    例:因爺爺文化不高,讀經困難,又不懂普通話,所以煞費苦心。《阿彌陀經節要》(1800字節錄成800字)。(爺爺在大理讀經的視頻)

    例:2009-2010年在大理住兩年,每天一起做早晚課。用粵語講法。讓他重複聽我講的《往生淨土的理論與事實》、《臨終三大要》等。放生、登蒼山、參訪崇聖寺、雞足山寺院等調劑。(爺爺在大理讀經、念佛、出遊、放生等的視頻)

    解答決疑:問阿彌陀佛如何能接這麼多人。自己什麽時候往生?

3.憶佛念佛

    讀經是憶佛,持名是念佛。執持名號,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緣。《彌陀要解》云:唯以信願執持名號。則一一聲悉具多善根福德。散心稱名。福善亦不可量。況一心不亂哉。

    例:創造念佛的環境。上東天目山。前幾年爺爺房子讓給二兒子拆建,沒有地方住,廣州買房子安身安心。

    例:廣州的環境還是不夠理想,於是遷到大理。後來師父上人命我回香港常住,於是遷到梁總家。最後到興寧。自己的修學感召環境會越來越好,不要強求,要內求。(大理爺爺視頻、在梁總家視頻、在興寧念佛堂視頻)

    例:常提醒念佛。雖然爺爺比較懈怠。命護工常提醒。不厭其煩。


   
(二)、培福德

兩種供養:1.財供養。2.法供養。

財供養可以資養「色身」。法供養可以資養「法身」。

        1)財供養——又分身內之財與身外之財。

    「外財供養」,普通分為:四種供養、六種供養等。四種供養,亦名四事供養。即是飲食,衣服,臥具,醫藥。這是供佛及僧的基本供養。

    又有六種供養,香,華,燈,塗,果,樂。塗是塗香,以香料研為細末,塗摩身手,能淨垢穢,能除熱惱。樂是音樂。這都是「外財」供養。

    至於「內財」供養,即是以自身為三寶做事;所謂執勞服役等。

    例:1998年九華山供養地藏像(接引初機)。齋戒。

    例:頂禮供養老法師(香港、深圳)。(與老法師合影)

     2法供養

    《普賢行願品》云:「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舍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
    
例:天親菩薩往生論五念門(禮拜、讚歎、作願、觀察、迴向)。

    例:自己聽經聞法,依教奉行。老實聽話真幹——師命從美國到澳洲兼職弘法;辭職回國弘揚傳統文化;捨家棄欲,行作沙門,出家弘法、放下講經赴台學戒。(師父上人學佛答問視頻: 21-371-0001 學佛答問(答香港參學同修之六十二) 「現在鐘茂森居士發心要來學,他的母親非常難得,寫了一封信給我。將來鐘茂森是出家在家由我決定,她不會有意見,這就好!我怎麼想法?我讓鐘茂森出家,將來做個好法師,續佛慧命,弘法利生。」)

    「善男子!如前供養,無量功德;此法供養,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迦羅分,算分,數分,喻分,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百千俱胝(千萬)那由他(億)分,迦羅(豎析人身上一毛為百分)分,算分,數分,喻分,優波尼沙陀(極微細)分。

 

修助緣

(一)助老人結法緣

    例:帶老人參加念佛共修(東天目山)。參加助念等。

    例:自己發願弘法利生,廣結法緣,提倡助念。感得100多人將近20天日夜守候助念,往生後數百位同修參加精進佛七助念。

    例:護持道場。真正利益眾生的道場要大力支持,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自己沒有別的能力,只能以講法供養。先後四次應興寧念佛堂邀請講法,與道場及住眾結法緣。除香港佛陀教育協會之外,這是特例。(興寧念佛堂視頻)


    (二)如法助念

    印光大師《飭終津梁》跋:然欲得此大幸,必須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以培其基。加以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便可決定即得矣。至於臨命終時,無論久修始修,皆須眷屬及與淨友為其助念。 庶可正念昭彰,感應道交,蒙佛接引,往生西方矣。即平素不念佛人,臨終請善友開導助念,亦可往生。是知助念一事,最為緊要。修淨業人,當於平時與家屬說其利害,俾彼了然無疑。決不至臨時,以世俗情見破壞正念,而於存者亡者均有實益。

    《飭終津梁》曰:譬 如怯弱之人欲登高山,前有牽者,後有推者,左右有扶掖將護者,自不至半途而廢耳。即使平素不聞佛法之人,臨終蒙善知識開導,令生信心,又為助念佛號,令彼 隨大眾音聲,或出聲念,或心中默念,果能如法助念,無一切破壞正念等事,亦可往生。以佛力不可思議,法力不可思議,眾生心力不可思議,故得此殊勝利益也。 願為人子孫與諸眷屬及父母等,同知此義,同依此行,方可名為真慈孝親愛也已。

 

指帶業往生西方的大法。

    印光大師《臨終三大要》:其有父母兄弟,及諸眷屬,若得重病,勢難痊癒者,宜發孝順慈悲之心,勸彼念佛求生西方,幷為助念,俾病者由此死已,即生淨土,其為利益,何能名焉。

    第一,善巧開導安慰,令生正信。

    第二,大家換班念佛,以助淨念。

    第三,切戒搬動哭泣,以防誤事。

    果能依此三法以行,決定可以消除宿業,增長淨因,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一得往生,則超凡入聖,了生脫死,漸漸進修,必至圓成佛果而後已。如此利益,全仗眷屬助念之力。能如是行,於父母,則為真孝。於兄弟,姊妹,則為真弟。於兒女,則為真慈。於朋友,於平人,則為真義真惠。(4年前在大理爺爺病危,為爺爺助念、開導的視頻) 眾生一體,助人即是助己。

 

結語

    《梵網菩薩戒》云:孝順父母師僧三寶。孝順至道之法。孝名為戒。亦名制止。

    蕅益大師合註曰:戒相雖多。孝順攝盡。故總提孝順二字。以為其宗。父母生我色身。依之修道。師僧生我戒身。繇之成佛。三寶生我慧命。成就菩提。故一一須孝順也。爾雅釋善事父母為孝。大史叔明以順釋孝。孝即是順。孝順父母。有三差別。

    一者冬溫夏清。昏定晨省。奉養無方 服勞靡間。

    二者立身行道。不辱所生。

    三者善巧方便。 喻親於道。

    孝順師僧。亦應準此。師僧者。獨指授戒之師。其餘僧眾。自屬三寶中攝。孝順三寶。亦有三義。

    一者供養承事。不厭疲勞。

    二者如說修行。不污法化。

    三者革弊防非。 弘通建立。

    感恩三寶加持、彌陀慈悲加佑。淨公恩師慈悲教誨、特加迴向。興寧念佛堂曾老師及大德同修多年護持、不辭辛苦,如法助念。各地道場及同修的迴向。香港佛陀教育協會之請法。

    以此分享功德,迴向老人蓮登上品,早日乘願再來,廣度眾生!

    迴向所有幫助老人家往生者現世健康吉祥,臨終自在往生!

    迴向法界一切眾生,同生淨土,同圓種智!

(本篇由PDF轉化而成,原文請閱《如何護持老人往生淨土》PDF格式講http://www.amtb.org.tw/pdf/EB38-04-01.pdf)

 

祈願見聞者

咸發菩提心

念佛生極樂

還來度有情

 



 

引用:http://mypaper.pchome.com.tw/david16800/post/1325861102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ccer1689&aid=9907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