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境遇類似的小國,以色列不斷在逆境中創新,讓自己成為世界不可或缺的解方。
台灣不該再安於小確幸,要教育下一代立大志、做大事。
我們實驗室跟以色列的希伯來大學有合作計劃,上次他們來台灣開會時,正好碰到南部限水。他們很驚訝:你們年雨量這麼多,怎麼會缺水?我們現在已經做到「無雨不缺水、無油不缺電、無土不缺糧」了。我聽了很納悶,看到上一期《天下雜誌》對以色列的深度報導後才知道,原來這是事實。
以色列把高科技造福人類的功能發揮到淋漓盡致,他們把果菜種在半空中,所以沒有土地問題;用滴灌法,直接把水和肥料送到植物根部,避免了太陽的蒸發,更節省肥料。
傳統的太陽能發電是用高溫把水煮沸,用蒸氣推動渦輪發電,他們缺水,便改用熱氣推動渦輪,一年只用十二立方公尺的水,等於一棵棗樹兩星期的用水量,晚上則用動物排洩物的沼氣發電。
他們又用智慧插座,先把電器插上智慧插座,再插上一般的插座,智慧插座就上網去查不同時段的電價,在尖峰時段自動減少兩成的用電。
除了將海水淡化之外,他們還把污水變成可飲用的乾淨水循環使用;他們用智慧水網監控水管的漏水,不浪費任何一滴。想到台灣常因地下水管破裂,每天漏掉幾萬噸的水,真是好可惜。
其實這些科技基本上台灣都有,也會用。為什麼我們的農民還在看天吃飯?以色列在世界財富和科技的排名上都數一數二,面積僅台灣的五分之三,人口才八百萬,但一九○一到二○一○年,卻有一八一位猶太諾貝爾獎得主,為什麼?
答案在猶太人的團結和重視教育上。他們不論平日如何好辯,但是只要牽涉到國家,他們絕對一致對外,國家民族的利益優先。他們對於教育的重視、國家民族的認同、對自己肩上責任的了解,強於地球上任何一個國家。
他們小國有大志:他們的大學生會告訴你,他們在做改變世界的大事;農夫說他們在為世界準備糧草;科學家說他在為世界解決問題;拿著機關槍在沙漠巡邏的女兵說她在確保猶太人的生存權。他們每個人都有強烈的國家意識及生存鬥志,我們呢?
本來「國家福祉重於黨派情結」,但我們不是。只要藍綠對峙,國家機器就停止運轉,重要的法案躺在立法院,經年未審。我們超越不了黨派情結,置國家民族的命運不顧。
看到猶太人說「不完美的家,還是家」,真的很感動。他們物價比倫敦貴,貧富差距比美國嚴重,但強敵環伺,不努力就亡國。他們證明了「置死地而後生」這句話,經過了兩千年的顛沛流離,沒有任何私人恩怨能高於國家利益。
看別人,想自己。我們只有從教育著手,來教育下一代立大志、做大事,不要滿足於小確幸,為自己和國家做一番事業出來。
國小不是問題,志向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