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釣魚台危機驟升-台灣處境三重尷尬
2012/09/12 13:47:12瀏覽117|回應0|推薦1

 

 

釣魚台危機驟升

 

-台灣處境三重尷尬

 

  • 2012-09-12 01:38

    馬英九登上距釣魚島40公里的彭佳嶼,站在釣魚島海域地圖前高舉胳膊,指出釣魚島是台灣附屬島嶼的歷史事實,表示台灣在領土主權問題上「絕對不會讓步」。高舉胳膊之後,向內還是向外?這可難住了馬英九。國際上,解決領土爭端的模式,主要包括武力解決、法律解決、政治解決和「共同開發」四種。從這幾個選項看,台灣處境面臨以下三重的尷尬。

     台灣內外處境受限

     其一,「安全」選擇權受到限制。

     在西太平洋中,西方列強泡製「台灣地位未定論」,主因是考慮台灣在美中日俄四大力量之中的戰略價值。這也是從冷戰以來,台灣「安全」上受美國東亞戰略牽制的主要原因。從美國看,其對台政策提供「安全承諾」,但核心是「節制台灣軍事自主權」,目的是西太平洋地區出現衝突時,美國能夠將「介入」與「不介入」的決定權握在手中。

     從《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台灣關係法》、冷戰結束後的美日安保同盟續訂、再到近期美國重返亞太,這一政策始終如一。比如:美國繼續有條件武器售台;多次閃爍其詞將美日同盟範圍擴大到台灣周邊;對民進黨「決戰境外」戰略的堅決否定;最近對國民黨「和平解決爭端」立場的高度肯定等。在「戰與和」問題上,台灣如何面對「和平方式」成為「唯一選項」的現實,是第一難。

     其二,法律和政治意志的表達受到限制。

     2005年兩岸恢復國共對話,2010年簽訂ECFA。兩會近期簽署了《投保協定》與《海關協定》,這表明兩岸已具備條件在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性上發出同一個聲音。這一選擇既可體現「兩岸合作解決周邊領土爭端問題」的政治和法律意志,也有利於台灣突破兩岸關係的政治限制,以及國際規約的箝制。為兩岸在處理以領土主權為背景的國際空間問題上創立一個介質性機制留下了空間。

     但台灣如果做此選擇,卻不符合美國亞太戰略利益。美國推出TPP(台灣在第一時間表示將在10年內加入),目標鎖定在東南亞與東北亞。美國還推出了美國經濟領飛,日本、澳大利亞等緊隨其後的新「雁陣」模式。這種情勢下,台灣除主動壓縮「政治與法律」意志外,豈還敢跨越「東北亞雷池」,在台美日關係上再生枝節?這是第二難。

     其三,台灣現行體制造成的「作繭自縛」。

     既然確定了兩岸「和平發展的共贏戰略」,從大陸在東海、南海問題上「擱置主權、共同開發」的對外政策主張看,兩岸在西太平洋海洋資源問題上選擇「共同開發」,順理成章。為什麼馬英九拒絕這一符合兩岸利益最大化的選項呢?原因之一,是台灣政黨制度在領土和主權問題上已「作繭自縛」。現行體制下,民進黨可在「立法院」對任何與大陸「共同開發」的議題進行杯葛。

     兩岸關係深層思考

     試設想,「台獨」勢力和島外干涉勢力最擔心就是兩岸以「共同開發」為契機,進而為兩岸建立軍事和政治互信機制創造條件。一旦進入「立法程式」,恨不得再來一次 「天翻地覆」,豈會善罷甘休?這是第三難。

     明白了上述「三難」,就容易理解馬英九在「東海和平倡議」後續發言中,「希望日本承認爭議存在」,主張「各方應承諾和平方式處理 」,做出「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等舉動所傳遞的資訊。胳膊不知應該朝裏還是朝外的現實提醒我們,歷史已演進到應認真思考兩岸關係中一些深層因素的時代。

     旺報

  • 【周忠菲】(作者為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ulhsu333&aid=6846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