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立看待中美爭鋒
2012/06/06 16:14:46瀏覽85|回應0|推薦0
中立看待美中爭鋒
June 03, 2012 
近數月新聞焦點集中在薄熙來事件和美中對陳光誠事件、對南海中菲主權爭議上。美國重返亞洲、中國航母和新戰機發展動態,乃至美國擬售台新戰機和戰鬥直升機、馬英九就任演說內容等,無一不成華裔關注焦點和影響美中爭鋒的議題。美國走向衰敗、中國正在崛起是很多華裔民族主義者的憧憬;美中是否必有一戰,或中國能否成真正超級強權,還有許多難以跨越的超高門檻,又是這些問題的核心。

華裔很難跳脫民族主義看這些問題。中國積弱數百年被列強欺侮的歷史背景,和中共60多年政治教育影響,「憤青」式愛國觀點動輒將親西方或不利中國(實際上可能只是不利中共)的論點視為「漢奸」邪說,以致理性討論很稀有,海外也不例外。新加坡資政李光耀提出太平洋和亞洲需要美國,可平衡經濟上迅速崛起的中國,不受中共官方青睞。華人民族主義者倡言美國滾出太平洋,咒罵日、韓和菲甚至台灣等任何被美國視為盟友的友邦,實則中國和平崛起過程有很多缺憾和不足,連李光耀這個親中國的「亞洲代言人」都未必完全認同。

薄熙來案顛覆中共高層團結假象,暴露中國政治體制的脆弱性;陳光誠案更讓美國藉機痛擊中國軟肋,美國趁人之危(中共處理薄熙來案和18大權力重分配之際)搶占道德制高點,讓中國國際形象再次受傷。中菲石岩島主權之爭和南海、東海主權爭議,美中繼續博弈,美國「重返」亞洲項莊舞劍、志在中國,卻絕未想到開頭戲如此順遂,崛起的中國有內外交迫之虞,並不比衰落中的美國情勢好多少。

美國沒落、中國崛起,中國將取代美國的憧憬,讓很多民族主義者忽略許多客觀變數。美國反華嗎?不能不辨明「反華」和「反一黨專制」間的差異,很多華人也誤將反中共一黨專制延伸為反中國,或想為中國說話變成為中共專政辯護,這種邏輯的混淆包括孔子學院簽證風波都可見。正如一位網友說的,美國只是反中共專政,如果反華,為什麼對台灣、香港、新加坡等華人國家和地區友好?美國如今為何大幅開放中國公民簽證,賺中國人錢固然是因素,但美國對中共和中國人民的確區別對待,不能不察。

戰略上,美國的確在提防中國,圍堵、限制和延緩中國崛起的速度。芝加哥大學教授約翰‧米爾斯海默甚至認為中國不可能和平崛起,美中都在準備與對方一戰,這是大國爭霸必然衝突的理論。從美中都全力發展和部署新武器、媒體互相叫陣,難謂中國沒有挑戰美國、稱霸亞洲的企圖,連鎖影響是中國周邊國家如日、韓、菲、越、星、泰、印度甚至緬甸、外蒙等都警惕中國,中國的四鄰緊張乃至尋求與美國聯手,和平崛起漸失說服力。中國絕不願陷孤立,是何因素導致如此,是引人深思的話題。

中國絕對有發展國力、增強國際影響力的權利,美國試圖遏制也很正常,但美中都是核武強權,正如近年世局發展,大國可輕易對小國開戰,美國近年常處於戰爭狀態,但美中爭鋒卻都沒有和對方一戰的本錢,一如美蘇冷戰對峙半個多世紀,但雙方擁核武形成的恐怖平衡,使大國都不敢輕啟戰端。南海主權爭議和摩擦,亦可作如是觀。

中國崛起過程會不會愈來愈危險?2025年或更久後,中國如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軍事實力也倍增足以挑戰美國時,世界將呈現何種風貌?假設中國將繼續高速發展無礙的預測,已愈來愈禁不起檢驗,兩位數的經濟成長已成歷史,薄熙來案更顯露中國維穩的挑戰愈來愈大,國家方向、領導結構都面臨變遷。中共何去何從,能否穩中求變、變而不亂,已成崛起最大變數。美國對世局漸力不從心,但眼前沒有力量可阻卻美國以亞洲為重心繼續主導國際事務;中國的聲音和影響力在增加,卻有系列內政危機和挑戰等在前頭,任何環節過不了關,崛起都會受挫,而小規模戰爭往往是轉移內政難題的手段,使東亞仍是潛在的火藥庫。(選自北美世界周刊 作者陳世耀)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風向》中立看待美中爭鋒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ulhsu333&aid=6522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