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張亞中》要學芬蘭 而不是烏克蘭
2019/01/31 17:00:20瀏覽171|回應0|推薦5

張亞中》要學芬蘭 而不是烏克蘭

烏克蘭戒嚴

烏克蘭因與俄國發生軍事衝突,己宣布全國戒嚴30日。圖為軍方在公路上設置檢查站盤查過往車輛人員。(圖/路透)

2019年台灣注定是個充滿不安與變數的一年。美國軍艦再次穿越台灣海峽、大陸軍機再次繞島、台灣內部激烈的大選、美國打台灣牌以迫使大陸在對抗中讓步、民進黨也積極運作蔡英文訪美,不論是台灣的外在與內在環境,有太多不安與變動的因素,都可能因為彼此的碰撞而一發不可收拾。

傳統上,台灣在思考安全政策時,唯一的策略就是作為美國的扈從,也就是作為美國在東亞戰略的前沿據點,以服務美國的全球利益來獲取台灣安全。美國也從不容許台灣發展自己完整的地緣戰略思維。

地緣戰略可以分為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1990年代以後,兩岸經濟交流日益頻繁,台灣也愈來愈需要大陸市場。馬英九執政8年期間,創造了「親美和中」的戰略規畫,所謂「親美」是全面的親美;所謂的「和中」,只是經濟上的「和」,而不是政治上的「和」,政治上仍然與大陸維持「敵對狀態」的現狀。因此,馬英九8年的戰略思維是「全面親美、經濟和中、政治敵中」。

川普不願意避開「修昔底德陷阱」,認為「一山難容二虎」,中美貿易戰的本質是美國的全球霸權保衛戰。在這樣的情形下,美國不會容許台灣偏向中國大陸,而只能作為美國的扈從。美國要台灣扮演的是「全面親美、政治抗中、經濟遠中」。從蔡英文政府2016年後的作為,包括最近限制使用華為產品來看,台灣已經選擇完全依附於美國的全球戰略。

美中對抗,不僅在考驗台灣的政治智慧,也迫使台灣必須在以「地緣政經」為首要考量,還是繼續作為美國「全球戰略」布局的一角,兩者中做出優先選擇。

目前台灣的朝野,不論是民進黨政府,還是在野國民黨的幾個太陽,都選擇台灣作為美國全球戰略布局的扈從者,而放棄了「地緣政治」的思維。差別在於蔡英文是明確地在政治與經濟上都扈從美國,均與大陸對抗;而國民黨的太陽們還會喊一些所謂「一中各表」的口號,在政治上完全扈從美國,但是希望能夠在經濟上維持與大陸「和」的關係。

冷戰初期的芬蘭也碰到這樣的挑戰。記取兩次敗給俄羅斯的經驗,芬蘭認清地緣戰略應該優先,不僅拒絕美國提出的馬歇爾計畫,也不參加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連歐洲經濟共同體都敬謝不敏。對芬蘭來說,不僅不能信任遙遠美國的承諾,連倫敦、巴黎的承諾都是遙遠,必須處理好與近在咫尺的俄羅斯關係才是確保國家安全與發展的最佳戰略。結果是芬蘭平穩地度過了冷戰歲月,蘇聯最後瓦解,芬蘭活下來,而且快速發展。

最近的例子是烏克蘭,選擇了遠在天邊的美國,作為美國全球戰略的一個點,也期待千百公里以外的歐盟給予協助,不惜與俄羅斯為敵,但是「地緣政治」仍然決定了烏克蘭的命運,最終的結果是被迫讓出克里米亞半島。

台灣朝野兩大黨以及政治人物們,不應再愚昧,先人們的古老智慧「遠親不如近鄰」,就在告訴我們,永遠要把地緣關係放在第一。春秋戰國時期的「遠交近攻」是大國的策略,小國如果使用,只會讓自己亡國。

要學習芬蘭,不是烏克蘭。「和中」,不僅是經濟上的「和」,更應包括政治上的「和」,才是台灣地緣政經戰略的最佳策略。為了服膺美國的全球戰略而犧牲自己的地緣利益,「捨近求遠」、「捨本逐末」是愚不可及的!

(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孫文學校總校長)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ulhsu333&aid=124473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