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時社論》華為必能突破西方國家的封鎖
2019/01/26 16:11:08瀏覽221|回應0|推薦8

中時社論》華為必能突破西方國家的封鎖

華為手機銷售展位。(中新社資料照片)

美國擴大制裁大陸科技巨頭,最新矛頭指向華為,除聯手「五眼情報聯盟」國家禁用華為設備外,更進一步透過加拿大逮捕華為財務長孟晚舟,聯邦檢察官亦展開竊取知識產權的司法調查,華為正面臨極為艱困的外部環境。創辦人任正非一改低調作風,透過媒體訪問和內部郵件披露了華為許多不為人知的資訊,也讓外界得以一窺這家電信巨擘的堂奧。

華為由任正非於1987年創辦,生產路由器、交換機、基地台等電信設備;短短30年間成為全球最大的基地台和次大手機生產商,發展速度十分驚人。10年前這家公司在全球行動裝置市場就排名全球第3,被美國《商業週刊》評選為全球最具影響力十大企業之一。華為超乎想像的成長速度,讓任正非的軍方研究單位出身背景受到外界的質疑,特別是電訊設備事關國家通訊機密,若遭到生產商植入病毒、竊取國安機密送回北京,將造成嚴重後果,因此華為電信設備銷售雖在西方各國快速成長,但一直是各方質疑的對象。

不管是任正非本人或該公司高層,都三番兩次對外界澄清,北京從未對該公司要求合作,公司更未竊取他國個人或國家相關資訊;故各國雖存有疑慮,但缺乏任何違規紀錄之下,因華為物美價廉,還是受到業界歡迎。但去年4月發生美國制裁中興通訊違反禁令出售混有美國零件的產品給伊朗之後,8月就立法明定政府機構不得使用華為和中興通訊的產品及技術;隨後澳洲、紐西蘭、日本、英國、法國政府或業界紛紛跟進,波蘭、比利時和挪威等也表示將嚴審華為設備。

去年12月加拿大在美國引渡要求下逮捕任正非在該國轉機的女兒,也是華為財務長的孟晚舟後,情況更急轉直下。媒體解讀可能是華為違反美國禁令出售設備給伊朗,並以假帳掩護,但更多的猜測是美國要圍堵華為壯大,成為凌駕美國和西方相關業者的全球5G領導者,才出此下策。

華為何以在5G領域出色到令媒體猜測,封殺華為才是美國要逮捕孟氏的真正原因呢?任正非的相關談話道出了真相:華為每年的研發經費投入高達1年150到200億美元。若以175億美元平均值為準,去年除了亞馬遜的226億美元以外,它超過了所有的高科技公司,包括其主要競爭對手、居第4的三星(153億美元)或居次的谷歌(162億美元)。若以華為去年營收1085億美元為基礎來看,其研發費用高達營收的16%,雖仍稍低於英特爾和高通的20%上下,但已顯著高於台積電的8.3%和三星的6.8%。

華為至少有700多名數學家、800多名物理學家、120多位化學家,還有6千多位基礎研究專家和6萬多名工程師,全部18萬名員工。如此超強的研發能量,加上公司股份不上市、全部由員工持有,激勵他們創造了全球約半數的5G專利,成為唯一一家能將最先進的微波技術結合5G基地台的企業,讓成本遠低於西方各國,而品質更被分析師認定遠優於瑞典愛立信、芬蘭諾基亞和南韓的三星。因此,在美國大力打壓之下,華為還是能獲得30份5G的商業合約,供應了2.5萬座5G基地台運往國際市場。

美國主導了其盟國的通訊設備市場決策,台美關係深厚,台灣需要美國的協助,必須在某種程度上與其配合。但中美台三邊關係極為敏感,台灣必須謹慎,尤其在未來的通訊市場中,以華為卓越的研發能量,早晚必能突破美國和西方主要國家的市場封鎖,引導未來的通訊技術和市場。

台灣若想在這個巨大的市場獲得供應鏈上的一席之地,就必須和包括華為在內的中國大陸電信商保持相當的關係,不能為了討好美國而和華為等大陸企業畫清界線;否則一旦美國與盟國在完成階段性任務,放棄對華為封鎖之後,台灣必得付出巨大代價。朝野必須審慎找出合宜的兩全之路,絕不能單邊倒向美國。(中時)

行政院決定月底前對涉及網際網路的大陸產品發布禁令,一刀切式管制措施的爭議與後遺症都非常嚴重,產業界尤其不安。電子資訊業是國家產業命脈,資訊業能否成長攸關國家未來前途,蔡政府不可把國家帶到錯誤的方向。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ulhsu333&aid=124362512